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乃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断层
  • 2篇地震活动
  • 2篇断裂带
  • 2篇形变
  • 2篇沂沭断裂带
  • 2篇重力场
  • 2篇重力场变化
  • 2篇裂带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场
  • 1篇地震断层
  • 1篇地震复发
  • 1篇地震复发周期
  • 1篇地震活动趋势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断层运动
  • 1篇形变场
  • 1篇形变特征

机构

  • 4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6篇燕乃玲
  • 2篇唐廷梅
  • 1篇李海泉
  • 1篇佟瑞清
  • 1篇李辉
  • 1篇潘纪顺
  • 1篇郭玉莲
  • 1篇冯志军
  • 1篇张杰
  • 1篇李杰
  • 1篇申重阳
  • 1篇韩海华
  • 1篇李建奎
  • 1篇王华林

传媒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刊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华北地区大地震复发周期及迁移特征(英文)被引量:1
1998年
以古地震、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作为时间域,以华北地区、山西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为单元,分析和研究了华北地区大地震复发周期和迁移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学问题、块体框动、地震迁移和地震活动趋势.
王华林张杰李海泉燕乃玲
关键词:地震复发周期地震活动趋势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燕乃玲李辉申重阳
关键词:丽江地震断层运动
沂沭带形变、重磁场时空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被引量:9
2001年
综合利用流动水准和流动重磁复测资料 ,分析沂沭断裂带上地壳形变场和地球物理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 ,揭示沂沭断裂带活动特征是以鲁中隆起的继承性活动为主 ,沂沭带北端的双山—李家庄断裂两盘的垂直形变受区域断裂控制并与区域地震活动有关 ,与 1983年菏泽地震和 1995年苍山地震有较好对应关系 ;沂水附近地磁场有“窗口效应” ,尤其与南黄海地震活动及沂沭断裂带上的小震活动有关。
燕乃玲潘纪顺郭玉莲李建奎唐廷梅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形变场重磁场地震活动
地震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研究与应用
地震运动是由活动断层瞬时滑动所辐射的地震波引起的.地壳内的掩埋断层可以表示为半无限空间中的一个位移不连续(间断)面Σ,根据表示定理可以得到地震断层活动引起的介质的位移.
燕乃玲
关键词:地震断层位错重力场变化
文献传递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特征与异常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结合长水准测量成果,重点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及本区中强地震前异常形态。结果表明:沂沭带附近的地壳形变明显受新构造活动的控制,断层的最大垂直运动速率为050mm/a,沂沭带断层垂直运动平均速率合成值约为034mm/a,现今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沂沭带北段及北西向断裂近期呈反向运动,南段呈继承性构造运动,部分测点在本区中等及中强地震前异常较典型,主要异常形态为“U”或“N”型。
李杰燕乃玲冯志军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断层
不均匀沉降对开元商厦的危害及其监测被引量:7
1999年
开元商厦建设过程中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大面积裂缝。采用Ⅰ等水准测量及改进后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一年半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基础不均匀沉降明显,荷载较大的主楼部分为主沉降因素。观测期间沉降速率在6~8mm/a。
燕乃玲佟瑞清韩海华唐廷梅周高生殷培智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裂缝基础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