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杨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中医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肝癌
  • 2篇肝纤维化
  • 2篇肝俞
  • 2篇癌前
  • 2篇病变
  • 2篇刺络
  • 1篇凋亡
  • 1篇星状细胞
  • 1篇星状细胞凋亡
  • 1篇虚证
  • 1篇穴法
  • 1篇血清TSGF
  • 1篇血清透明质酸
  • 1篇血虚

机构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8篇柳杨
  • 4篇赵慧玲
  • 4篇魏珂
  • 3篇王朝阳
  • 2篇侯中伟
  • 1篇王培
  • 1篇刘清国
  • 1篇董峰
  • 1篇阿日克
  • 1篇卢峻
  • 1篇刘新燕
  • 1篇吴云

传媒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6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灸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认为,灸法具有较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癥瘕积聚"类肿瘤疾病有独特的优势。该文从艾灸防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灸法在抑制肿瘤生长,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发现应用灸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建议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加强系统化研究以明确作用机制。
柳杨侯中伟王朝阳
关键词:灸法原发性肝癌
左右利手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模型大鼠RBC、Hb、IRF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与具体捻转方向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留针组(C组)、右手前捻组(D组)、右手后捻组(E组)、左手前捻组(F组)、左手后捻组(G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备血虚证模型。隔日针刺1次,共10次。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结果:治疗前1 d,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RBC、Hb显著降低(P<0.01),IRF显著升高(P<0.01);治疗第7 d,各组RBC、Hb比较,B组含量最低(P<0.05),C、D、F 3组差异不明显(P>0.05),A、E、G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组含量高于后3组(P<0.05),IRF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14、21 d,各治疗组RBC、Hb、IRF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捻转补泻手法与左、右捻转方向无关,无论何手持针,均拇指前捻用力为"补",拇指后捻用力为"泻"。
肖敏佳褚亚宇柳杨刘清国王朝阳
关键词:捻转补泻手法血虚证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慢性肝病长期不愈所致,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发生炎症及坏死,刺激肝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失调,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1]。HF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必经环节,中医药在治疗HF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具体综述如下。
魏珂赵慧玲田年秀柳杨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结缔组织异常慢性肝病长期不愈细胞发生
刺络泻血疗法之针具探析被引量:6
2015年
刺络泻血疗法属于针灸学疗法的一种,是中医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刺血工具是刺络泻血疗法的核心,随朝代更替而发生着变迁。文章以刺络泻血疗法的发展史为主线,介绍不同时期主要的刺血工具,为以后刺血疗法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魏珂赵慧玲阿日克田年秀柳杨
关键词:针具中医
基于“肝藏血”理论探究刺络泻血疗法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基于中医“肝藏血”理论,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进而探究刺络泻血疗法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应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肝纤维化模型。6周后,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200Hg/(kg·d),5次/周灌胃渖0血组选取下肢肝经血络刺血0.3-0.5mL。3次/周。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肝功ALT、AST水平;选取肝左叶小块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ALT、AST: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刺血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其中刺血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水仙碱组与刺血组相比,刺血组大鼠血清ALT、AST低于秋水仙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凋亡情况:正常组HSC凋亡个数较少,其余各组HSC凋亡数目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刺血组HSc凋亡数目增多(P〈0.05,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刺血组HSC凋亡数目更多(P〈0.05)。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Hsc凋亡有关。
魏珂柳杨田年秀赵慧玲
关键词:TUNELMASSON染色
合俞配穴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以"合俞配穴"理论探究针刺肝俞穴和足三里穴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针刺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应用40%CCl4(花生油稀释)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HA、LN水平;选取肝左叶小块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水平明显升高(P<0.01),Masson染色显示肝脏明显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针刺组大鼠血清HA水平明显减少(P<0.01),两组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针刺肝俞穴、足三里穴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大鼠血清细胞外基质HA、LN有关。
魏珂柳杨田年秀赵慧玲吴云刘新燕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
肝俞直接灸对DEN诱导HCC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及血清TSGF,TNF-α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认为,灸法具有较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症瘕积聚”类肿瘤疾病有独特的优势。近代针学...
柳杨
关键词:癌前病变直接灸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麦粒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麦粒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HCC)癌前病变期大鼠肝功能以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疗程1组(15只)和疗程2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法制备HCC模型。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只抓取按压;疗程1组、疗程2组自造模开始同时给予"肝俞"麦粒灸干预,隔日1次,分别持续1个疗程(20天)和2个疗程(40天)。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开始前1天、造模开始后第20天、40天和84天造模完成4个时间点取血,化学法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活性测定;并在造模结束时,将各组大鼠处死,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疗程1组ALT、AS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第2疗程结束后,疗程2组ALT、AST、GGT含量较模型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肿瘤灶诱导形成;疗程1组胞浆均匀,癌细胞数量少,仅见少量结节形成;疗程2组肝脏保持正常组织形态,细胞染色均匀,癌细胞数量少,无结节形成或仅见少量结节。结论:麦粒灸"肝俞"能够降低HCC模型大鼠血清ALT、AST、GGT含量,保护肝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EN诱发大鼠HCC的癌前病变。
柳杨侯中伟卢峻董峰王培贾文睿王朝阳
关键词:麦粒灸肝脏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