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萍

作品数:19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古道
  • 9篇藏茶
  • 7篇文化
  • 4篇遗产
  • 3篇寺院
  • 3篇文化互动
  • 3篇文化遗产
  • 3篇旅游
  • 3篇互动
  • 2篇云南旅游
  • 2篇文化线路
  • 2篇文化遗产保护
  • 2篇民族走廊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佛教
  • 2篇藏传
  • 2篇藏传佛教
  • 1篇地域分异
  • 1篇滇西

机构

  • 18篇昆明学院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王丽萍
  • 4篇周智生
  • 2篇马继刚
  • 1篇秦树才
  • 1篇蒋素梅
  • 1篇幸岭
  • 1篇李灿松
  • 1篇李学文

传媒

  • 4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学术探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商业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界关注的保护遗产的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
王丽萍
关键词:茶马古道遗产价值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线路与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被引量:20
2010年
文化线路作为国际遗产保护界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专门针对跨区域、综合性的线形遗产资源提出整体保护战略和具体措施。以日趋完善的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剖析滇藏茶马古道所蕴涵的文化线路特质,指明借鉴文化线路的保护思路将推进滇藏茶马古道跨区域合作保护机制的构建和多赢目标的实现,明确提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措施。
王丽萍
关键词:文化线路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王丽萍周智生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
明清云南旅游活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现代旅游的官方界定标准,结合对明清时期云南旅游发展状况的史料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发现明清时期云南的旅游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主,但已出现休闲性旅游;当时的旅游者主体分布于社会阶层的两端,并对云南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继刚王丽萍
关键词:明清时期旅游
论旅游开发中滇藏茶马古道的保护格局——以滇西北核心段为研究对象被引量:6
2014年
多数茶马古道主干线路已被现代交通网络取代,其线路网络已被分割得零散和破碎。古道的消失不仅是古道线路的废弃,更是古道沿线民族生活方式、地方历史文化的忽视与遗忘。就目前滇藏茶马古道滇西北核心区段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来看,在对各区域单体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等级进行分析后发现:等级越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大,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文章依据构成滇西北核心区域的资源禀赋及空间组合,构建了滇西北核心段"三带、四区、四中心"的总体开发与保护格局。
幸岭蒋素梅王丽萍
关键词:滇西北
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互动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是形成和维系该区域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途径与保障。通过梳理民族人口迁移、族际物资交换活动、宗教交流等推进文化互动的因素,以族际文化交流联系研究为视角,初步阐释历史上横断山民族走廊这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区文化互动共生的发展内涵及特质,进而揭示中国西南边疆各民族团结和谐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李学文王丽萍
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交往空间的时空分异性、同一空间内多条文化带的叠加和文化因子传播的地域差异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初步阐释这些空间特性的形成及其与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完善了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层面的研究。
王丽萍周智生
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被引量:20
2012年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西南边疆的民间商贸通道,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角色和功能,急需全面分析古道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以阐明重新认识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茶马古道全新价值观,即古道在遗产价值、维护生态安全、遗产游憩廊道、爱国主义教育和寻求共同地方认同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表现。以古道新价值为依据,指出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是发挥和利用古道完整价值的适合途径。
王丽萍
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例被引量:20
2011年
文化遗产廊道是国际遗产保护界内专门针对大尺度、跨区域、综合性线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与新方法。面对滇藏茶马古道屡遭破坏的严重事实,构建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战略将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的遗产单体纳入区域性整体保护体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以遗产廊道理论为基础,文化遗产廊道在概念、内涵及建构模式方面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须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以滇藏茶马古道为对象而进行的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实践,以期为我国类似于茶马古道的线状遗产保护提供有效借鉴。
王丽萍
论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文化交融及其发展途径被引量:10
2010年
滇藏茶马古道维系了历史上滇藏川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滇藏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文章以历史上茶马古道上各族文化交流基本情况的梳理为基础,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马古道文化交融的特点、方式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当下保护和利用茶马古道文化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古道沿线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丽萍秦树才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交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