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2013年
- 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潮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科学"一词含义变化与传播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 梁志平
- 饮鸩止渴:民国以来嘉兴禾(民)丰造纸厂“废水灌田”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民国以来嘉兴禾(民)丰造纸厂"废水灌田"实施过程的个案分析,指出由于当时人们对工业废水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把"废水"当作"肥料"来使用,在错误思想的指引下,使得"废水灌田"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规模实施,其后果是污灌污染成为当时农业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废水灌田"的实施过程及其后果给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 梁志平张根福
- 关键词:废水污染
- 民国时期湖州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被引量:2
- 2017年
- 民国时期湖州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是河水、溪水、泉水等地表水。湖州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民国时期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水污染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特别是吴兴城区。面对饮水污染,湖州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兴办自来水的想法,然而由于经费缺乏与战争的影响,兴办自来水的计划只能停留在纸上。至于在饮用水源管理与消毒等方面,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过,但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特别是民众的经济能力与自觉性,持续性不强,效果极为有限。
- 梁志平
- 关键词:民国时期水质环境环境治理
- 饮水改良与江南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关系分析(1952-1978)
- 2013年
- 建国后,政府为迅速改变我国乡村地区饮水卫生落后的状况和预防血吸虫病,全面开展了以打井为中心的改水运动。新修志书常常将打井作为血防、饮水改良的一项重要成就,笔者通过档案等资料发现,打井并没起到多大的饮水改良效果,对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 梁志平
- 关键词:打井血吸虫病
- 定额非“定额”——晚清各府州县学缺额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众多学者把清代各府州县学学额作为实际取额,并以此进行相应的推算。用这种推算方法来研究清前中期未尝不可,但对于晚清来说,则往往夸大了实际数量。晚清战乱灾荒频发,受影响地区经济破坏严重,人口大量损失,应考童生常常不足,文风也普遍下降;同时,许多地方都捐广了数量不菲的学额。在"任缺毋滥"的体例下,缺额成为常态,其中武学本身就不为士人所重视,缺额尤为严重。今后利用清代学额来进行相应推算时,为避免高估,应对缺额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 梁志平
- 关键词:晚清
- 渐变下的调适:上海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简析(1842—1980)被引量:1
- 2011年
- 文章考辨了上海居民传统饮用水源,认为以河水为主,辅以井水、雨水。由于上海地区水网结构受潮汐等因素的影响,易淤塞,居民通过乘潮而汲与明矾澄清来获得清洁的水源。开埠后,人口激增,城市化与工业快速发展。自晚清到建国初,上海地表水水质经历了重要支浜支河不堪饮用,到苏州河的黑臭,再到黄浦江黑臭,地表水完全不合直接饮用的过程,上海成为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面对源水水质的恶化,社会的应对是缓慢。改水与水质恶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饮水改良并不是一个直线的"河水——井水——自来水"的变化过程,民国时期的改水活动已相当成熟,建国后初期的改水活动反而因大搞"运动"而流于形式,改水并没有达到设想的目的。
- 梁志平
- 关键词:水质饮用水
- 综合研究中的创新问题--读《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梁志平
- 关键词: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秦汉文化共同体多民族
- 史学家缺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以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为中心被引量:2
- 2012年
- 近十年来,国内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其研究热点集中在传播环境、主体、内容、途径、区域等层面,当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低水平的重复现象也较为明显。究其原因,研究者多为哲学家或政治学家,对史料发掘、解读和运用不够。因此,史学家的大量参与,运用治史方法,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的新天地。
- 梁志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 定额制度与区域文化的发展——基于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一般学者认为学额是量化研究清代区域知识分子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也是衡量地域化儒学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标志之一,进士则是反映各地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但是清代许多相邻的州县学额相同或相差不大,出产的进士数量却相差甚远。文章以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讨论范围,在阐述学额、解额制度的基础上,详细考订了各府州县学定额的变化过程。然后选取清代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统计各州县中举人、中进士人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定额和各地中进士人数显著相关,即定额制度对各地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 张伟然梁志平
- 关键词:进士竞争度
- 民国江南轻工业废水污染与社会应对被引量:1
- 2017年
- 民国时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江南一些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由于整个社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环境污染,特别是饮用水源污染,从而引发了当地居民强烈不满。分析当时江南造纸业、染织业、制革业及其他轻工业的废水等主要污染源及其社会应对,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官方在处理废水污染纠纷时,缺少工业废水治理的顶层设计,主要是命令迁移污染工厂或要求保证饮用水清洁。在这种工业发展思路下,民国江南地区水环境的恶化自然不可避免。
- 梁志平
- 关键词:民国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