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医院感染
  • 2篇医院门诊
  • 2篇医院门诊部
  • 2篇手术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门诊
  • 2篇门诊部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感染率
  • 1篇药物合理应用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院环境
  • 1篇医院内
  • 1篇人类免疫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市公安医...

作者

  • 10篇古东东
  • 10篇潘涛
  • 5篇徐武夷
  • 2篇周蕾蕾
  • 1篇郝秀红
  • 1篇段蕴铀
  • 1篇张志芬
  • 1篇张红鹰
  • 1篇周大宁

传媒

  • 5篇海军总医院学...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被引量:42
2004年
目的 提高围手术期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1997年 3月和 2 0 0 1年 3月两组手术患者用药调查 ,比较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工作 ,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定期监测和结果反馈、采取干预性措施等手段 ,促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2 0 0 1年组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 (P <0 .0 0 1) ,手术期用药率提高 (P <0 .0 0 1) ,手术后期用药时间缩短 1~ 2 d;预防性用药种类趋向广谱抗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比例增高。结论 应严格掌握各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指征 ;加强手术前期预防性用药的管理 ;选择适当抗菌药物进行围手术期的预防 ;限制手术后期用药时间 ;定期对手术患者用药进行监测。
古东东潘涛徐武夷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水平。方法 对 2 0 0 1年 3月的 310名手术病人在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科室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 92 3%~ 10 0 0 %。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最佳时机即手术期应用率仅为 2 9% ,而手术后期预防性应用率为 99%。围手术期用药种类可选用杀菌剂 ,但不可盲目选择广谱抗菌药物 ,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是临床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 。
古东东张志芬潘涛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手术期
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6
2003年
目的 连续对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了解细菌分布及变迁 ,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对 1992~ 2 0 0 1年从临床标本分离 73 86株细菌统计及对常见细菌耐药率分析。结果 历年分离细菌中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70 .2 1% ) ,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 ;近 3年克雷伯菌属分离率明显增加。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 ,占革兰阳性球菌的 3 8.3 2 %。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 >60 % ;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初期使用低耐药率分别增高到 2 0 0 1年的 44 .9%、83 .6%、47.6% ;近年来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为5 0 %~ 60 % ;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在 2 0 0 1年的统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已达 80 .5 %~ 82 .4% ;对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是 72 .0 %。结论 临床医师要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掌握细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动向 。
古东东段蕴铀张红鹰郝秀红潘涛
关键词:临床标本细菌分离细菌耐药性
十年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2003年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1991~2001年对住院约10万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提供医院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感染漏报率等有关医院感染可靠资料。在综合性医院中,医院感染高发科室:血液肿瘤科、高压氧科和老年病房,感染率波动在6.1%~15.6%。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除上呼吸道感染外,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27.5%~40.2%)、尿路感染(5.2%~19.5%)和术后切口感染(3.8%~12.5%)。结论 针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调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年间,医院感染率和感染漏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
古东东徐武夷潘涛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率
膀胱冲洗方式与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探讨膀胱冲冼方式与尿路感染的关系 ,以有效预防及控制尿路感染。方法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7月 ,我们将泌尿外科接受间断或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A组采用复用性玻璃膀胱冲洗器间断膀胱冲洗及小容量开放瓶式橡胶管持续膀胱冲洗方式 ;B组采用一次性膀胱冲洗器间断膀胱冲洗及袋装大容量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方式 ;对两组膀胱冲洗方式的用品进行了卫生学监测 ;并对两组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B组病人中尿路感染发生率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B组膀胱冲洗用品卫生学监测的合格率明显高于A组。
潘涛古东东
关键词:尿路感染
10年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被引量:33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医院感染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1991~ 2 0 0 1年对住院约 10万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提供医院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感染漏报率等有关医院感染可靠资料 ;在综合性医院中 ,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血液肿瘤科、高压氧科和老年病房 ,感染率波动 6 1%~ 15 6 %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 ,除上呼吸道感染外 ,前 3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 (2 7 5 %~ 4 1 1% )、尿路感染 (5 2 %~19 5 % )和手术后切口感染 (12 5 %~ 3 8% )。结论 针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调研、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0年间 ,医院感染率和感染漏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 <0 0 5 )。
徐武夷古东东潘涛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率
医院门诊部环境洁净水平的调查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了解医院外环境实行专业保洁后的洁净水平。方法 对 3所同类型医院门诊部的部分诊室和治疗室的物体表面在清洁卫生后 0 .5 h内进行随机生物学监测 ,同时对部分诊室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 环境洁净水平提高 ,与 90年代中期调查结果相比较 ,物体表面合格率提高 6 8.75 %。结论 保洁程序的科学化、专业化 ,保洁工具的改进 。
徐武夷古东东潘涛
关键词:环境流行病学
医院门诊部环境净洁水平的调查
2001年
目的 :为了解医院外环境实行专业保洁后外环境的净洁水平。方法 :对三所同类型医院的小儿科和妇产科门诊诊室及部分门诊治疗室的物体表面在清洁卫生后半小时内进行随机生物学监测。结果 :环境洁净水平较 90年代中期调查有显著提高。门诊部外环境的清洁达到了卫生学标准上的洁净 ;结论
徐武夷古东东潘涛
关键词:医院环境
医务人员手部清洁培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自觉洗手意识,培养良好的洗好习惯。方法对医学人员进行“六步法”洗手培训。将受试人员随机分六步法洗手组和常规洗手组,采用DJ316X5洗手消毒检测仪检测洗手后效果,对洗手前后菌落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细菌检测方法为常规生物监测手段,可用以观察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清除情况。DJ316X5洗手消毒检测仪监测操作简便、直观可见、即刻观察结果,为培训后洗手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结论通过两种检测方式,观察两组医务人员洗手效果,经过“六步法”培训后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习惯性洗手,P0.01。加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培训,重视洗手过程和洗手质量,在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周蕾蕾古东东周大宁潘涛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部
加强标准预防防止HIV在综合性医院内的传播被引量:8
2005年
由于医院是艾滋病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聚集地,也是易发生传播及交叉感染的危险地。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接触艾滋病患者已不再罕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标准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整个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进行双向防护,以防止艾滋病在综合性医疗内传播。
潘涛古东东周蕾蕾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