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 作品数:68 被引量:4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包虫病3例报告被引量:4
- 2001年
- 分析 3例骨包虫病囊肿MRI影像特点、治疗过程和国内的有关报道。骨包虫病为多囊型结构 ,具有膨胀性生长的特征 ,CT上可见病变为多个小囊性结构构成 ,病变未见明显的包膜。MRI上T1加权像病变呈低信号 ,病变内部结构信号更低 ,T2 加权像病变呈高信号 ,病变内部为更清晰的多个高信号影。脊柱受累占骨包虫病的 46 %。手术是治疗骨包虫病的主要方法 。
- 张西峰张伯勋梁雨田刘郑生林峰卢世璧
- 关键词:骨包虫病棘球蚴病RMI
- 两种不同截骨方法治疗Crowe Ⅳ型先天性髋脱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对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脱位患者(congenital dislocated hip,C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时两种不同截骨方法的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行THA治疗的36例单侧Crowe Ⅳ型CDH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测量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高度差及Harris评分等指标比较股骨近端截骨和粗隆下截骨的效果。股骨近端截骨组20例,股骨粗隆下截骨组16例。结果手术均成功复位,粗隆下截骨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下肢长度差近端股骨截骨组平均为0.3cm(-1.0~1.5cm),粗隆下截骨组平均为0.6cm(0~1.5c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髋臼角、旋转中心高度差以及重力臂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骨近端截骨组明显高于粗隆下截骨组。最近一次随访,Harris评分近端股骨截骨组为(83±8)分,粗隆下截骨组为(90±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的成人Crowe Ⅳ型CDH行THA时通过两种截骨方式均能有效恢复患肢长度、重建关节功能,但对于脱位过高的患者(〉4cm)采用股骨近端截骨容易出现并发症,粗隆下截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周勇刚张强王岩陈超陈继营张国强郝立波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关节成形术CROWE截骨
-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4
- 1999年
- 刘玉杰林峰李众利张作权
- 关键词:髋臼骨折脱位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
- 自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0年
- 目的 总结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应用的经验与教训,评价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二期翻修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127例患者在一期彻底清除后,植入了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其中106例患者107髋获得随访.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控制感染的有效率,制作、植入及取出的方便程度和出现的并发症,特殊情况的使用,观察患者的功能和满意程度.结果 10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4.3个月(3~55个月),一次感染控制率为96.3%,经过二期翻修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率为94.4%.占位器柄断裂4.7%,脱位率为2.8%,二期翻修时占位器取出困难者14.0%.患者满意率为93.5%.结论 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治疗中,具有制作简单、重复性好、感染控制率高、保留关节功能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断裂及取出困难问题,结合使用金属内固定或异体骨不会影响感染的控制率.
- 刘相成周勇刚王岩陈继营郝立波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 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的近端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对146例178个髋进行的人工THA的资料。对其中130例163个髋关节进行平均51·3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4·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假体均达到骨长入性稳定。结论羟基磷灰石喷涂钛质解剖柄股骨假体用于人工THA,短期效果满意。
- 王晋东王岩周勇刚李静东陈继营董纪元林峰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非骨水泥解剖型
- 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在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使用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MP)在股骨翻修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采用MP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翻修患者的影像及临床效果,平均随访2年以上,影像上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时均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临床效果使用Harris评分评测,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6.2±25.2)分上升到术后的(85.3±13.2)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上升到(89.2±11.5)分,患者满意度90.5%。20例患者中术后X线片评价上:可观察到骨缺损区的修复,而没有近端骨质吸收和透亮线的增加,锥度连接处没有发生不良并发症,这20例患者术后即获得初次稳定性,另1例因感染未彻底清除而发生了假体下沉进行了再次翻修手术。结论MP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翻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远端生物固定的理念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少于PaproskyⅢB的骨缺损患者。
- 张强王岩周勇刚陈继营柴伟张国强金志刚李静东董纪元林峰郝立波王秀丽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股骨髋假体
- 骨盆部分切除术治疗骨盆肿瘤的部位分型与术式选择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探讨对骨盆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以最大限度保留患侧肢体的功能。方法通过对1980年~1995年20例骨盆肿瘤手术的总结,提出按肿瘤侵及部位即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是否被破坏将骨盆肿瘤分为四型:Ⅰ型单纯坐、耻骨支破坏,Ⅱ型髂骨及骶髂关节破坏,Ⅲ型肿瘤侵及髋臼,Ⅳ型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均有破坏。以此提出相应的三种手术方式:单纯切除、切除加骶髂部连续性重建及切除加股骨头旷置术。对Ⅳ型肿瘤则采用传统的半侧骨盆离断术。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4年,平均517个月,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的目的。Ⅰ、Ⅱ型术后步态改变不明显,Ⅲ型术后有肢体短缩(40~80cm)、跛行,需穿矫形鞋,肢体短缩超过80cm者有时需扶单拐行走。远期无血管、神经损伤。经3个月功能锻炼,髋关节周围肌力达Ⅲ~Ⅴ级,基本恢复行走功能,生活自理。结论不同部位的骨盆肿瘤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尽相同。根据按肿瘤部位分型法选择相应术式。
- 林峰卢世璧王继芳
- 关键词:骨肿瘤术式
- 弥可保对周围神经嵌压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弥可保对兔坐骨神经嵌压伤的疗效。方法 将 2 4只兔子 ,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平分为 3组 ;术后即刻治疗组 ,术后 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用特制的气囊压迫装置 ,对兔坐骨神经进行急性压迫 ,压力为 60mmHg (1mmHg =0 .13 3kPa)持续加压 1h后即刻解压。弥可保治疗组 :术后即刻及术后 1周 ,腹腔内注射弥可保 (5 0 0 μg/kg·d-1) ,共 3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 (2ml·d-1)腹腔内注射 ,共 3周。分别于加压前和处死前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术后 4周各组取标本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各组的髓鞘数、髓鞘面积、髓鞘面积百分比和单个髓鞘的面积。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表明术后即刻治疗组优于术后 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 ,术后 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髓鞘数、髓鞘面积、髓鞘面积百分比和单个髓鞘的平均面积 ,术后即刻治疗组大于术后 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 ;但 2个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结论 周围神经嵌压伤后早期应用弥可保 ,对神经脱髓鞘改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对神经再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刘玉杰张西峰HOU Ning林峰侯宁昝世明
- 关键词:神经压迫综合征肌电描记术图像处理弥可保
- 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使用的策略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进行二期翻修治疗了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和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6周,再口服抗生素2个月;另外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一期清创置入假体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只静脉使用抗生素3周,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沉及CRP,应用X线片与Harris评分与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5~24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HSS评分无明显差异,长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3%,短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两组均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条件下,在二期翻修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短期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靠的。
- 肖逸鹏周勇刚王岩王继芳陈继营郝立波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 关键词:人工关节假体术后抗生素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神经根囊肿被引量:23
- 2000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9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力CT引导下定位,行腰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解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9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19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I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粘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刘玉杰林峰张西峰李众利宋学坤王建锦李天文
- 关键词:骶神经根囊肿经皮穿刺纤维蛋白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