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富俊

作品数:202 被引量:1,579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3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5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9篇建筑科学
  • 13篇理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6篇冻土
  • 68篇路基
  • 66篇多年冻土
  • 63篇青藏
  • 54篇铁路
  • 40篇青藏铁路
  • 36篇冻土区
  • 26篇青藏高原
  • 21篇多年冻土区
  • 17篇土路
  • 16篇土路基
  • 14篇冻土路基
  • 12篇温度场
  • 12篇路堤
  • 11篇路工
  • 9篇冻土地区
  • 9篇通风管
  • 9篇通风路基
  • 8篇道路工程
  • 8篇冻土工程

机构

  • 19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兰州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3篇长安大学
  • 13篇中交第一公路...
  • 8篇中铁第一勘察...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宁夏大学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青藏铁路公司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作者

  • 201篇牛富俊
  • 47篇林战举
  • 24篇马巍
  • 22篇罗京
  • 22篇刘华
  • 19篇牛永红
  • 17篇刘明浩
  • 15篇许健
  • 15篇程国栋
  • 14篇鲁嘉濠
  • 14篇尹国安
  • 12篇龚东山
  • 12篇俞祁浩
  • 11篇赖远明
  • 10篇靳德武
  • 8篇徐志英
  • 8篇吴青柏
  • 7篇喻文兵
  • 7篇马立峰
  • 7篇李国玉

传媒

  • 31篇冰川冻土
  • 10篇岩土力学
  • 9篇岩石力学与工...
  • 6篇物理通报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工程勘察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土木建筑与环...
  • 3篇铁道学报
  • 3篇青藏铁路运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路基工程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年份

