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锋

作品数:183 被引量:658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5篇心脏
  • 62篇手术
  • 51篇体外循环
  • 51篇外循环
  • 44篇外科
  • 31篇心肌
  • 28篇瓣膜
  • 27篇外科治疗
  • 26篇心脏病
  • 25篇直视
  • 24篇心内直视
  • 22篇直视手术
  • 22篇置换术
  • 22篇瓣膜置换
  • 21篇动脉
  • 21篇心内直视手术
  • 21篇先天性心脏
  • 19篇外科手术
  • 19篇瓣膜置换术
  • 17篇心房

机构

  • 17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后勤...
  • 1篇重庆康明斯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83篇王学锋
  • 178篇肖颖彬
  • 156篇陈林
  • 130篇钟前进
  • 71篇陈柏成
  • 50篇陈劲进
  • 40篇王咏
  • 32篇郝嘉
  • 32篇刘梅
  • 26篇曾祥君
  • 25篇马瑞彦
  • 17篇程伟
  • 13篇彭莉
  • 11篇秦川
  • 10篇胡卫
  • 10篇周骐
  • 9篇陈进劲
  • 8篇杨宗英
  • 7篇肖娟
  • 6篇李福平

传媒

  • 4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重庆医学
  • 14篇局解手术学杂...
  • 9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4篇西部医学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4篇2008
  • 22篇2007
  • 17篇2006
  • 26篇2005
  • 21篇2004
  • 17篇2003
  • 7篇2002
  • 1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血清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体外循环血清诱导的中性粒细胞 培养血管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PMN EC粘附模型 ,以体外循环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及NAC处理 ,计数PMN EC粘附率。结果 体外循环前血清孵育内皮细胞 ,PMN EC粘附率为 (8.9± 1 .9) % ,体外循环血清孵育内皮细胞 ,PMN EC粘附率上升为 (32 .4± 4 .3) % ,体外循环血清加入 0 .0 1、0 .1、1、1 0mmol/LNAC时 ,PMN EC粘附率分别降低至 (30 .5± 4 .7) %、(2 9.3± 2 .6) %、(2 1 .6± 3 .7) %、(1 3± 1 .8) %。结论 体外循环血清增加了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 。
曾祥君肖颖彬王学锋钟前进陈林
关键词:体外循环N-乙酰半胱氨酸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总结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期间 13 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 ,不阻断升主动脉 ,保持心肌有氧血供 ,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 ,持续吸引 ,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 ,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 全组死亡 5例 ,死亡率 3 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 ,无气管切开者。
钟前进肖颖彬王学锋陈林陈柏成陈劲进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成人Uhl畸形1例被引量:1
2005年
李福平肖颖彬王学锋陈劲进程伟
关键词: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成人颈静脉怒张X线胸片示心界扩大文氏现象
心脏手术不停搏与停搏对心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搏和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年龄5~10岁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等分为两组。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手术,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在打开与关闭右心房时取心肌组织检测TNF-αmRNA表达。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转流20min(T2),CPB结束时(T3),停机后6h、12h、24h(T4-6)抽血检测血浆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心肌TNF-αmRNA表达水平在关闭右房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组1明显高于组2(P<0.05)。组1血浆TNF-α浓度在T4~6时间点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较传统心脏停搏手术方式能减少的TNF-α表达与释放,有利于小儿体外循环期的心肌保护。
张喆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钟前进王惠春刘梅彭莉胡卫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肿瘤坏死因子心脏不停搏
EPO预处理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R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2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000u/kg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对照组和H/R组则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24h后,将EPO组和H/R组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7%,N293%)12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h,采取血及心肌标本,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超微结构、心肌细胞MDA等指标,分别于复氧30、60、120min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细胞EPO受体(EPOR)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成年大鼠心肌细胞EPOR蛋白呈弱阳性表达,分布于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与H/R组大鼠比较,EPO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氧复氧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过氧化损伤,并促进复氧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能够表达EPOR蛋白;EPO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秦川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心肌缺氧复氧损伤
心内直视手术后ALI/ARDS专业数据库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临床资料的管理以及我科承担的全军医药卫生基金课题的实施与开展。方法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软件、VB6.0、Microsoft SQL建立心内直视手术后ALI/ARDS专业数据库,通过建立专业字典与临床资料表格实现了数据库的专业性;通过控件属性的设置建立了实用的数据录入窗体,减少文字输入,减轻工作量;通过SQL命令语句实现数据库的查询功能;通过与统计软件的联结实现高效能的统计分析功能。结果采用该实用的专业数据库,顺利完成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体外循环后ALI/ARDS病例临床分析、体外循环后长时间呼吸机支持与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等多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我们自行构建的心脏外科专业数据库,可较全面地收集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临床资料,从而提高了临床研究的效率,也增强了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专业数据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临床医疗工作中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陈柏成陈建新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ALI/ARDS数据库医院信息系统
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瓣膜置换术8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瓣膜置换术800例的临床经验,提高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3年5月期间,我科采用不停跳技术完成的800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二尖瓣置换术(MVR)5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195例。全组平均转流时间为109.38±40.64分钟,平均主动脉或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77.87±27.99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78±12.21小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5l例(6.38%)。术后早期死亡1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2.13%。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应用于瓣膜置换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综合序贯排气方法是浅低温不停跳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陈柏成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周骐易广兵
关键词: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瓣膜置换术瓣膜疾病心内直视手术
21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心脏瓣膜病合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mm的巨大左心室患者,是瓣膜病手术的高危病例。随着近年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发展,此类病例的治疗效果已明显提高,但此类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并发症较多,目前仍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现总结我院2001-01-2013-08外科治疗214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郝嘉陈林王学锋肖颖彬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下原发性心脏肿瘤切除术3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术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352例临床资料。35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平均体外循环时为(61.7±31.4)min,完成体外循环下肿瘤切除348例,其中4例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广并累及心室壁,仅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352例,良性肿瘤338例(96%),其中黏液瘤309例(87.8%),恶性肿瘤14例(4.0%)。围手术期死亡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手术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的最佳方案,但恶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差。
李畑波肖颖彬王学锋陈劲进王咏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体外循环黏液瘤
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2005年
目的:总结我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26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12.1±5.7)岁。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8例,引流入右心房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返流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1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5~98min,平均(56.4±6.2)min,全组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中8例用右心房外侧切口避开窦房结延长至上腔静脉,3例用另外心包加宽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部;5例术中扩大房间隔缺损利于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回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术后平均重症监护时间(4.2±2.1)d,平均住院时间(15±6.5)d。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早期窦房结功能失调,经使用临时起搏器辅助3d后恢复,术后1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余均为窦性心律。1例出现上腔静脉梗阻,二次手术加宽上腔静脉后好转。结论: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较易诊断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和确定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治疗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满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上腔静脉梗阻、窦房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
马瑞彦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陈劲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方法体外循环冠状静脉窦外科治疗肺静脉异位引流浅低温体外循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