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增武

作品数:66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瘤
  • 22篇颅内
  • 18篇手术
  • 13篇动脉
  • 13篇外科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颅内动脉
  • 12篇颅内动脉瘤
  • 8篇血管
  • 7篇预后
  • 7篇显微手术
  • 6篇栓塞
  • 6篇显微外科
  • 6篇疗效
  • 5篇弹簧圈
  • 5篇血肿
  • 5篇神经外科
  • 5篇肿瘤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外伤

机构

  • 64篇潍坊市人民医...
  • 1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潍坊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4篇王增武
  • 21篇王寿先
  • 20篇王喆
  • 20篇宋仁兴
  • 19篇王道奎
  • 17篇张振兴
  • 12篇王永和
  • 11篇王玉亭
  • 10篇曹培成
  • 9篇秦时强
  • 7篇闫红梅
  • 7篇李爱军
  • 7篇张强
  • 6篇王春平
  • 6篇郭晖
  • 5篇李胜君
  • 5篇李伟
  • 5篇宋磊
  • 4篇曲秉坤
  • 4篇王成东

传媒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潍坊医学院学...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2006山东...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山东省疼痛研...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浅动脉-颞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题浅动脉-颗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题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患者42例,其中搭桥受体血管为角回动脉者12例(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搭桥受体血管为题前动脉者30例(颞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189.16±21.23)min vs.(179.46±16.9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患者复查颅脑CT血管成像示吻合血管均通畅。颞浅动脉-颗前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2例.题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发生术区脑梗死1例.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颇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组患者的mRS评分[(0.13±0.115)分]明显低于颞浅动脉-角回动脉搭桥组[(0.42±0.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题前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宋仁兴庞春晓王丽娜王增武谢昆明李义飞陈乐美郭晖
关键词:烟雾病临床疗效
层析征在预测脑出血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示的层析征在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0岁。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复查CT所示的亚高密度区的变化,亚高密度区逐渐明显增大(出现层析征),优先选择穿刺引流术治疗。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优先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t、Mann-Whitney U、χ^(2)检验,比较出现层析征和未出现层析征患者临床资料、血肿稳定性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后72 h内出现层析征患者154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67例。未出现层析征与出现层析征患者入院时年龄、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病者所占比例、收缩压GCS评分、首次CT扫描显示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层析征患者中血肿稳定143例、预后良好者135例,未出现层析征患者分别为51例、4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6、12.983,均P<0.001)。结论层析征可独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值得推广。
惠培泉乜全民宋磊秦时强王增武陈冰庞春晓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脑出血预后
水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水解脱微弹簧圈TRUFILL DCS系统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49例患者应用水解脱微弹簧圈TRUFILL DCS 系统,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30个,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14...
孙春涛王增武郝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并发症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I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永和刘维生卜振富张振兴王道奎王玉亭王喆曹培成张强王寿先李爱军王增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发性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2例,保守治疗组9例,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颅内压监测;保守治疗组采用持续性颅内压监测行保守治疗。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采用GOS评分评价预后效果。结果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5.2±5.8mmHg,手术后明显降低为16.6±5.4mmHg(P<0.05),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颅内压为33.6±5.4mmHg,入院后8.2h时颅内压降低为31.3±4.6mmHg(P>0.05),保守治疗组与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颅内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评价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冯善刚杜蒙解昆明王增武
关键词:脑外伤预后
高压氧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认知能力、脑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处理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用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用于构建大鼠PD模型,HBO处理(仅实验组)后应用水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纹状体DA、高香草酸(HVA)和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所用时间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自发交替率降低(P<0.05),DA、HVA、DOPAC含量及DA/DOPAC、DA/HVA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实验组大鼠经过HBO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HBO处理能够明显提高PD模型大鼠的认知能力,逆转DA及其代谢产物异常,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
张鹏王增武周军张坤
关键词:高压氧帕金森病多巴胺代谢产物
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12例报告
2001年
张增富王寿先崔新华周秀荣王增武
关键词:横窦硬膜外血肿外科手术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53例报告)被引量:7
2003年
王道奎张振兴王增武王玉亭王吉吉黄文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直视手术显微外科技术安全性
外伤性大脑前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脑前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5例报告回顾分析,选择DSA检查的时机及根据病情选择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中,除1例因不及手术死亡外,4例均存活,其中3例恢复良...
李胜君王增武刘桂杰
PTEN及LGI1蛋白在鼠脑缺血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PTEN及LGI1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不同时间大鼠一侧脑缺血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中PTEN及LGI1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26,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0.98,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2,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0,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LGI1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57,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8.42,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90,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1,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也逐渐增强。在缺血脑组织中PTEN与LGI1有显著相关性(r=0.836,P<0.01)。结论脑缺血组织中存在PTEN及LGI1高表达,两者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
邢洪顺王寿先王喆王增武宋仁兴于加省
关键词:PTENLGI1缺血脑组织免疫组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