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恒辉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7
- 2011年
-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3)净现值随着林龄的增大与密度的相关性由正相关转化为负相关性。随着密度增大,林分经济收获期提前。根据马尾松林分生长规律,综合出材量与效益核算,培育马尾松纸浆材与小径材宜采用造林密度2 200 3 300株.hm-2,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造林密度1 667 2 200株.hm-2。
- 谌红辉丁贵杰温恒辉陆毅
-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密度密度效应出材量
-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对马尾松4~20年生不同密度的人工同龄纯林生长资料的分析表明:第1次树高生长分化高峰期在4~7年生,第2次在11~14年生,幼林郁闭后林木直径分化状态比较稳定。中幼林期抚育间伐主要采伐劣等木,进入近熟林期后除采伐劣等木外,还可采伐一部分中等木。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总稀疏强度与密度呈正相关性,出现稀疏的时间随密度增大而提前;连年稀疏强度高峰期出现在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总稀疏强度与稀疏时间同密度的关系可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间伐强度与时间。利用马尾松人工林观测资料拟合出与立地条件、现存株数密度、林龄三因子相关的自然稀疏模型,从而可推算出不同立地条件的自然稀疏表,为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谌红辉方升佐丁贵杰许基煌温恒辉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间伐
- 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 白灵海谌红辉温恒辉安宁蒙明君
- 关键词:马尾松近熟林密度效应经济评价
- 基质类型、容器规格和施肥量对红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基质类型、容器规格和施肥量对2年生红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基质培育的容器苗生长表现最好,半轻基质次之,轻基质较差;容器规格对红椎容器苗的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容器规格增大,地径、主根长和总生物量明显提高;复合肥施用量为7.5 g/株和12.5 g/株时,红椎容器苗的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2.5g/株施用量,但这3个处理间苗木根系生长和根冠比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质量和育苗成本等方面,培育2年生红椎容器苗的最佳方案为半轻基质,容器规格为20 cm×20 cm,复合肥施用量7.5g/株。
- 温恒辉贾宏炎黎明吴光枝赵樟刘云蔡道雄
- 关键词:红椎容器苗
- 广西马尾松低成本造林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经过对 7年生不同造林方式的幼林生长状况分析可知 ,5种造林方式幼林生长差异显著 ,“炼山 +人工铲草”造林方式效果最好 ,使用除草剂会抑制苗木生长 ,不炼山同样因杂草繁茂抑制苗木生长 ,7年生时最佳处理C比最差处理E的胸径、树高、蓄积、保存率分别高 37.9%、30 .0 %、30 1.5%、82 .5%。不同造成林方式对杂灌木生长影响不一样。
- 谌红辉梁瑞龙温恒辉
-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方式抚育措施
-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被引量:23
- 2001年
- 通过 13a的观测资料表明 ,在红壤地区施 N肥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不利 ,施 P、K肥有利于马尾松中龄林生长 ,且肥效持续时间长 ,最佳处理组合为 N1P3K2 ,即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0、2 4 0、65 kg。其中 P3水平树高、胸径、蓄积 12 a定期生长量比对照 P1水平分别高 6.1%、15 .0 %、12 .3%。施肥一定时间后林地质量仍是马尾松生长密切相关的因子 。
- 谌红辉温恒辉
- 关键词:中龄林施肥肥效人工林
-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被引量:64
- 2010年
-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000~3400株·hm-2)并在15~17年生时采伐效益较好,培育大、中径材林分保存在A~B(约1200~2000株·hm-2)间的密度效益较好。
- 谌红辉方升佐丁贵杰许基煌温恒辉
- 关键词:马尾松间伐密度效应出材量
-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经 13a的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表明 ,红壤地区施P肥有利于马尾松幼林生长 ,但产生肥效迟(施肥 7a后产生显著效果 ) ,施N、K肥对促进马尾松幼林生长无显著影响 ,过量还会产生负效应。施N、K肥会促进林木分化 ,施P肥则能使林分结构均一 ,经偏相关分析表明 ,P元素是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肥效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增益持续性。施肥最佳处理组合为N1P3K2 ,即每公顷施N、P、K分别为 0、30、30kg。
- 谌红辉温恒辉
- 关键词:马尾松幼林施肥
- 马尾松低成本造林试验研究初报被引量:1
- 1996年
- 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方式幼林生长及成活率有显著差异,以炼山+人工铲草抚育生长最好,除草剂处理幼林生长最差。免炼山造林,在造林地草本生长不是很繁茂时,仍是一个好办法,造林成本低,且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益。
- 梁瑞龙温恒辉谌红辉
-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方式抚育除草剂
- 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被引量:40
- 2010年
- 对马尾松分别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及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6年生和11年生林分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生林分,混交小区及纯林小区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为4.6 4.9 m,平均胸径为6.0 7.4 cm,不同混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生长不良;11年生林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照(马尾松纯林)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12.6 cm和121.05 m3.hm-2;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小,分别为8.7 cm和43.18 m3.hm-2。(2)11年生林分各树种平均树高顺次为:米老排(14.3 m)>红椎(10.2 m)>火力楠(9.9 m)>杉木(9.1 m)>马尾松(8.1m);马尾松×米老排组合中的马尾松和马尾松×红椎组合中的红椎,因林木生长竞争剧烈,需要及时间伐。(3)适合培育阔叶树种大径材的松阔混交组合有2种,分别为马尾松×红椎和马尾松×火力楠,而米老排以人工纯林方式造林效果好,初植密度建议为1 000 1 600株.hm-2。
-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温恒辉
- 关键词:马尾松红椎火力楠米老排混交林径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