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晓菁

作品数:33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缺血
  • 9篇再灌注
  • 9篇脊髓
  • 9篇灌注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麻醉
  • 6篇灌注损伤
  • 5篇心肌
  • 5篇损伤脊髓
  • 5篇缺血后
  • 5篇缺血后处理
  • 5篇脊髓缺血
  • 4篇术后
  • 3篇心肌保护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七氟烷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动脉

机构

  • 30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浜松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江晓菁
  • 12篇王俊科
  • 10篇马虹
  • 9篇艾春雨
  • 6篇师恩祎
  • 2篇白菡
  • 2篇白艳艳
  • 2篇傅文
  • 2篇谷天祥
  • 2篇毕馨文
  • 1篇李玉
  • 1篇方波
  • 1篇常业恬
  • 1篇孙艳红
  • 1篇殷洪年
  • 1篇王赫
  • 1篇许顺
  • 1篇袁治国
  • 1篇马支媛
  • 1篇刘海梅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疼痛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与吸入性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适当的刺激可以激活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即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最终达到心肌保护效果。同时现有的研究发现,吸入性麻醉药同样可以诱导产生内源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焦点,现就以七氟醚为代表的吸入性麻醉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糖尿病与吸入性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李毅江晓菁师恩祎
关键词: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心肌保护糖尿病
Brugada综合征研究现状
2015年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 S)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病,多以晕厥和猝死为首发症状。1992年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后,一直是心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Br S诊断包括心电图Brugada波和典型临床表现。目前,唯一被证明能有效预防Br S患者发生猝死的措施是埋藏式心脏转复心脏复律除颤器,药物治疗仍首选奎尼丁。本文就Br S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心电图表现、诊断及危险分层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琪瑶江晓菁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猝死心律失常遗传学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Ⅱ- 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D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D1组麻醉诱导前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3 μg/kg 20 min, D2组麻醉诱导前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 20 min,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分别于泵注右美托咪啶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 min (T2)、气管插管时(T3)及气管插管后5 min (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输出量、每搏量变异度(SVV)。观察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情况。结果三组T0 MAP、心率、心输出量、S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1组T1、T2、T3、T4时心率降低,D2组T1、T2、T3、T4时MAP、心率、心输出量、SV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D1组T1、T2、T3、T4时心率降低,对照组T3时MAP、心率、心输出量、SVV明显增高,D2组T1、T2、T3、T4时MAP、心率、心输出量、SV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T2、T3、T4时MAP、心率、心输出量、SV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20)和40%(8/20)比95%(19/20)],D1组药物干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2组[10%(2/20)比45%(9/20)和35%(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0.3 μg/kg)有利于稳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
艾春雨江晓菁马虹王俊科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
吗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吗啡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TTC染色梗死心肌。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吗啡对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室压力(LVP)、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LVP/dtmax)及心梗范围的影响,并观察纳洛酮和glibenclamide对吗啡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大鼠心脏的CF、HR、LVP和LVP/dtmax显著下降(P<0.01)。缺血前给予吗啡可以使缺血/再灌注后HR、LVP和LVP/dtmax显著恢复(P<0.01),心梗范围显著缩小(P<0.01)。吗啡不能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大鼠心脏的CF(P>0.05)。分别给予纳洛酮和glibenclamide可以完全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 吗啡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吗啡是通过心肌局部的阿片受体及心肌细胞的KATP通道介导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江晓菁王俊科师恩祎常业恬
关键词:吗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研究心肌保护
不同手术创伤及术中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及术中维持不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开腹及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60~75岁病人67例,术中分别随机维持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于高(45~48 mmHg)、低(35~38 mmHg)两个水平,即分为开腹高二氧化碳组(OH)、开腹低二氧化碳组(OL)、腹腔镜高二氧化碳组(LH)、腹腔镜低二氧化碳组(LL)。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术前1 d,术后2 d、7 d行MMSE评分评定认知功能状态。结果4组病人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H组与LH组术后2 d 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OL组与LL组(P<0.05),术后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与LH组术后2 d及7 d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组与LL组术后2 d及7 d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维持较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可减少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徐勇严子豪江晓菁
