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方

作品数:2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法医
  • 13篇病理
  • 9篇法医病理
  • 9篇法医病理学
  • 5篇法医学
  • 4篇猝死
  • 3篇蛋白
  • 3篇动物
  • 3篇乙酸
  • 3篇乙酸酐
  • 3篇中毒
  • 3篇栓塞
  • 3篇酸酐
  • 3篇聚合酶
  • 3篇合酶
  • 3篇法医学鉴定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诱导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机构

  • 27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太原市公安局
  • 3篇太原市人民检...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作者

  • 27篇王亚方
  • 23篇王英元
  • 12篇高彩荣
  • 10篇孙俊红
  • 7篇任广睦
  • 5篇侯养栋
  • 5篇杜秋香
  • 4篇路健
  • 3篇周健
  • 3篇刘季
  • 3篇薛淑莲
  • 3篇路建
  • 2篇郑文
  • 2篇燕炯
  • 2篇刘杨
  • 2篇杜一顺
  • 2篇贠克明
  • 2篇张镭
  • 1篇郭相杰
  • 1篇曹晨

传媒

  • 15篇中国法医学杂...
  • 4篇法医学杂志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酸酐中毒的实验病理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大白鼠和家兔灌胃及静脉注射乙酸酐引起中毒,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动物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胃粘膜坏死、溃疡,胃穿孔。(2)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出现大量管型,肺灶性出血、肺气肿。实验结果说明;乙酸酐除了能引起消化道馈疡、穿孔外,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王英元高彩荣员克明王亚方
关键词:乙酸酐中毒病理学
口服乙酸酐中毒死亡一例报告
1998年
高彩荣王英元王亚方杜一顺周健
关键词:乙酸酐口服中毒病例报告尸体解剖
脐静脉栓塞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1例被引量:3
2019年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女,28岁。于某年9月26日主因'停经37+6周,预产期将至'入院,入院查体发现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无吸烟饮酒史,无冶游史。孕0产0。其余体征均正常。其余一般情况良好。产检时发现胎儿G1P0头位待产,胎心128次/分。自觉胎动正常。B超可见一条静脉,两条动脉,脐带血管正常,存在脐绕颈现象。
鲁翰霖文岩侯养栋王亚方杜秋香孙俊红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脐静脉血栓
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及重灌流的实验病理研究
1997年
采用低压低灌流方法造成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并进行重灌流。检测了脑电图(EEG)及大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了大脑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时大脑EEG明显抑制,LDH活性升高,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膜结构损伤。重灌流后EEG严重抑制,LDH活性升高,膜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
高彩荣王英元路健王亚方
关键词:脑电图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骨骼肌肌钙蛋白I mRNA的表达变化
2009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肌钙蛋白I mRNA(sTnI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挫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在挫伤后0.5h,1h,6h,12h,18h取材。提取挫伤肌肉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以cDNA作为模板,通过特异性上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cDNA的拷贝数,选取管家基因核糖体蛋白L32为参比基因,对扩增结果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1h、6h、12h、18h的sTnI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66.7%、46.6%、31.9%、18.5%和15.3%,呈时序性表达下调趋势。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内sTnI mRNA的表达即开始下调,18h内sTnI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临床诊断骨骼肌损伤的指标之一。
张镭孙俊红路健王亚方王英元
关键词:骨骼肌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
脂肪心猝死1例被引量:2
2002年
王亚方侯胡玲高彩荣王英元
关键词:脂肪心心肌疾病心脏猝死病例报告
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猝死1例
2000年
高彩荣郭宏民范厚声王亚方王英元
关键词:法医鉴定尸检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降解。平均DNA含量各指标(平均灰度、目标面积、目标面积比)与PMI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7、0.988和0.990(P<0.001)。结论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在研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任广睦荆彩亮刘季王亚方王英元
关键词:死后经过时间DNA降解
3种甲醛固定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不同方法提取甲醛固定组织中DNA的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质量较高的DNA提取方法。方法取甲醛固定的心肌组织14份,分别以改良酚-氯仿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提取DNA,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260/OD280值后,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确定提取的DNA质量。结果改良酚-氯仿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OD260/OD280比值分别为1.841 5±0.380 4、1.370 5±0.336 7、0.831 6±0.175 0。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不同方法提取DNA含量分别为0.943 8±0.530 1、0.707 5±0.423 6、0.342 8±0.182 5。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以改良酚-氯仿法所提DNA的谱带清晰度好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改良酚-氯仿法简便有效,所用试剂价格低廉,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甲醛固定组织DNA提取方法。
郑文亢建耀曹晨薛淑莲杜秋香孙俊红王亚方侯养栋路建王英元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DNA提取
大鼠脊髓挫伤后BDNF表达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 mRNA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有低水平的BDNF mRNA表达和少量BDNF阳性染色细胞,BDNF mRNA和BDNF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5.83±3.545、20286.225±2094.955,BDNF阳性细胞数为16.50±3.391;伤后6~12h,BDNF mRNA和BDNF呈升高趋势,5d达高峰,二者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95.83±112.55、54272.143±2704.239和158.17±12.287。伤后7d,BDNF mRNA和BDNF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5.17±80.871、42249.928±809.391和100.17±5.529。各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免疫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主要是脊髓神经元和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后期则以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组织细胞中的BDNF及其mRNA增多,并随伤后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
刘杨刘季王亚方任广睦王英元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脊髓挫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