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燕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系
  • 2篇变性土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施用
  • 1篇施用方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水耕
  • 1篇水耕人为土
  • 1篇碳库
  • 1篇碳矿化
  • 1篇同源性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王培燕
  • 4篇潘剑君
  • 1篇赵海燕
  • 1篇刘德辉
  • 1篇吴慧贞
  • 1篇黄标
  • 1篇王虹
  • 1篇余文飞
  • 1篇邬建红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培养温度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参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对采自句容市华阳镇的水稻土进行5、15、25和35℃下的50 d培养实验,基于培养实验数据、6M HCl水解实验数据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三库拟合,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随培养温度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培养温度对Q10(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系数)和三库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35℃范围内,随培养温度升高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升高,15、25和35℃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是5℃时的1.94倍、3.55倍、6.01倍。(2)培养温度的设定对三库拟合结果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活性碳库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温度下潴育、潜育、淹育水稻土活性碳的拟合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4.9%、66.7%、48.5%。(3)Q10值变化范围在1.48~2.88,且随培养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培养时间增长而降低。Q10取2或者按照定义式测定的值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拟合结果无影响,而对活性碳库和缓效性碳库平均驻留时间的拟合结果有影响。由此得出:利用在25℃下的培养结果估计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应该进一步探索可行的三库拟合培养温度或寻找其他三库测定的方法;把Q10值取2代入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中对土壤有机碳进行三库拟合是可行的。
葛序娟潘剑君邬建红王恒钦余文飞李炳亚王培燕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有机碳矿化
江苏省土系建立初步研究
标准化、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的发展,为发生分类缺乏定量化、易出现同名异土或同土异名和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等不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并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自1985年起,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经过了近三十年的研究,...
王培燕
关键词:土壤系统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对栽培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Cu、Zn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积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用Cu、Zn两元素的3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均优于相应的单施Cu、Zn处理。单施Cu的3种施肥方式处理均能显著促进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叶面喷施处理显著优于两种土施的效果,而两种土施方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单施Zn肥组和Cu+Zn配施组各处理中,均表现出追施处理最佳,基施又好于喷施的处理,各处理间丹参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喷施Cu+Zn均能显著提高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这说明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Cu+Zn元素,可迅速补给丹参Cu、Zn元素营养,改善丹参生物学性状和提高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含量。
吴慧贞刘德辉王培燕赵海燕
关键词:施肥方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太湖地区水耕人为土中漂白层的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采集太湖地区4个具有漂白层的水耕人为土剖面(E—A1、E—A2、E-A3、E—A4)及1个发育于相同母质上的一般水耕人为土剖面作为参照(Ref),描述了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黏粒矿物组成、铁氧化物以及大量和微量元素等,并探讨了漂白层成因。5个剖面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存60%~75%之间,且剖面中各层次变异系数较小,小于10%;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剖面各层次问变异系数也小于10%,指示漂白层与上覆和下伏土层发育在相似物质来源的土壤母质上;而E—A1剖面漂白层中较高的粉粒含量(75.04%)、较大的中细粉粒和中细粉粒/粗粉粒比值的变异系数(38.05%、61.85%)表明该剖面母质具有不均一性。说明E—A2、E—A3、E—A4、Ref剖面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成土作用形成的,而E.Al剖面土壤的性质变化除受成土作用影响外,还受沉积环境的影响。E.A2、E—A3、E-A4剖面的漂白层中蒙脱石和蛭石、粉粒和粗粉粒、SiO2、CaO、Zr等含量高于上下土层,而水云母和绿泥石、游离铁、A12O3、Rb、Li、Ba、稀土元素(Rareearthelement,REE)等则相反;同时,参照剖面亦有与E—A2、E—A3、E—A4剖面类似的特点,只是漂白作用出现在耕作层,不能定义为漂白层;而E—A1剖面的部分性质则显示出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其粉粒含量并非漂白层最高,而是随剖面土层深度向下越来越大。这些变异表明,太湖地区水耕人为土漂白层的形成,可以由黄土性泻湖相沉积物经过水耕过程中水分的周期性淹水和排干,通过机械淋洗和活性铁的淋溶而形成(剖面E—A2、E.A3、E—A4),也可以是母质沉积的过程中受湖水水面升降,导致机械淋溶,然后水耕过程叠加活性铁的淋溶而形成(剖面E-A1)。
王培燕黄标王虹潘剑君
关键词:漂白层母质同源性
中国变性土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划分补充及基础分类单元划分初探
本文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础上,收集全国各地变性土资料,对中国变性土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划分中国变性土系统分类,增添了寒变性土、干热变性土两个亚纲,并增加了颜色等划分指标划分出一些新的变性土土类、亚类.根据已有资料,整理归纳...
王培燕潘剑君
关键词:变性土
文献传递
中国变性土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划分补充及基础分类单元划分初探
本文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础上,收集全国各地变性土资料,对中国变性土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划分中国变性土系统分类,增添了寒变性土、干热变性土两个亚纲,并增加了颜色等划分指标划分出一些新的变性土土类、亚类。根据已有资料,整理归纳...
王培燕潘剑君
关键词:变性土土族土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