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冰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东坪金矿矿化及剥蚀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 王化冰
- 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甲胎蛋白已被发现50余年,日前临床常用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的判断,同时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其临床应用并不局限于肝癌领域,在多种良性疾病或非肝癌肿瘤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刚锐王化冰
- 关键词:肿瘤标记肝病体格检查
- 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总结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92例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胃息肉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老年组患者胃息肉检出率为3.9%。中青年组为2.9%(x2=15.792,P〈0.01)。老年组胃底、胃体、胃窦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32.0%、41.3%、19.8%,中青年组为37.5%、45.8%、11.1%(x2值分别为2.277、1.404、10.289,P值分别为0.131、0.236、0.001)。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胃底腺60.0%,增生性26.2%,炎性11.3%,腺瘤性1.7%,其他0.8%。增生性息肉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比例分别为31.7%和21.9%,腺瘤性息肉分别为3.0%和0.8%(x2值分别为8.525、4.834,P值分别为0.004、0.028)。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胃息肉的检出率偏高。两组胃息肉均以胃体、胃底多发,胃窦次之;老年组胃窦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虽然两组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均以胃底腺息肉为主,但老年组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癌变的风险较大。因而,老年组患者胃息肉应积极去除,并密切随访。
- 王化冰许乐
- 关键词:息肉胃肿瘤胃镜检查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2例直肠NE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直肠NET的临床特点.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将直肠NET分为3种类型,探索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直肠NET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43例(69.4%),有10例(16.1%)无症状,9例在体检肛门指诊时发现.57例(91,9%)肿物距离肛缘8 cm以内.所有患者病灶均为单发,无类癌综合征表现.25.8%(16/62)的患者伴发结肠息肉,16.1%(10/62)的患者伴发结直肠腺癌.除10例伴发结直肠腺癌的患者外,其余52例中,肿瘤直径<1 cm者39例,以l型为主,直径>2 cm者7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直径<1 cm、1~2 cm、>2 cm各组发牛转移率分别为0、33.3%、71.4%.结论 直肠NE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单发为主,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肛门指诊是发现直肠NE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肠镜检杏对发现第二原发肿瘤和随访至关重要.
- 王化冰王连鹏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
- 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 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组织学不同,将胃息肉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比较各型胃息肉在发病部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息肉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指导治疗.结果 10 197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胃息肉365例,检出率为3.6%.胃息肉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胃底腺息肉(61.1%),增生性息肉(23.3%),炎性息肉(12.3%),腺瘤性息肉(2.2%).289例(79.2%)为单发性息肉,各型胃息肉均以单发为主.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其次是胃窦和贲门.胃底腺息肉绝大多数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以胃窦部为主;炎性息肉以贲门、胃体和底部为主.胃底腺息肉患者应用PPI的比例较高(51.6%),与增生性息肉(8.2%)和炎性息肉(8.9%)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31、27.63,P均〈0.01).增生性和炎性息肉的Hp感染率分别为72.4%和74.4%,均高于胃底腺息肉(20.2%)(X2值分别为46.50、35.04,P均〈0.01).根除Hp后1年随诊,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再发病例明显降低[2.4%(1/41)和0(0/19)].结论 胃息肉的组织学类型以胃底腺息肉为最常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和底部,其次是胃窦和贲门.不同类型胃息肉在胃内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长期应用PPI有发生胃底腺息肉的风险.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内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后可能有助于预防这两型胃息肉的再发.
- 王化冰许乐
- 关键词:胃息肉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组织学类型
- 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素分析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鉴定方法。方法: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P1菌株,以国际标准株NCTC11637(VacA^+CagA^+)和NCTC11639(VacA^- CagA^+)为参照,运用细胞培养、PCR、Westernblot等技术对HP1进行细胞毒素鉴定。结果:HP1菌株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经PCR检测含cagA基因,Western blot显示87kD及130kD处有蛋白条带。结论:HP1菌株为VacA^+ CagA^+菌株。
- 王化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
- 深低温冷冻保存气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王连召周刚王化冰范飞蔡国斌严义坪谢宁
- 关键词:冷冻保护剂
- 幽门螺杆菌对溃疡愈合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天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胃粘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含量均高于后者(P<0.01—0.05),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1)。VacA^+组与VacA^-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p<0.01—0.05),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P<0.05),IL—8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灌服Hp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过程,且VacA^+菌株较VacA^-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粘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水平有关。
- 王化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溃疡指数胃泌素D细胞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的鉴定方法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鉴定方法。方法 :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HB1菌株 ,以国际标准株NCTC 116 37(VacA+CagA+)和NCTC 116 39(VacA-CagA+)为参照 ,运用细胞培养、PCR、Westernblot等技术对HB1进行细胞毒素鉴定。结果 :HB1菌株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空泡变性 ,经PCR检测含cagA基因 ,Westernblot显示 87× 10 3 及 130× 10 3 处有蛋白条带。结论
- 王化冰董秀云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VACACAGA
-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酶免疫法———幽门螺杆菌 (Hp)粪便抗原 (HpSA)试验检测Hp感染和监测Hp根除治疗的可靠性。方法 未接受过抗Hp治疗的患者分为 2组,A组 331例,无胃部手术史;B组 6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组患者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组织学检查 (W S染色 )联合检测Hp作为“金标准”,对HpSA试验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并与另一非侵入性的13C 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加以比较。此外,A组中Hp阳性的 56例患者 (C组)给予三联根除治疗 1周,分别于停药后第 1、7、14、21、28天收集粪便标本进行HpSA测定。于停药后第 28天测定13C UBT,并以此为标准,评价HpSA试验的准确性。结果 A组患者经“金标准”诊断Hp阳性 175例,阴性 156例。HpSA试验的敏感性为95. 4%,特异性为 91. 0%,与 13C U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中,经“金标准”诊断Hp阳性 30例,阴性 35例。HpSA试验敏感性为 90. 0%, 13C UBT的敏感性为 66. 7%。HpSA试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13C UBT(P<0. 05)。C组患者于停药后第 28天经 13C UBT诊断Hp阳性 16例,阴性 40例。HpSA于停药后第 1天 54例阴性,此后随时间推移,未成功根除病例陆续转为阳性,而成功根除病例仍大部分保持在阴性范围,仅少数病例出现假阳性。停药?
- 王化冰林三仁周丽雅许乐田自然
- 关键词:停药后HPSAHP阳性金标准^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