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韻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弹力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扩增多态性
  • 2篇假丝酵母
  • 2篇假丝酵母菌
  • 2篇白假丝酵母
  • 2篇白假丝酵母菌
  • 1篇低相对分子质...
  • 1篇毒力
  • 1篇多聚
  • 1篇多聚酶
  • 1篇多态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BV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沈韻
  • 5篇项明洁
  • 4篇刘明
  • 3篇彭奕冰
  • 3篇张利伟
  • 3篇倪语星
  • 2篇林孝怡
  • 2篇许冠群
  • 2篇施勇旻
  • 2篇戴屹东
  • 1篇宋鉴清
  • 1篇丁秋兰
  • 1篇刘锦燕
  • 1篇史册
  • 1篇张宁
  • 1篇梁茜
  • 1篇司力
  • 1篇王学锋
  • 1篇戴菁
  • 1篇邵妍妍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假丝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及其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分型结果及其流行趋势。方法:选用不同的引物、Mg^(2+)、模板浓度、Taq聚合酶用量等,获得一优化的反应体系以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RAPD分型。结果:经优化的RAPD方法能将105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分成8个基因型。结论: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可分型性、灵敏度、重复性及特异度均较良好,可对白假丝酵母菌快速、简便地进行基因分型,可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项明洁彭奕冰徐炜新张华陈华刘明沈韻倪语星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用于酵母菌基因分型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酵母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项明洁彭奕冰孙景勇刘明沈韻施勇旻戴屹东倪语星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分型法MG^2+酵母菌感染多聚酶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估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20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患者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患者40例、化疗患者(CT组)60例、慢性肝病(CLD组)患者5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血小板(PLT)及IPF%,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比较各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F%在各组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ITP组、AA组、CT组及CLD组PLT计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TP组与AA组间以及CT组与CLD组间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IP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A组、CT组及CLD组(P<0.05),而AA组、CT组、CLD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IPF%临界值为5.8%时,其鉴别诊断ITP与低增生性PLT减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86.8%,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结论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IPF%参数在鉴别高增生性及低增生性PLT减少症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林孝怡陈骊婷沈韻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自动血液分析仪
转录因子Flo8 G723R、T751D突变增强白念珠菌毒力
2016年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转录因子Flo8 G723R和T751D突变与毒力的关系。方法比较白念珠菌Flo8野生株SN152、Flo8回复株Flo8SN152、Flo8突变株Flo8^(G723R)和Flo8T751D感染小鼠的致死率和肾脏菌量负担,同时检测各菌株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Flo8突变与白念珠菌毒力的关系。结果与SN152和Flo8SN152相比,转录因子Flo8突变株Flo8G723R和Flo8T751D感染小鼠的致死率更高、肾脏菌量负担更高,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转录因子Flo8 G723R和T751D突变使白念珠菌毒力增加,部分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强。
李文静沈韻刘锦燕史册王影赵悦项明洁
关键词:毒力白念珠菌
血栓弹力图监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探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尝试使用血栓弹力图(TEG)R时间来监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本院肾脏内科肾病综合症住院患者20例,患者首次用药和第二次用药后4 h均抽血进行TEG和抗Xa活性检测:TEG R时间及抗Xa活性的检测;TEG R时间与抗Xa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抗Xa活性与首次用药间的相关性分析;TEG R时间与首次用药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剂量用药间抗Xa活性的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用药间TEG R时间的比较分析。结果 TEG R时间与抗Xa活性无相关性(P=0.54,R=-0.1449);抗Xa活性与首次用药量无相关性(P=0.26,R=-0.263 6);TEG R时间与首次用药量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0 1,R=0.875);2次用药间抗Xa活性存在差异(P=0.000 5,t=4.152);2次用药间TEG R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 1,t=15.19)。结论 TEG R时间比抗Xa活性更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的LMWH用药情况。
沈韻张利伟林孝怡
关键词: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血栓弹力图
