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民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磁共振
  • 3篇肿瘤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腺肿瘤
  • 2篇囊肿
  • 2篇肺疾病
  • 2篇CT表现
  • 1篇动脉成像
  • 1篇断层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11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遂溪县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1篇林民辉
  • 5篇吴永峻
  • 4篇夏俊
  • 3篇罗泽斌
  • 3篇陈武标
  • 2篇何学军
  • 2篇陈志聪
  • 2篇田国强
  • 2篇郑桂英
  • 2篇黄泽光
  • 2篇葛湛
  • 2篇黄斌
  • 1篇欧伟
  • 1篇吴国才
  • 1篇陈东
  • 1篇刘文慈
  • 1篇符有文

传媒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原发性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37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对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7例肺癌中有36例40支气管动脉能清楚显示,显示率为97.3%;分别有3支(7.5%)来源于主动脉弓;33支(82.5%)来源于降主动脉,4支(10%)与肋间动脉共干。均显示肺癌侧的支气管动脉管径和截面积较健侧增大。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安全、无损伤、简便有效地支气管动脉影像显示方法;能真实显示肺癌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数目、形态和走行。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夏俊葛湛林民辉何学军黄斌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血液病病人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
2012年
目的总结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性肺炎病人的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分布、形态、边界、密度、合并症等特点。所有病例经抗真菌治疗有效、支纤镜或穿刺活检、痰培养等途径得以证实。结果 17例累及双肺,仅1例病灶局限于右下肺;病变呈多发结节(13例)、团块(7例)、片状或斑片状影(15例)、肺叶或肺段实变(8例)、空洞(4例)、磨玻璃阴影(2例);8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出现双肺多种形态病变混合存在时,应提示真菌感染的诊断。
林民辉吴国才吴永峻
关键词:肺疾病真菌性X线计算机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解剖学基础和MR表现,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病人的MR资料(其中5例做了增强扫描),并观察12例尸体脑部断层解剖标本。结果:32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解剖标本脉络膜裂区可见多发小间隙,其中1例可见脉络膜裂囊肿。结论(:1)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脉络膜裂区组织结构较疏松,可能与脉络膜裂囊肿形成有关。(2)利用MR的多种序列及多方位扫描,可做出明确诊断。
吴永峻林民辉欧伟陈武标田国强郑桂英
关键词: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解剖学磁共振成像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X线、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根据并结合白血病肺部浸润的X线、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最后确诊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病例17例,分析其X线、CT图像。结果:胸部X线检查7例显示双肺纹理增粗,4例表现为心肺未见异常,3例为双肺散在片状、斑片状阴影,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状影。HRCT表现为间质性改变11例,包括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小结节影;实质性改变4例,包括毛玻璃影、斑片状阴影及结节影;间质性和实质性表现混合存在2例。结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X线、CT表现多样,但以间质性改变为主。
林民辉黄泽光罗泽斌
关键词:白血病肺疾病X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肿瘤价值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双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转移瘤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块或结节;腺瘤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均匀低密度结节,薄层扫描可见近脂肪样密度,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均匀强化;淋巴瘤CT表现为不均质强化肿块,合并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皮质腺癌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有坏死的不均匀强化肿块;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髓样脂肪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低而不均匀,内有较多脂肪密度区,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肾上腺囊肿CT表现为无强化边界清晰的囊状水样密度病灶。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符有文黄泽光林民辉刘文慈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多层螺旋CT
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
2014年
目的:总结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7例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3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腋窝,1例位于肝门区,1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小肠系膜。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1例可见点状及分枝状钙化灶,1例可见多发条状低密度疤痕,余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呈显著均匀性强化,静脉期减退。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极大帮助。
陈志聪林民辉李雪飞
关键词:CASTLEMAN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2009年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夏俊葛湛林民辉何学军黄斌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病例5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病理均为黏液腺癌。5例肿块均位于下腹部中线处、膀胱前上方或前方;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4例边缘欠光整,1例边缘光整;4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实性肿物;1例囊壁见点状钙化;1例见脐尿管;肿块主体部分均位于膀胱外,2例往膀胱腔内生长;5例均压迫膀胱前上壁或前壁,并致其不同程度增厚;4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强于动脉期。结论下腹部中线处、脐与膀胱间出现可强化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应提示脐尿管癌的诊断。
林民辉吴永峻夏俊陈武标
关键词:脐尿管泌尿系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MRA及DSA对成人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CT、MRA、DSA在成人型烟雾病(Moyamoya's Disease,M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成人型烟雾病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其中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患者CT表现为颅内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5例表现为脑梗塞灶,MRA显示其中11例基底区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病变段血管狭窄或闭塞,3例可疑病例进一步行DSA检查,亦表现为颅底侧支循环的毛细血管异常增多。结论CT可初步提示MMD存在的可能,MRA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方面依然具有其价值,到目前为止,MRA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陈东林民辉吴永峻罗泽斌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囊肿的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mm2/s;b值=300、500s/mm2时;ADC值=4.10×10-3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吴永峻林民辉陈武标田国强郑桂英
关键词:肝囊肿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