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妍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肌病
  • 4篇肥厚
  • 3篇肥厚型
  • 2篇型心
  • 2篇厚型
  • 2篇肥厚型心肌病
  • 2篇肥厚性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炎
  • 1篇药物
  • 1篇载脂蛋白
  • 1篇载脂蛋白A1
  • 1篇脂蛋白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突变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王妍
  • 4篇姜腾勇
  • 3篇何继强
  • 2篇高阅春
  • 2篇韩智红
  • 2篇李宇
  • 1篇陈琳
  • 1篇董然
  • 1篇崔晓婷
  • 1篇罗亚玮
  • 1篇侯晓彤
  • 1篇来永强
  • 1篇孟岩
  • 1篇王红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注册的HCM患者711例,记录临床资料,分析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结果711例HCM患者中老年人共103例(14.5%),与非老年患者比较,老年HCM患者中女性较多(52.5%与29.0%,P〈0.01),并存疾病多(64.1%与25.0%,P〈0.01),心房颤动发生率高(21.4%与14.0%,P〈0.05)。心功能不全是老年人HCM最常见的症状,年龄(r=0.213,P〈0.05)、左心房扩大(r=0.308,P〈0.01)和心房颤动(r=0.362,P〈0.01)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因素。24%患者有1个以上心原性猝死主要风险因素,以晕厥最常见。结论老年HCM患者具有并存疾病和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心功能更差等特点,老年患者HCM相关的心原性猝死风险评价应予以重视。
王妍李宇韩智红姜腾勇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房颤动
基因诊断为Dano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由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AMP.2)基因突变导致的Dano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基因诊断为Danon病2个家系。此2个家系共5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先证者均为男性。患者LAMP一2基因8号外显子(c.1205Cdel)和3号外显子分别发生突变(a369—370TGdel)。回顾性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并随访观察(56±6)个月。结果5例患者均患有心肌病。其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分别在9岁和10岁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等肥厚型心肌病样症状。3例女性患者均无症状,于家系调查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肌肥厚。1例患者(1/5)患有骨骼肌肌病。所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2例男性患者(2/5)血清肌酶和肝酶水平升高。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异常,2例男性患者(2/5)表现为预激综合征。随访期间,1例男性患者于18岁3个月时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男性患者于20岁左右症状加重,室壁变薄、心腔增大、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向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发展。3例女性患者仍无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Danon病主要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可伴有肌病。男性发病早、进展快且预后差,而女性发病则较晚。血清肌酶和肝酶升高,心电图异常且多表现为预激综合征,超声心动图示心肌肥厚亦为Danon病的临床特征。
何继强王妍孟岩陈琳姜腾勇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突变表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ry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正在全球流行,从该病中分离出的病毒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a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SARSCoV-2主要侵袭呼吸系统,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该病毒会对多个器官系统产生影响。心肌损伤和急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常见的并发症。然而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以及进展为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尚不清楚,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存在争议。
王妍王红侯晓彤
关键词:发病机制
71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利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006-09至2008-09期间连续登记注册的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1例HCM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性占67.7%。<14岁患者、>65岁和15~64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是3.4%(24例)、14.3%(102例)和82.3%(585例)。91.3%(649例)为不对称性肥厚,54.8%(373例)为梗阻性肥厚。心肌损伤72.0%(34/47例)表现为心脏核磁的延迟强化。711例HCM患者终末阶段中射血分数<45%和(或)左心室扩大者占2.95%(21)例。心房颤动发生率15.2%(10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和病史是H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34.7%(24例)患者有心源性猝死,不同风险因素中以晕厥最常见23.7%(159)。并存病中高血压24.8%(175例)和冠心病4.38(31例)、糖尿病2.8%(20例)是较多见的。>65岁老年患者与<65岁患者比其女性、并存病比例高、心功能差等特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本组病例显示表型HCM患者以青壮年为主,轻、中度心功能下降是患者的主要表现,且梗阻和心房颤动存在对其影响最为突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梗阻症状。
王妍何继强高阅春韩智红李宇罗亚玮姜腾勇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ACR、Cys C、ApoA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载脂蛋白A 1(ApoA1)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和平里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1例、Ⅲ级组34例、Ⅳ级组2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并检测ACR、Cys C及ApoA1水平,比较NYHA不同分级患者的ACR、Cys C及ApoA1水平,分析CHF患者NYHA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ACR、Cys C、ApoA1的相关性。对CHF患者随访3个月,以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9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单、多因素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因素,ROC曲线分析ACR、Cys C、ApoA1预测CHF患者发生MACE的应用价值。结果ACR与Cys C水平在NYHA不同分级患者的比较,均为Ⅱ级<Ⅲ级<Ⅳ级(F=47.229、151.515,P<0.05),ApoA1水平比较,为Ⅱ级>Ⅲ级>Ⅳ级(F=36.637,P<0.05),Pearson显示,ACR及Cys C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13、0.62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12、-0.531,P<0.05),ApoA1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25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417,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及ACR、Cys C、ApoA1水平是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CR、Cys C、ApoA1及联合预测CHF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853、0.862、0.962。结论ACR、Cys C、ApoA1水平会随CHF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联合检测其水平对于预测CHF患者是否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史蓓蓓王妍崔晓婷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载脂蛋白A1
心肌间隔消融术和肌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单中心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间隔心肌消融(SA)术和肌切除(SM)术治疗药物治疗不佳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9月至2014年9月260例行SA术和SM术治疗和随访的HOCM患者资料,其中男172例,女88例;年龄(48.5±12.4)岁。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SA组(184例)和SM组(76例),有2次以上侵入性治疗者依据末次治疗方式入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包括围手术期)发生比例,心功能改善、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起搏器安装情况。结果与SM组患者比较,SA组心功能更差(NYHA分级2.97±0.29对2.50±0.56,P=0.01)、房颤患者更多(15.14%对6.80%,P<0.05)、随访期更长[(5.4±3.8)年对(2.5±2.2)年,P=0.01]。SA组和SM组的全因累积病死率分别是6例(3.3%)和11例(14.5%),P=0.001;心源性死亡发生比例分别是3例(1.63%)和10例(13.16%),P<0.001。心脏骤停是SA和SM治疗后主要的心源性死亡原因,收缩性心衰死亡主要见于SM组。SA组和SM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值分别为1.23±0.61和0.88±0.64,组内比较P值均<0.01。SA组相关起搏器依赖发生率低(1.63%对4.20%,P<0.05)。结论SA术具有生存优势和较低的起搏器依赖发生,心功能改善程度与SM术相似。
王妍何继强高阅春来永强董然姜腾勇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