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永

作品数:107 被引量:698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0篇艾滋病
  • 43篇病毒
  • 25篇性行为
  • 22篇男男性行为
  • 21篇抗病毒
  • 21篇病毒治疗
  • 20篇行为者
  • 20篇抗病毒治疗
  • 19篇男男性行为者
  • 19篇HIV
  • 18篇艾滋病病毒
  • 17篇免疫缺陷
  • 15篇影响因素
  • 15篇缺陷综合征
  • 15篇综合征
  • 15篇免疫缺陷综合...
  • 15篇获得性
  • 15篇获得性免疫
  • 15篇获得性免疫缺...
  • 15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101篇山东省疾病预...
  • 30篇山东大学
  • 10篇山东省医学科...
  • 6篇济南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山东第一医科...
  • 2篇青岛市疾病预...
  • 2篇潍坊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菏泽市疾病预...
  • 1篇滨州市疾病预...
  • 1篇美国疾病预防...
  • 1篇济宁市疾病预...

作者

  • 102篇王国永
  • 84篇康殿民
  • 50篇陶小润
  • 47篇张娜
  • 46篇朱晓艳
  • 45篇廖玫珍
  • 42篇黄鹏翔
  • 35篇杨兴光
  • 28篇郝连正
  • 23篇黄涛
  • 20篇钱跃升
  • 13篇孙晓光
  • 13篇毕振强
  • 13篇苏生利
  • 12篇林彬
  • 12篇胡军
  • 12篇巩怀证
  • 11篇傅继华
  • 9篇李金海
  • 9篇于海英

传媒

  • 20篇预防医学论坛
  • 19篇中国艾滋病性...
  • 13篇中华流行病学...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预防医学文献...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华东地区第七...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山东预防医学...