  • 6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7篇2016
  • 16篇2015
  • 14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18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15篇2004
  • 8篇2003
  • 12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
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关系到整条铁路的安全、高效运营。本文通过对运行一年多来的青藏铁路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后,总结了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的主要次生冻融灾害类型有:路肩及护道裂缝;桥台、护锥(坡)及涵洞冻裂;冰...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
关键词:多年冻土冻胀
文献传递
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的温度场特征
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结构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3个典型断面在冻结期结束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结果表明:路基底部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路基上部温度变...
喻文兵赖远明牛富俊张学富张淑娟
关键词:多年冻土通风路基温度场模型试验
文献传递
上海粉质粘土的三轴CT实时细观试验被引量:22
2005年
采用CT实时试验对上海粘性土的三轴应力条件下的特性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上海灰色粉质粘土在三轴应力下细观变形基本上分为4个阶段,即微裂纹压密阶段,初期损伤阶段,损伤快速发展阶段和软化破坏阶段。粉质粘土初始状态为不均一的和初始损伤,受力过程中以局部变形为主,灰色粉质粘土的破坏是由于产生局部变形,形成剪切带造成的,裂纹在峰值强度及峰值强度后完全形成的。
孙红葛修润牛富俊蒲毅彬马巍
关键词:土力学结构性土CT试验细观试验
人工冻结法在软土地基坑围扩工程中的应用
人工冻结法应用于矿井工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一技术上相对成熟的施工方法目前基本上还未应用到基坑工程围护。该文阐述了基坑冻结法围护的技术优越性、讨论了人工冻结墙的力学模型、变形特征及其施工对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
牛富俊
关键词:基坑工程围护
循环冻融条件下安山岩和花岗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结合青藏铁路块石护坡路基处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用于青藏铁路护坡的两种主要岩石(花岗岩和安山岩)进行循环冻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岩石在经历了数次冻融循环后都出现了微细裂纹;声波监测表明,超声波速同冻融循环周期呈指数下降关系,显示了冻融循环对岩石风化的影响以及循环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说明,花岗岩的冻融后质量变化率远远低于安山岩,而孔隙率较大的安山岩破坏现象较花岗岩严重.随着冻融过程的深入,岩石的超声波纵横波速比同比在不同区域内下降,同时岩石的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负的泊松比.
刘华牛富俊徐志英林战举许健
关键词:花岗岩安山岩超声波
循环荷载下混凝土单桩-冻土流变效应试验被引量:7
2015年
为明确冻土地区混凝土桩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流变效应对桩端位移、桩端阻力以及桩侧冻结应力的影响,利用在冻土中的混凝土模型桩顶端施加正弦波循环荷载的方法,包括改变循环荷载大小、加载频率和冻土温度,开展了循环荷载下桩土流变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荷载大小、荷载频率及冻土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单桩-冻土流变效应的主要因素;冻土流变效应的存在,致使桩侧冻结应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而桩端阻力逐渐变大;荷载频率增大,桩侧冻结应力也随之变大,而趋于稳定的时间较短;温度升高,桩端位移就越大,桩侧冻结应力越小,其趋于稳定所需时间也较长;对于多年冻土区桩基础,在设计及运营中应尽量保持及降低冻土的负温,降低荷载频率。
吴亚平刘亚尊谢长群孙建忠牛富俊
关键词:道路工程模型试验冻土循环荷载力学特性
青藏铁路北麓河地区典型热融湖变化特征及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多年冻土区热融湖的发育及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日益显著.以北麓河地区的一典型热融湖为例,通过对湖岸坍塌及年地温变化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热融湖湖岸逐年坍塌,坍塌主要发生在靠近铁路一侧厚层地下冰发育区域,年平均坍塌宽度大约为0.5m,湖心下原约83.0m多年冻土已全部融化.根据210Pb测年,估算该热融湖形成于约890aBP前.在热融湖的影响下,湖心至路基坡脚天然孔之间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及多年冻土厚度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湖近岸多年冻土上限深度比路基坡脚天然孔多年冻土上限深约0.65m,湖边多年冻土厚度也比路基坡脚天然孔多年冻土厚度薄约60m;湖心至路基坡脚天然孔之间土层在水平方向形成明显的地温差异,在相同深度,湖心下土层地温年平均值比天然孔地温年平均值高5.0℃左右.热融湖作为热量的载体,以二维热传导方式将热量向其周围传递,导致附近多年冻土温度升高,热稳定性降低.
林战举牛富俊葛建军王平董元宏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状况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工程问题(概述)——物理与国家重点工程专题之一
2004年
青藏铁路格拉段始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海拔高度为2800 m),终达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海拔高度达3800 m)。铁路沿线跨越6个纬度(北纬36°~30°),平均海拔高度4000 m以上,穿越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经过550 km终年冻结的多年冻土区。
牛富俊童长江
关键词:青藏铁路建设地质结构
宁东黄土状粉土三轴试验变形数据处理方式被引量:4
2016年
土体强度参数和变形特征的正确获得对公路、铁路及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宁夏宁东地区黄土状粉土为代表,通过分析其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对工程应变和对数应变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对数修正后得到的最大轴向应力低于规范方法面积修正的应力,并且围压越高,对数修正与面积修正得到的最大轴向应力差值越大。以往采用工程应变进行面积修正的数据处理方式得到的宁东黄土状粉土的强度要比对数修正后的强度平均高15%左右,这会高估黄土状粉土的强度,采用对数应变代替工程应变的度量方式更偏于安全。
武立波牛富俊
关键词:黄土状粉土
冻融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被引量:44
2016年
通过4组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纵波波速与动弹性模量,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损伤量特征,分析了材料性质、材料配合比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200次后,未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6.53%、49.05%、34.56%、37.64%;冻融循环300次后,4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纵波波速分别降低了8.42%、6.48%、16.72%、11.68%,动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46.54%、35.72%、54.41%、53.72%;冻融循环150次后,C30和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迅速增长,且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高于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相同的冻融次数下,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损伤量最大;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严武建牛富俊吴志坚牛富航林战举宁作君
关键词:路面材料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抗压强度纵波波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