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宇 作品数:27 被引量:19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学 文化科学 更多>>
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手术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中期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2021年5月开始纳入有症状、要求手术治疗的以阴道前壁重度脱垂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经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添加修补,同时行双侧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评分(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术后满意度评分、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观察术后取腱侧下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处理、再手术情况。结果取腱手术时间(19.7±8.3)min,盆底手术时间(122.1±37.8)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0 ml(50~400 ml),无术中副损伤和术后病率。12例随访(26.4±2.5)月。Aa、Ba、C术前分别为3(-1~3)、5(2~10)、4(-1~10),术后24个月分别为-3(-3~3)、-3(-3~3)、-6(-6~3),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例术前、术后24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88.0(16.7~204.2)、8.3(0~32.3)分,差异有显著性(Z=-2.803,P=0.005);PGI-I问卷11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有改善。术后6、24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4.6±0.7)分。1例术后12个月自感阴道脱出物,阴道前壁及顶端脱垂Ⅲ度,复发率8.3%(1/12)。2例分别术后9 d、2周肺栓塞,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分别为Ⅱ、Ⅲ级,分别门诊和住院治疗后痊愈。1例阴道顶端局部筋膜暴露,药物治疗好转。所有患者取腱部位切口愈合良好,肌力、下肢活动均正常。无因复发和筋膜条并发症再次手术。结论自体腘绳肌腱植入治疗重度阴道前壁脱垂手术安全,中期疗效满意。术前需向患者宣教下肢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 姚颖 王一婷 杨俊芳 管祎琪 梅宇 韩劲松 张坤关键词:自体筋膜 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所行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发生再断裂和(或)感染的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内科合并症、受伤机制、断裂及手术时间、断裂形态、治疗方式、术后康复等数据,分析总结跟腱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结果:跟腱断裂行修补手术共计916例,术后发生跟腱再断裂和(或)感染28例(其中4例再断裂合并感染),再断率2.3%(21例),感染率1.2%(11例)。跟腱再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或戏剧演员;跟腱感染多见于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跟腱炎、局部激素治疗以及断裂后治疗延迟(>14天)的患者。术后随访16例(9例再断裂,5例感染,2例再断裂合并感染),平均随访49.4个月(12~124个月),优良率87.5%。其中3年以上患者全部为优,结果明显好于1~3年的患者(P=0.019),感染组预后略差于再断组。结论:跟腱术后再断裂和感染是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两大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从事运动或戏剧表演职业的患者易于发生跟腱术后再断裂,而高龄、高脂血症、跟腱炎、激素治疗史,及伤后延迟治疗等是跟腱术后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治疗得当,长期(3年以上)临床预后较好;跟腱感染患者预后略差于跟腱再断裂患者。 王成 胡跃林 焦晨 龚熹 郭秦炜 梅宇关键词:跟腱断裂 术后并发症 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4例,年龄13~44岁,平均23.89±8.44岁。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临床查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X线或CT测量髌骨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以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范围12~50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恐惧试验为阴性,未出现髌骨再脱位,活动角度正常。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17±0.99分,术后6个月为2.36±0.85分,术后末次随访为0.83±0.7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IKDC评分30.30±8.70分,术后6个月为78.55±4.37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8.50±2.77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6.98±7.76分,术后6个月为88.85±4.80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4.51±4.4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Tegner评分为1.32±0.47分,术后6个月为3.23±0.52分,术后末次随访为4.17±0.48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适合角术前为31.63°±7.06°,末次随访为1.5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髌股角术前为0.07°±2.99°,末次随访为14.7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印钰 陈临新 梅宇 罗浩 代岭辉 冯涛 尹金强 谢可心 王鹏 张鹏 谢兴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5 2013年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0例患者接受了改良Karlsson手术,平均随访(50.8±26.5)个月和(49.5±11.1)个月,记录软骨损伤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和调查再伤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中38.4%合并软骨损伤,40.5%发生在距胫关节前内侧关节面(距骨Ⅰ区和胫骨Ⅰ区)。随访时两组患者Mazur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OF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的分值改良Karlsson组明显高于改良Brostrm组。除改良Brostrm组有1例治疗后阳性外,两组其他患者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治疗后均为阴性。改良Karlsson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改良Brostrm组,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改良Brostrm组2例再伤,改良Karlsson组1例再伤。