年份

  • 10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MSM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用药意愿及相关因素
2023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对HIV的PrEP用药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在山东省3个市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和PrEP用药意愿等信息,以是否有PrEP的用药意愿作为因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16名有异性性行为MSM,38.7%(161人)的研究对象有PrEP用药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在婚或同居(OR=2.172,95%CI:1.124~4.197)、双性恋者(OR=1.703,95%CI:1.035~2.804)是PrEP用药意愿的促进因素,而年龄在25~35岁(OR=0.293,95%CI:0.119~0.723)、36~45岁(OR=0.209,95%CI:0.070~0.623)、有2个以上同性临时性伴(OR=0.440,95%CI:0.252~0.770)以及进行过HIV抗体检测(OR=0.459,95%CI:0.277~0.761)是PrEP用药意愿的阻碍因素。结论山东省三城市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对PrEP用药意愿较低,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对PrEP的用药意愿。
杨晓楠韩磊黄鹏翔李金海于海英王传琪李亚君王霖郝连正王国永马伟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了解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人群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山东省各市AIDS疫情、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分布状况选取11个地市,2009年4-7月份对选取地区的4732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样本4641人份,采用血清ELISA法和胶体金法进行相关的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女性性工作者4732名,年龄范围在15~58岁,以低年龄组(≤24岁)为主,占61.5%(2912/4732);婚姻状况以未婚、离异或丧偶者为主,占72.8%(3441/472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72.0%(3403/4726);外省户籍的占42.3%(1994/4719).根据不同类别场所来源可将样本分为高档场所组和低档场所组.对AIDS知识回答全部正确者占45.7%(2164/4732),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占80.6%(3416/4236),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8.4%(2467/4221),在调查对象中有7.3%(337/4637)的人承认曾被诊断患性病,30.7%(1449/4726)的人承认曾做过HIV抗体检测,70.4%(3323/4732)的人曾接受过AIDS性病的干预服务,3.6%(167/4668)的人承认有吸毒史.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对高中及以上,调整的OR=0.77,95%CI:0.67~0.90)、接受过AIDS干预(接受对未接受,调整的OR=1.36,95%CI:1.17~1.58)及抗体检测(做过对未做过,调整的OR=1.33,95%CI:1.15~1.55)、AIDS知识了解较好(低分组对高分组,调整的OR=0.37,95%CI:0.32~0.44)等因素是增加安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吸毒行为(吸毒对不吸毒,调整的OR=0.22,95%CI:0.15~0.31)则是增加不安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人群HIV感染率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安全套的低使用率和性病的高流行现象提示需关注影响该人群高危行为的因素,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王颖馨康殿民廖玫珍陶小润王国永张娜朱晓艳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女性性工作者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山东省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2 5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8.79%,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达92%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且对艾滋病的其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防范意识。
康殿民刘学真黄涛傅继华王国永毕振强王洁贞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
高档酒吧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高档酒吧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艾滋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4~7月对青岛市某一MSM活动的高级酒吧与男性发生过口交、肛交并自愿接受HIV抗体检测的男性400人,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MSM人群400人,平均年龄27.51±6.49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0.00%。最近6个月内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7.25%;最近6个月内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8.82%;最近6个月内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83%。与同性发生性关系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安全套使用率越高,而与同性发生商业性性行为及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未发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安全套使用率之间的相关性。[结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促进MSM人群降低危险性行为的有利因素,但存在着知识态度与行为相分离的现象。
王永香康殿民陶小润王国永廖玫珍朱晓艳张娜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安全套
新型毒品滥用对男男性行为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型毒品滥用对MSM高危性行为及HIV感染的影响,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在山东省3个MSM监测哨点,收集当地MSM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做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MSM 1203人,年龄(30.2±8.9)岁,未婚815人(6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05人(66.9%);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的比例为54.2%(652/1203);最近6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2.2%(721/1160)和16.3%(189/1160);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7/1203)和4.7%(56/1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1.59倍(95%CI:1.13~2.2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1倍(95%CI:1.20~2.16)、从酒吧/歌舞厅等场所寻找男性性伴的是互联网/交友软件的1.69倍(95%CI:1.06~2.69)、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1.55倍(95%CI:1.01~2.37)、最近1周同性性伴数≥2人是<2人的1.48倍(95%CI:1.12~1.95)、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是无群交行为的2.43倍(95%CI:1.61~3.67),曾使用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1.46倍(95%CI:1.11~1.91)。MSM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2.21倍(95%CI:1.45~3.38)、外省户籍是本省户籍的2.13倍(95%CI:1.28~3.55)、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3.11倍(95%CI:1.55~6.25)、最近6个月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坚持使用安全套的2.60倍(95%CI:1.71~3.96)、最近6个月有同性商业性行为是无同性商业性行为的3.38倍(95%CI:1.92~5.95)、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2.71倍(95%CI:1.82~4.04)、最近1年未检测HIV是检测HIV的2.66倍(95%CI:1.59~4.43)。结论山东省MSM人群中使用新型毒品现象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促进该人群无保护性行为和群交行为的发生,应重点加强对吸毒MSM监测和干预力度。
廖玫珍王玫李金海朱晓艳王霖黄鹏翔王国永马伟康殿民
关键词:HIV男男性行为人群高危行为新型毒品
