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强

作品数:25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氧化碳
  • 7篇二氧化碳
  • 6篇通量
  • 4篇通量研究
  • 4篇海-气
  • 3篇大洋
  • 3篇盐度
  • 3篇碳循环
  • 3篇南大洋
  • 3篇海-气通量
  • 3篇海气
  • 3篇海气通量
  • 3篇海域
  • 3篇锋面
  • 2篇营养盐
  • 2篇水期
  • 2篇气候
  • 2篇氯度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机构

  • 25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5篇王伟强
  • 10篇张远辉
  • 7篇陈立奇
  • 7篇黄宣宝
  • 6篇杨绪林
  • 5篇黄尚高
  • 5篇高众勇
  • 5篇黄自强
  • 4篇顾德宇
  • 3篇杨嘉东
  • 2篇卢美鸾
  • 2篇许苏清
  • 2篇暨卫东
  • 2篇汤荣坤
  • 1篇尹明端
  • 1篇林俊辉
  • 1篇林双淡
  • 1篇陈其焕
  • 1篇廖文卓
  • 1篇余雯

传媒

  • 11篇台湾海峡
  • 3篇极地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86
  • 1篇1985
  • 3篇198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0年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库 ,具有潜在的缓冲大气 CO2 增加的能力 ,研究 CO2 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 ,对于预测未来大气 CO2 含量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海洋 CO2 的研究现状 ,着重介绍海洋 CO2 的源与汇、海—气 CO2 通量的估算以及海洋环流、生物泵和海洋生态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 ,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张远辉王伟强陈立奇
关键词:海-气通量海洋环流二氧化碳
南印度洋海—气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其通量被引量:7
1998年
本文研究了第八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中在普里兹湾附近的南印度洋考察区所观测到的海-气二氧化碳分压资料,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气二氧化碳分压差值Δp在—24.5~2.4Pa之间,平均为—3.8lPa,除西北部有一小块狭长的Δp>0的区域外,其余部分Δp<0,因此,总体上研究区海域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区,其碳通量平均为-310.0mg/(m2·d),在南极的夏半年,约能吸收1Gt的大气CO2。在研究区83°E以西海域,Δp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普里兹湾最低的分布趋势,在此线以东,则呈块状分布。研究区的Δp与环流、水温、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
王伟强黄宣宝张远辉
关键词:南印度洋海气通量
白令海盆pCO_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的变化及其异常,研究了白令海盆pCO_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生物作用不是pCO_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研究表明,白令陆坡流(BeringSlope Current;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盐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强对大气CO_2的吸收能力,形成有机碳汇;另一方面,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陈立奇高众勇王伟强杨绪林
关键词:白令海PCO2二氧化碳海洋气候
九龙江口-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被引量:17
2000年
本文着重研究九龙江口 厦门港冬季小潮实测的各潮时盐度锋面 ,发现其具有锋面宽度窄、盐度梯度很大 ,平面上等盐线大致成西北 东南走向、横断面上则较多呈向南向下倾斜的特征 ,其锋面盐度在 1 5~ 2 7之间 ,锋面宽度约在 2 .6~4.3km之间 ,盐度梯度在 2 .1~ 2 .6km-1之间 ;但盐度锋面区的位置、宽度和盐度梯度随潮位、水深的变化而变化。落急时各层盐度锋面都在象鼻嘴与屿仔尾连线以西 ,并随水深的增加不断向西推移 ,退潮时九龙江冲淡水与西港海水的交汇处存在“退潮流锋面” ,其上辐聚作用强烈 ,使海表漂浮物聚集在等盐线约为 2 5 .5之处形成“流隔线”现象 ;在两个横断面上 ,盐度由南向北、由上至下逐渐升高 ,锋面由断面的中部表层向南部底层倾斜 ,表明低盐的九龙江冲淡水主要沿南岸上层向外港运移。在涨急时 ,除表层盐度分布较为特殊外 ,中、底层的盐度分布与落急时相应层次的相似 ,表明本河口区普通存在“盐楔”现象。
王伟强张远辉黄自强
关键词:锋面盐度
北冰洋海洋碳循环观测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陈立奇高众勇孙恒杨绪林张远辉何建华王伟强余雯林奇
该项目以在“雪龙”号破冰船上建立的综合观测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大气-海洋-沉积物”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利用科考获得的北冰洋碳体系数据,对北冰洋、白令海及西北冰洋CO<,2>体系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北冰洋碳循环...
关键词: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
福建九龙江口水体的pH、碱度与盐度、相对电导率的关系及pH计算值被引量:4
1984年
pH和碱度是天然水的重要参数之一。正常天然水的pH范围为6—9,海水的pH范围为7.5—8.6,河水的pH为6.5左右,河口区水的pH则介于河水和海水之间。天然水的碱度和pH是了解水体碳酸体系的主要参数,碳酸体系无论对各种化学过程还是生命过程,地球化学物质平衡和海气相互作用都非常重要。本文根据1982年6月26日对九龙江口区水样的调查数据讨论pH、碱度(即文献中常称的总碱度)、盐度与相对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介绍一种河口区水体pH分布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顾德宇王伟强杨嘉东黄尚高
关键词:碱度相对电导率PH
九龙江口盐度锋面及其营养盐的化学行为被引量:32
1999年
1997 年冬季小潮期间,大面站和断面站观测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存在着河水和海水交界的冲淡水锋面,该锋面落急时局限于河口湾内,涨急时扩展至湾口区水域。此外,退潮时河口冲淡水和厦门西港海水在湾口区形成另一水系锋面,其锋面对河口冲淡水和厦门西港海水的运移有重要作用。在冬季九龙江口SiO2-3 、NO-3 + NO-2 基本呈保守行为,它们的分布主要受控于高Si、N 的河水和低Si、N 海水的混合过程,其含量从河端朝海端呈递减趋势。PO3 -4 有明显的缓冲现象,表现为非保守行为,其水平分布比较均匀。
张远辉王伟强黄自强
关键词:盐度营养盐锋面
南大洋pCO_2时空变异及其调控因子研究
陈立奇高众勇王伟强杨绪林尹明端许苏清
该项目研究通过对南大洋大尺度范围的走航观测,结合已有的数据基础,研究了南大洋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通过对普里兹湾的观测研究,分析控制南大洋pCO_2的主要调控因子。研究还发现南大洋海冰区...
关键词: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南大洋
西太平洋海-气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其通量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研究了中国第八次南极科学考察青岛至南极航渡中所观测到的大气与海水二氧化碳分压资料,结果表明:7°N以北、0°至2°S、10°S至43°S之间及58°S以南的海域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区,其间碳通量平均约为6.1mg/(m2h);7°N至0°、2°S至10°S及43°S至58°S则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区,其间碳通量约为4.0mg/(m2h)。
王伟强黄宣宝张远辉
关键词:碳循环
东印度洋海-气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其通量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研究了第七、八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航渡中所观测到的海-气二氧化碳分压资料。结果表明,航线上20°N以北、20°~40°S之间及60°S以南的海域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区,其间碳通量平均约为5.17mg/(m2·h);20°N至20°S及40°~60°S则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区,其间碳通量平均约为3.70mg/(m2·h)。
王伟强黄宣宝张远辉
关键词:东印度洋二氧化碳通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