关键词:手术创伤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腹腔镜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和腹横平面阻滞对结直肠开腹手术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对结直肠开腹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开腹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QLB组(Q组,31例)、TAPB组(T组,31例)和对照组(C组,30例)。Q组和T组患者分别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及TAPB,每侧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C组行单纯全麻;3组均在术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所有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4分时给予哌替啶50 mg进行补救性镇痛。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中七氟醚、舒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记录拔管即刻(T0)和术后2、6、12、24、48 h(T1~T5)静息VAS评分、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泵用量及补救性镇痛率;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与Q、T组相比,C组患者切皮前即刻、切皮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变化值、术中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量、术后24 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泵用量、T0~T4时间点静息VAS评分、术后补救性镇痛率和PONV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提前(P<0.05),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与T组相比,Q组在T2和T3时间点VAS评分、术后0~6 h、6~12 h和24 h内镇痛泵用量、术后PONV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QLB较TAPB更能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姜慧颖涂光洁江晓菁
关键词:结直肠手术镇痛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芬太尼和氯胺酮的临床观察
2000年
目的 :观察芬太尼、氯胺酮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子宫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0例 ) ,蛛网膜下腔分别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 (C组 )、芬太尼 2 0μg(F组 )、氯胺酮 10 m g(K组 )或芬太尼 2 0μg+氯胺酮 10 mg(F+ K组 )。在脊麻后及术中记录血压、心率、麻醉平面及牵拉反应情况 ;比较各组麻醉起效时间 (Ti)及维持时间 (Tm)。术终请外科医师和病人对麻醉情况行评分。结果 :K组 Ti 明显延长 ,但 Tm与 C组无明显变化 ;F组和 F+ K组的 Tm 明显延长 ,且 F+ K组牵拉反应发生率较 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外科医师和病人对麻醉评分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麻醉中伍用芬太尼或芬太尼和氯胺酮合剂可明显延长麻醉维持时间 ,而且后者能更好地防止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
袁治国江晓菁傅文王俊科
关键词:芬太尼氯胺酮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方法和进展被引量:23
2019年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是近几年被提出的一种新的躯干阻滞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剖宫产及其他腹部手术的复合麻醉、术后镇痛等。大量的研究表明,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相比,有更广泛的阻滞平面(T7~L1)及对内脏痛的削弱作用。深入研究QLB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可为临床麻醉镇痛提供新的思路。此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QLB的研究,对其操作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姜慧颖江晓菁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
Akt抑制剂LY294002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PI3K/Akt通路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PI3K/Akt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S、I/R、P、LY组),每组8只,除S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 min。P组:再灌注开始10 min采用控制性低灌注压后处理法球囊部分排空,将腹主动脉远端血压控制在45~55 mm Hg,10 min后球囊完全开放。LY组同P组,并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 min鞘内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10μg,20μL)。于再灌注后24 h后处死动物,取L3~5组织标本,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脊髓组织p-Akt、Caspase-3表达。羟胺法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与I/R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组损伤较轻,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脊髓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p-Akt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减弱了P组的保护作用。结论控制性低压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PI3K/Akt抑制剂LY294002降低这种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艾春雨江晓菁马虹王俊科
关键词:PI3K/AKT脊髓CASPASE-3
呼吸末正压通气及特伦德伦伯体位对肥胖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肥胖患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设想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及特伦德伦伯体位是否能增加肥胖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方法 选取40例围手术期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43-69岁,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40例患者于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处于仰卧位水平,设置PEEP为0、5、10 cmH2O(1 cmH2O=0.098 kPa)时,另外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超声分别于环状软骨水平测量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结果 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于PEEP为5、10 cmH2O时较PEEP为0 cmH2O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6例患者设置PEEP为10 cmH2O后,因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而排除;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前后直径于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较PEEP为0、5、10 cmH2O时有所增加[横截面积:(1.38 ± 0.34)cm^2比(0.73 ± 0.30)、(0.97 ± 0.26)和(1.15 ± 0.30)cm^2;横径:(1.50 ± 0.30)cm比(1.00 ± 0.26)、(1.18 ± 0.27)和(1.29 ± 0.26)cm;前后直径:(1.01 ± 0.16)cm比(0.57 ± 0.16)、(0.75 ± 0.18)和(0.84 ± 0.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右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最大为(1.38 ± 0.34)cm^2.结论 PEEP及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的应用可增加肥胖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横径及前后直径.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患者右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横径及前后直径最大,PEEP为10 cmH2O时其次;设置头低位20°特伦德伦伯体位时患者气道压最高,设置PEEP为10 cmH2O时有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低于90/60 mmHg;就气道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而言,设置PEEP为5 cmH2O时更适合肥胖患者颈内静脉穿刺.
涂光洁江晓菁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