山东省1926例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治疗及时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经同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山东省1926例新诊断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1926例,诊断基线年龄中位数为31.15岁,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中位数为364个/μL,ART及时率为73.94%。户籍为省外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山东省内感染者(OR=0.59,95%CI:0.40~0.87),由羁押人群发现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重点人群(OR=0.25,95%CI:0.11~0.59),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为351~499和≥500个/μL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350个/μL者(OR=0.71,95%CI:0.53~0.96;OR=0.50,95%CI:0.38~0.66)。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ART及时率,要特别注意省外户籍、羁押人群及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较高者,使其尽快接受ART,以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
王炯炯王国永朱晓艳朱晓艳张娜刘云霞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2014-2021年山东省异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2014-2021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性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4-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HIV/AIDS病例的异性性接触传播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山东省2014-2021年共报告5905例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其中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3298例,占55.85%。男性HIV/AIDS病例4209例,以商业性行为传播和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分别为1715例和2285例,占40.75%和54.29%;女性HIV/AIDS病例1696例,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为主,分别为1013例和625例,占59.73%和36.85%。随年龄增加,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80.164,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χ^(2)=51.554,P<0.000);随文化程度降低,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降低,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105.897,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χ^(2)=10.520,P=0.230)。结论山东省2014-2021年报告的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HIV/AIDS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为主;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风险较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风险较高。
杨兴光王丽丽刘静李玲张娜王国永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山东省自报告异性途径感染的男性艾滋病患者同性感染途径复核及心理状况分析
2022年
目的 通过对自报告异性途径感染的山东省男性艾滋病患者进行复核,了解患者的真实感染途径,分析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托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筛选自报告异性途径感染的男性艾滋病患者,于2019年9-12月对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临沂市四市招募的373例自报告异性感染的男性艾滋病患者进行复核,按照感染途径分为同性组、异性组。对自报告异性感染的373例患者使用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开展面对面专项调查,调查抑郁、焦虑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自报告异性途径感染的373名男性患者,复核后39.7%(148/373)为实际通过同性途径感染、60.3%(225/373)为实际通过异性途径感染。复核后同性组和异性组在现住址、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居住地、身体状况、发现途径、是否有商业性行为、是否有非婚非商异性性行为、是否有同性性行为、确诊后性行为、确诊后性伴人数、目前是否有性伴、感染前对HIV了解程度、对HIV了解途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核后同性组抑郁检出率55.8%(82/147),焦虑检出率31.50%(46/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性组抑郁检出在现住址、婚姻状况、工作状况、身体状况、首次流调地点、发现途径、社会支持、是否有商业性行为、确诊后性伴人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检出在现住址、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行为学改变情况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性组患者身体状况一般较身体状况较好/特别好者抑郁检出率高;术前/献血途径发现较高危行为后检测发现的抑郁检出率高;低社会支持者较高社会支持者抑郁、焦虑检出率高(P<0.05)。结论
张成龙康殿民廖玫珍李亚君王国永朱晓艳张娜李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复核抑郁
我国6个省19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基因亚型及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6个省19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抗病毒治疗前耐药情况。方法2019年4-11月,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6个省19个城市收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MSM 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574份,提取RNA,反转录后经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片段。PCR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病毒基因亚型,提交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结果有479份样本PCR扩增成功并获得核酸序列,检出的HIV-1基因亚型有9种,其中CRF01_AE(43.4%)和CRF07_BC(36.3%)所占比例较大,随后依次为B(6.3%)、CRF55_01B(5.9%)、CRF59_01B(0.8%)、CRF65_cpx(0.8%)、CRF103_01B(0.4%)、CRF67_01B(0.4%)和CRF68_01B(0.2%);另有26份(5.5%)样本的基因亚型为未知亚型。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1,P<0.001)。总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为4.6%(22/479),其中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3.5%(17/479)、0.8%(4/479)和0.2%(1/479)。新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高于长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结论我国6个省19个城市MSM的HIV-1感染者中HIV-1基因亚型多样化,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不同;整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处于低水平,但新近感染者的耐药率较高,建议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耐药监测。
张然董婷丽梁雯丽操召兵解祯刘康迈于飞傅更锋张玉琪王国永马瞧勤吴韶彬李艳董薇江震徐杰吴尊友姚均潘品良邱茂锋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基因亚型
2007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下一步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将调查表格下发给各级疾控机构,收集相关数据。[结果]三级机构现有人员数量均未超编,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83.14%,略低于国家推荐标准的85%。三级疾控机构的人员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30岁以下的人员所占比例低于49岁以上人员的比例;与国家标准相比,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偏低,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低,防病人员比例明显偏低,检验人员比例略低而其他人员比例明显偏高。[结论]山东省疾控体系人才建设下一步应注意人才梯队的补充,防止疾控队伍的老化,加强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补充,在引进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等防病业务人员。
王建博康殿民巩怀证张晓菲陈仁友王国永袁群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