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忠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文艺民俗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妇女婚姻反抗史——以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为例
- 2012年
-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 王元忠
- 关键词:民俗
- 孔子“思无邪”的再思考——兼论传统文论的现代性转换问题
- 2014年
-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 王元忠
- 关键词:孔子道德化
- 鲁迅写作的民俗兴趣发生
- 2009年
- 鲁迅写作中民俗兴趣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事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回到鲁迅真实的本体世界,通过历史语境的具体还原做认真的学术考察,下述三种原因遂自然走入人们的认知视域:个人生活经历的本原性经验支持;时代风气外在的有力推动;作家主体立足于总体写作目的之下的认知需求。兴趣升华而至一种鲜活的经验,并由此催生出写作实践中别异的景观和价值取向,这是鲁迅留赠给他之后的写作者的一笔值得重视的财富。
- 王元忠
- 关键词:时代风气
- 评刘雁翔新著《杜甫秦州诗别解》
- 2013年
-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刘雁翔教授的新著《杜甫秦州诗别解》一书2012年12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仔细翻阅他的新著,显见出著者本人厚实的治学功力和纯正的治学态度,其所做的努力,不时予人以启迪,让人感觉到重回学问和人生追求根本的必要。概而论之,他新著的成绩可归结于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基本、复归本然的治学态度。在潜心研究杜甫于秦州所写诗歌之时。
- 王元忠
- 关键词:杜甫诗歌别解治学态度
- 鲁迅写作中的“牺牲”意识分析
- 2013年
- "牺牲"意识是鲁迅写作中一个贯穿性的主题意念。其由鲁迅生命早期所经历的民俗经验而来,后又为他独特的生命遭遇所生发,为他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深化和丰富,交织了他于启蒙者和启蒙对象生存现状的复杂思考。于诸般不同的意绪所矛盾交织的张力建构之中,读者不仅可见现实对于鲁迅个体精神形成所施与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清晰显见长期的精神奴役之下中国民众的生存世相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图像,体会到鲁迅精神的丰富与深刻并及文学表现过程之中其作为一位优秀写作者对于现实民俗文化材料进行审美内化的成功和独到。
- 王元忠
- 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
- 因为研究环境的潜在规范,当代中国大陆的鲁迅研究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先是建国之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政治化研究,然后是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初期的思想性研究,然后就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开放多元的文化研究。鲁迅与民俗文化...
- 王元忠
- 关键词:写作手法民俗文化文艺学
- 文献传递
- 当下“学院文学批评”的在场和立场问题
- 2015年
- 学院批评目前更多的是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表现于人们的描述之中。当下学院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批评的不在场——不在文学之场,不在文学实践之场;二是批评者的无立场——无批判立场,无审美立场。因缘于此,重归文本,回归文学批评的批评现场,针对具体的对象,建构有效的交流平台,坚守批评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评判立场和文学批评作为特殊审美活动的审美立场,也便成为了学院文学批评重塑自己社会形象的可能途径。
- 王元忠
- 关键词:在场立场形象重塑
- 鲁迅小说的民俗文化表现对20世纪中国作家的影响
- 2011年
- 民俗文化表现是鲁迅创作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不仅给鲁迅的写作带来了别样的风味和意义,同时也引导了当时及其后许多中国小说作家的写作。他们从两个不同的面向上呼应了鲁迅,有继承,亦有变异。在继承和变异之中,他们的写作既营造了新异的景观,表明了民族作家以"个"的声音参与现代表达的可能性,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在民俗材料运用上与鲁迅之间的差距。差距是一种不足,但从积极的一面看,这种差距其实也表明了鲁迅的写作作为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文学资源,对于当下及将来所具有的可能意义。
- 王元忠
-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学资源
- 文学视域中的红学和《红楼梦》
- 2016年
- 小说用小说的方式对待原本是一种常识,但《红楼梦》诞生之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无论是"索引派"、"自传派"还是"斗争派",其红学研究有意还是无意都偏离了《红楼梦》应有的文学价值立场,作为反拨或矫正,"理想"一派强调红学研究应回归其本然的文学立场。从文学视域观审,突出的虚构性(理想性)特征表现、对比结构的设置和预述方法的大量使用应为《红楼梦》文学价值的主要体现。《红楼梦》突出的文学价值表现,不仅彰显了小说的审美本性、建构出了极富现代意味的精神世界,而且也示范了民族审美文化传统对于作家写作的重要性,确立了全球化规约之中中国文学难以被同化的个体基质。
- 王元忠
- 关键词:红楼梦红学文学视域文学价值
- 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被引量:3
- 2006年
-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 王元忠
- 关键词: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