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占云

作品数:38 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城市
  • 6篇城镇化
  • 5篇健康
  • 5篇CBD
  • 4篇亚健康
  • 4篇面板数据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人口
  • 3篇商务区
  • 3篇金融
  • 3篇金融危机
  • 3篇空间面板
  • 3篇空间面板数据
  • 3篇购物
  • 3篇购物中心
  • 3篇国际金融
  • 3篇国际金融危机
  • 3篇GIS
  • 3篇城市建设
  • 2篇亚健康问题

机构

  • 30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38篇武占云
  • 11篇单菁菁
  • 4篇王业强
  • 4篇耿亚男
  • 3篇魏后凯
  • 2篇姜磊
  • 2篇苏海龙
  • 2篇王远飞
  • 2篇周锐
  • 2篇季民河
  • 2篇胡远满
  • 1篇张理茜
  • 1篇李月辉
  • 1篇李莹
  • 1篇冯婷婷
  • 1篇张凤娥
  • 1篇邬晓霞
  • 1篇渠涛
  • 1篇许博涵
  • 1篇郑艳

传媒

  • 4篇城市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开发研究
  • 2篇环球市场信息...
  • 2篇环境经济
  • 2篇城市观察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开放导报
  • 1篇中国西部
  • 1篇经济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新重庆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
2018年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多样化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2%提升至58.52%(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创造了全国80%的经济总量。2010~2017年间,城镇人口增长近1.5亿人,年均增长达到2112万人,比欧洲一个中等人口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可以说,中国城镇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城镇化过程,史无前例。
武占云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世界历史城镇人口
不同历史时期特殊事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构建"不同历史时期特殊事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式,以天津市为案例,把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要素与城市空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以特殊事件为切入点,首先把影响天津城市空间演变的特殊事件分为七大要素:突发事件、经济政策、城市方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这些要素决定了天津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构成、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空间发展走向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住宅类型与分布;然后通过分析各要素里的重大事件对天津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找出各重大事件在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达到二者有机的统一。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做了预测。
渠涛张理茜武占云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
购物中心商圈结构特征研究——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逐渐成为中国大城市商业发展的主流,研究其商圈特征并为科学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商圈层次划分模型和顾客源距离衰减函数,分析了不同类型购物中心的商圈结构特征,从理论上揭示了上海市购物中心现有空间格局的根本原因。
武占云王远飞
关键词:购物中心商圈
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4
2014年
从2013年城市健康发展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亚健康城市占比较高;城市健康发展的东强西弱格局显著,省域健康发展差距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66座。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化亚健康问题,如人口过度集聚。
武占云单菁菁耿亚男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亚健康问题常住人口小城市
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演进及中国发展实践被引量:5
2018年
中央商务区的形成是集聚经济、市场需求、区位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支持等多种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和演变过程融合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技术变迁与制度革新。与国际经验相似,中国中央商务区的发展与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联,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中央商务区的空间形态、核心功能、发展模式和区域层面的合作面临着深度的调整。为此,中国中央商务区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转变政府深度参与经济决策的模式,加强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和制度供给,推动中央商务区由"外延型数量增长"向"基于效率的内生增长"转型。
武占云单菁菁
关键词:功能演进
国家增长极体系与城镇化格局构想被引量:2
2013年
在经济一体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构建多层级的国家增长极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基础。文章通过国家增长极体系的概念界定和基本框架设计,提出了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空间架构。在三级国家增长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四大地带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的城镇化空间格局选择。
王业强武占云
关键词:城镇化
西部地区健康城市发展评估与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通过分析健康城市概念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基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健康促进理论以及健康城市的Meta理论等理论基础,根据《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要求,结合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实际,构建了中国健康城市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西部地区为例,评估了西部地区健康城市的发展情况。研究指出,尽管近年来西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偏重、层次偏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污染重,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短板,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健康促进建议。
单菁菁武占云
三峡城市群:现实需求与空间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群已经逐渐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载体。湖北省根据鄂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率先提出建设三峡城市群的设想。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凸显了建设三峡城市群的重要性。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层面对建设三峡城市群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意义进行探讨,并通过基于最短时间成本的交通可达性以及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经济隶属度的方法,分别对三峡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和空间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型的三峡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
王业强胡浩武占云
健康城市建设理念与中国实践
2018年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消耗加剧,各类城市“亚健康”问题凸显,包括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居民健康、社会矛盾等在内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健康城市”理念,并通过设立“健康城市项目”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与卫生城市相比,健康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城市健康发展迈入了全新阶段。然而,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居民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调配不均、健康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当前我国各地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健康城市的概念内涵健康城市的形成源于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健康”和“健康促进”等理念。1842年,英国学者查德威克首次系统研究了英国劳工人群的卫生和生存状况,并促进了英国健康城市协会的成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身体、心里和社会”三维健康理念,于1989年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理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并认为健康城市可以支持人们发挥生命功能和发展最大潜能,健康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创建和改进过程,而非一种结果。随后,在四维健康理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地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健康城市运动,健康城市理念也由狭义的公共卫生向广义的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模式转变。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虽晚于西方国家,但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健康城市的雏形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
武占云
关键词:城市建设亚健康国家卫生城市世界卫生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
东亚国家城市化模式比较及其启示被引量:9
2013年
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东亚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东亚各国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与地理环境等条件不同,其城市化模式和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看,日本为高度集中型城市化,韩国为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朝鲜属于政府控制型城市化,而蒙古则是一种畸形的过度城市化。各种模式均是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东亚四国的城市化模式及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启示。
魏后凯武占云冯婷婷
关键词:城市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