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D-二聚体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Α颗粒...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遗传学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诊断分型
  • 1篇融合基因
  • 1篇实体肿瘤
  • 1篇手术
  • 1篇切除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黄河医院

作者

  • 5篇殷宗建
  • 2篇马葵
  • 2篇唐亚辉
  • 1篇高雪
  • 1篇王俊玫
  • 1篇向丹
  • 1篇彭超英
  • 1篇李玉峰
  • 1篇王卉
  • 1篇蒲传强
  • 1篇邓新立
  • 1篇杨平地
  • 1篇李春荣
  • 1篇高国杰
  • 1篇丛玉隆
  • 1篇李学军
  • 1篇余松涛
  • 1篇李小鹰
  • 1篇王士雯
  • 1篇李次芬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体系对 10 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型。方法 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确定细胞属性 ;采用 2 4h培养法或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结果 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体系分型符合率分别为 91 2 %和 98 0 % ;16 6 7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达淋系抗原 ,预后好 ;6 2 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髓系抗原 ,预后差。染色体异常 (6 2 80例 )检出率为77 5 % ;其中 (44 6 2例 ) 71 0 %为特异性异常。融合基因的检查也具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结论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体系分型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准确性 ,具有指导临床 ,提示预后的意义。
唐亚辉马葵李次芬殷宗建袁淑雯杨平地向丹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
老年大鼠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纤溶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0年
李玉峰王士雯高雪殷宗建余松涛高国杰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围术期纤溶功能老年大鼠
高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0年
李学军李小鹰张波殷宗建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MTT药物敏感试验法在实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近年来,通过肿瘤化疗药敏试验指导个体化疗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我们采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体外药敏试验,对乳腺癌和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药敏资料,前瞻性指导临床化疗,现将与同期对照病例比较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和治疗方法:1997~1999年我院及外院46例乳腺癌伴侵犯胸壁(T4)或术后复发转移及44例卵巢癌手术切除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和卵巢癌各20例作为对照组未作MTT试验.余经MTT试验分为耐药组及敏感组,MTT敏感组根据药敏结果组成化疗方案,MTT耐药组和对照组乳腺癌采用顺铂+阿霉素,卵巢癌采用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经验用药.由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组织学形态复杂,类型甚多,甚至同一病例并存两种以上类型,故未按组织学类型详细入表分析.
唐亚辉马葵李春荣王卉张冬殷宗建韩居然袁淑雯
关键词:肿瘤实体肿瘤药物疗法MTT药敏试验
脑卒中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动态监测被引量:6
1996年
目的动态监测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小板 a 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 a 颗粒膜蛋白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 GMP-140为1979.62±243.65/每个血小板、91.31±29.70μg/L;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 GMP-140为1379.67±205.47/每个血小板、85.77±36.30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0±230.D0/每个血小板、46.18±18.23μg/L)(P<0.01)。治疗前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表面 GMP-140分子数高于脑出血者(P<0.01),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第2周(1147.52±409.92/每个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治疗前(1379.67±205.47/每个血小板)及治疗后(1279.44±197.86/每个血小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血浆内 GMP-140浓度在治疗后第一周(63.07±19.90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前(85.77±36.30μg/L)及治疗后(58.88±20.67μg/L),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膜表面 GMP-140分子数及血浆内 GMP-140浓度可作为脑卒中的诊断指标,血浆内 GMP-140也是一种比较敏感而特异的疗效探讨。
王俊玫丛玉隆彭超英蒲传强殷宗建邓新立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