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正山
- 作品数:22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微波处理肝断面对肿瘤复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波处理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肝断面对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13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手术组(66例)和微波治疗组(67例)。微波治疗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肝脏断面拟国产ECO-100微波刀,将微波刀头在距离切缘0.5cm处插入断面,取多点反复烧灼,平均烧灼时向25min。比较微波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HCC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8.0±31.0)min,微波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1.0±2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微波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和一般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手术组和微波治疗组术后6个月分别有15和6例患者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常规手术组和微波治疗组术后12个月分别有20和9例患者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HCC患者的肝切除断面以微波处理后,对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和一般情况的恢复无明显影响,且微波治疗可以降低HCC患者1年内的原位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武正山王荇王东范烨李东华孔连宝王学浩王科
-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微波消融复发
- 纱条填塞止血在肝移植中的运用
- 2007年
- 至2005年6月,本中心已完成肝移植380余例,随着移植手术的成熟,已有多例术中失血量很少,术中及术后均未予输血。但我们仍会遇到术中无法用常规方法止血的情况,在此我们尝试用纱条填塞止血,共有5例病人使用纱条填塞均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 张峰夏永祥成峰武正山王学浩
-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手术止血效果失血量
- 肝中静脉导向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肝中静脉为导向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收治的91例行肝切除获得根治的肝癌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肝中静脉的完全显露区分手术方式,分为肝中静脉导向组(30例)和传统组(61例)。早期复发定义为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组间1:1配对,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91例病人中,左半肝和右半肝切除分别为30例和61例,肿瘤直径为9.9(1.5~20.0)cm。病人术后生存时间为48(2~127)个月,1、3、5年的总体存活率为80.1%、58.0%、41.8%,1、3、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7.7%、37.4%、30.3%。肝中静脉导向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总体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组的肿瘤早期复发率显著高于肝中静脉导向组(P<0.05)。该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进一步证实。对所有病人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血管侵犯和卫星灶是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大血管侵犯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甲胎蛋白、手术方式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中静脉导向肝切除术可减少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但总体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因素。
- 季顾惟王科李长贤吴晓峰焦臣宇韩晟张慧武正山张耀东邵子诚卢泽法张嘉伟李相成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中静脉解剖性肝切除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措施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3月~2007年11月在肝脏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125例肝移植患者中共有22例受体发生了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22/125)。其中,4例为胆漏,13例为胆道狭窄,1例为胆管炎,2例为胆道吻合口狭窄合并胆漏,1例为胆漏合并胆道铸型,另外1例为吻合口胆漏合并肝内胆道狭窄及胆道铸型。4例胆漏均获得治愈。7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中5例最初行内镜治疗,4例治愈;而有肝内胆管狭窄的6例胆道狭窄患者,均行内镜介入治疗,仅1例有效。13例胆道狭窄患者中,7例单纯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均治愈,患者存活,而有肝内胆道狭窄的6例患者,有5例死亡,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单纯胆漏或单纯吻合口狭窄大多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而肝内胆管狭窄保守及内镜介入治疗效果较差,常常需要手术重建胆道或再次移植。
- 秦建杰夏永祥武正山张峰王学浩
- 关键词:胆道并发症肝脏移植
- 影响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影响HCC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Cox回归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对10项临床和病理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筛选出影响HCC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受者术后半年、1年及2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5.33%、65.70%和45.44%;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6.00%、55.72%和40.92%。单因素分析显示:大血管侵犯、组织分化、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及肿瘤分布是影响受者累积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大血管侵犯和术前AFP水平是影响受者累积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肝移植是治疗HCC的有效方法;组织分化、大血管侵犯和术前AFP水平是影响受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对受者预后也非常重要。
- 周俊晶张峰李相成成峰武正山王学浩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
- 环孢素A与甲基强的松龙联用时对CYP3A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环孢素A(CsA)合用时对肝脏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人肝微粒体中单独使用CsA和联用甲基强的松龙,以红霉素为底物,经过NADPH系统孵育后,分别测定肝微粒体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抗排斥的同时联用甲基强的松龙,收集其环孢素A血药浓度、肝功能(ALT、AST、GGT)和肾功能(UN、Cr)变化的资料。结果CsA单独作用时,随着CsA浓度增加,CYP3A活性下降;CsA联合MP后CYP3A的活性显著性降低。临床上,患者联用甲基强的松龙时,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显著性升高,肝肾功能指标中除ALT、AST外其余指标在联用前后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CsA是CYP3A的活性抑制剂;MP与CsA联用加强了CsA对人肝微粒体CYP3A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联用MP可升高CsA的血药浓度,MP有提高CsA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 夏永祥张峰王学浩成峰武正山
- 关键词:环孢素ACYP3A肝微粒体
- 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根治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一治疗组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88例肝内胆管癌病人中,163例(86.7%)经手术切除。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6.2%、23.6%。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7例(22.7%),其中死亡3例(1.8%),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感染性休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HR=5.95,P<0.00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R=2.50,P=0.03)、淋巴结转移(HR=3.34,P=0.006)、肿瘤TNMⅢ~Ⅳ期(HR=3.11,P=0.048)、肿瘤低分化(HR=2.37,P=0.021)为肝内胆管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手术切缘、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可使病人长期生存。
- 焦臣宇张慧王科武正山吴晓峰韩晟王东季顾惟李相成
-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预后根治性切除
- 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硬化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优化大鼠肝硬化建模方法 ,并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口服组、腹腔注射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组及DHA治疗联合组。观察大鼠肝硬化形成率;硬化结节形成及病理观察假小叶形成情况;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内毒素,测定肝组织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口服TAA肝硬化模型组诱导16周后死亡2只(死亡率约为10%),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85%,癌变1只(癌变率约为5%)。腹腔注射组诱导10周后死亡5只(死亡率约为2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75%。联合组10周后死亡1只(死亡率约为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90%。联合组毒性反应稍小。3组TAA诱导肝硬化模型大鼠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内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SOD水平高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结论:肝硬化诱导过程中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DHA可改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肝硬化。
- 胡昇庠武正山吴晓峰
-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肝硬化二十二碳六烯酸
- 组织芯片检测肝细胞肝癌中ARF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150例,以癌旁肝硬化组织作对照,制作组织芯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ARF6的表达,探讨ARF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48.7%(73/150),在癌旁肝硬化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8.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ARF6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P<0.05)。ARF6表达阴性的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4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22±7.93)%、(58.91±6.18)%、(24.59±6.80)%;ARF6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36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1±3.70)%、(41.61±5.93)%、(19.03±4.94)%。ARF6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1)。结论:肝癌组织中ARF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ARF6不仅可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 吴晓峰王科武正山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在术中将鼻肠管放置至屈氏韧带或空肠输出袢下 30cm ,术后第 2天开始恒速灌注瑞素 ,量由 5 0 0ml/d逐渐增加到 12 0 0ml/d ,速度由 2 0ml/h增至10 0ml/h。分别于术后第 2天及第 8天观察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尿尿素氮和氮平衡。结果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均有显著改善 ,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患者的恢复 ,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营养支持费用。
- 武正山钱建民孔连宝张浩王学浩
- 关键词:肝移植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