结果表明,改良Karlsson治疗具有与改良Brostrm治疗效果相似、操作更便捷。 焦晨 胡跃林 郭秦炜 王成 梅宇 谢兴 杨渝平 陈临新 江东关键词:距骨 抽屉试验 高水平运动员重大运动伤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高水平运动员的重大运动伤病特征。方法:收集我所自2015年5月起连续2年内住院治疗的专业运动员的人口学、训练及伤病信息,统计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共收集专业运动员患者595例,其中高水平运动员185人,低水平运动员410例,全部患者均在我所接受手术治疗。高水平运动员组平均年龄25.17±8.15岁,低水平运动员组年龄21.24±7.89岁,显著低于高水平运动员组(P<0.01);高水平运动员组从事专项训练时间显著长于低水平运动员组(P<0.01)。高水平运动员损伤项目中摔跤最多,而低水平运动员损伤项目中篮球最多。两组中伤病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高水平运动员中自身因素是主要的致伤因素,而低水平运动员致伤因素主要是外界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高水平运动员发生重大运动伤病,多常见于摔跤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伤病防控要集中关注专项训练及正式比赛,重点避免由于过度疲劳、旧伤复发等自身因素带来的致伤风险。 梅宇 蒋艳芳 敖英芳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 临床流行病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骨道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骨道囊肿的发生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所1909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的随访发现,5例胫骨骨道囊肿,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患者平均年龄22.4岁(17~28岁)。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0.6个月(17~30个月),患者发现胫前皮肤隆起伴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4例实施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囊肿。结果: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均发现胫前囊肿与骨道相通,囊内有透明胶冻样物质,术后随访10个月(2~14个月),疼痛症状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胫骨骨道囊肿的发生可能与移植物选择、制备及固定方式等因素有关。手术切除囊肿效果明确,症状消失无复发。 梅宇 敖英芳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囊肿 跟腱断裂手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4年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916例中发生再断裂和(或)切口问题等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受伤机制、断裂及手术时间、断... 胡跃林 王成 龚熹 梅宇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5年 跟腱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汇合后延续的部分,是机体最粗、最强大的肌腱.在激烈运动中,跟腱可能承受高达8倍体重的牵拉负荷,因此,跟腱断裂是运动创伤中较常见的损伤之一,好发于30-39岁的青壮年男性.研究报道,跟腱断裂的发生率为9.3/10万,而Leppilahti等报道为18/10万[1-2],Suchak AA等[3]报道为8/10万-9/10万.急性跟腱断裂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统一治疗标准.总体来讲,手术治疗的再断率较低,但会增加伤口并发症的风险;而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伤口并发症,但是再断率相对较高 [4-6].长期以来,跟腱治疗的讨论始终伴随着并发症治疗的讨论.随着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减少,但其对治疗的挑战始终不容忽视.龚熹等 [7]将跟腱断裂的术后并发症分为两类:一类为严重并发症,对整个康复过程和预后有较大影响;另一类为轻度并发症,对康复和预后无明显影响.前者主要指深度切口感染和跟腱再断裂,后者指浅表切口愈合不良.Kocher等 [4]在研究中,把再断裂单独讨论,将其他并发症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重度并发症包括死亡、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及需要二次手术的切口感染;中度并发症包括腓肠神经损伤及无须手术的切口问题;轻度并发症主要指跟腱周围粘连.本研究将跟腱治疗的并发症逐一讨论,对其发病率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梅宇 胡跃林 郭秦炜 焦晨 谢兴 江东 陈临新 赵峰关键词:急性跟腱断裂 术后并发症 伤口并发症 临床治疗技术 切口愈合不良 髋关节骨样骨瘤诊断与关节镜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样骨瘤的诊断及关节镜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髋关节骨样骨瘤患者共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6.5±15.7)岁;左、右髋各4例。患者均表现为髋部疼痛并伴有关节功能受限,7例夜间疼痛加剧,6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完全或部分缓解。肿瘤均为单发,7例位于股骨颈,1例位于髋臼窝。术前均通过CT检查确诊和定位,手术主要采用关节镜下完整切除病灶。术前和术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及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评估患者术后24小时夜间疼痛加剧情况和最终满意度。结果:8例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为2个月到36个月,平均(17.8±12.3)个月,术前均通过薄层CT+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瘤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样骨瘤。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6±16.0)个月。术后24小时夜间疼痛加剧均消失,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3±1.4)分降到(1.1±0.8)分,P<0.01;最终随访髋关节功能活动在(4.1±2.0)周恢复正常,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2.1±6.3)提高到(92.3±4.3),P<0.01,8例患者均无复发,满意度均为优(100%)。结论:髋关节骨样骨瘤由于其临床表现和X线片影像不典型,容易漏诊,CT有助于确诊和术前定位。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并完整切除瘤巢,关节镜下切除肿瘤可以有效消除疼痛,及早恢复关节功能,微创、安全、效果满意。 梅宇 王健全 徐雁 鞠晓东关键词:骨样骨瘤 关节镜 髋关节 “行动不便”该怎么办? 2021年 很多老年朋友都说,即便是退休之后,在家里也挺忙活的,除了出门买菜、遛弯儿,在家还要忙活家务、带孩子,一天到晚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老年朋友们还会经常“吐槽”,进行洗碗、洗衣服、拖地等家务,弯腰后经常出现直不起腰的现象;坐下休息后却又发现站立很困难:此外,外出时上下楼梯,也会有很吃力的现象。 梅宇 苗欣关键词:洗衣服 上下楼梯 家务 老年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