体外组织因子微颗粒的表达及其促凝活性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体外细胞系培养刺激获得组织因子微颗粒(TF+MP)并对其促凝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梯度离心后重悬分离获得微颗粒(MP);在正常人去MP血浆中加入MP,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分别检测组织因子(TF)和磷酯酰丝氨酸(PS)的凝血酶生成能力;采用ZYMUPHEN MP-TF试剂盒检测TF阳性的MP中TF的促凝活性,选用0.45和0.65μm的滤膜滤过MP,分别检测直径<0.45和<0.65μm的MP颗粒的促凝活性。结果凝血酶生成试验和发色底物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体外表达的MP具有促凝活性。凝血酶生成试验结果表明MP的凝血活性与LPS的刺激呈浓度依赖性增强。直径>0.65μm的MP颗粒具有较强的促凝活性。结论体外经THP-1单核细胞系培养表达MP具有一定的促凝活性。
邵妍妍丁秋兰戴菁陆晔玲许冠群张利伟沈韻王鸿利王学锋
关键词:磷脂酰丝氨酸
STA-Liates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性能的多中心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STA-Liates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试剂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上的性能。方法 :选择质控血浆、患者血浆及健康成人血浆样本总共360份,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地域分布选取了6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同步实验检测。分别使用STA-Liatest FDP和N-FDP,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上行FDP检测,检测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1988(CLIA88)标准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TA-Liatest FDP多中心总的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分别为8.0%(质控水平1)和4.7%(质控水平2);与N-FDP的相关系数为0.718(P<0.05,FDP<5μg/m L)和0.983(P<0.01,FDP≥5μg/m L);稳定性验证中,同一瓶试剂连续使用3 d的重复性,变异系数≤11.5%。结论 :STA-Liatest FDP的上述性能指标符合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同时,为保证检测系统的溯源性,建议实验室尽可能使用配套试剂,以最大限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张利伟井娜司力杨佰霞宋鉴清张宁鲍渝霞沈韻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其血清HBV DNA的水平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3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36.8±10.6%vs 39.4±9.8%,P<0.05;1.5±0.8 vs 1.9±0.9,P<0.01),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27.9±8.3%vs 24.1±7.0%,P<0.01),而CD3+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70.2±10.3%vs 69.9±5.2%,P>0.05)。根据HBV感染者血清中HVB DVA载量的高低,将它们分为低拷贝组(103-104copies/ml),高拷贝组(105-108copies/ml)以及DNA阴性组(<102copies/ml)。低拷贝组和高拷贝组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减低(36.4±10.9%vs 39.4±9.8%,P<0.05;36.4±10.9%vs 39.4±9.8P<0.05;1.5±0.9 vs 1.9±0.9,P<0.01;1.1±0.7 vs 1.9±0.9,P<0.01),高拷贝组的CD4+/CD8+比值比低拷贝组和DNA阴性组明显减低(1.1±0.7 vs 1.5±0.9,P<0.01;1.1±0.7 vs 1.6±0.8,P<0.01),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NA阴性组(29.4±8.4%vs 24.1±7.0%,P<0.01;29.4±8.4%vs 25.7±7.3%vs 24.1±7.0%P<0.05)。而CD3+T细胞百分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CD4+在低、高拷贝组及DNA阴性组之间虽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但随着DNA复制的增加,CD4+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 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率乱,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临测。
刘明沈韻陆颖项明洁
关键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清HBV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用于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型被引量:1
2006年
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念珠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DNA技术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分型,以了解其流行病学意义。
项明洁彭奕冰徐炜新施勇旻戴屹东刘明沈韻倪语星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白假丝酵母菌DNA技术临床分型流行病学意义
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血浆狼疮抗凝物质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3月瑞金医院收治的LAC阳性患者5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同时进行LA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TEG检测。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分析各组间APTT,TEG反应时间(R值),MA值,凝血综合参数(CI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轶相关检验分析LAC与APTT,TEG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APTT,TEG R值和C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70,13.52,9.185,均P<0.000 1),各组间TEG 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7 3,P=0.424 7)。LAC阳性患者组的APTT和TEG R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 1)。LAC与APTT及TEG R值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8(P<0.000 1)和0.712 3(P<0.000 1)。LAC与TEG MA值和CI值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 9(P=0.014 9)和-0.636 0(P<0.000 1)。结论虽然TEG参数与LAC存在相关性,但其临床意义与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不符。
沈韻刘禹梁茜许冠群
关键词:狼疮抗凝物质血栓弹力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