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凯

作品数:51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糖尿
  • 22篇糖尿病
  • 19篇老年
  • 17篇骨密度
  • 13篇基因多态性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2篇基因
  • 9篇糖尿病患者
  • 9篇2型糖尿
  • 9篇2型糖尿病
  • 9篇病患
  • 8篇受体
  • 8篇激素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6篇绝经
  • 6篇老年2型糖尿...
  • 6篇老年人
  • 6篇妇女

机构

  • 42篇广东省人民医...
  • 9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老年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第三人...

作者

  • 51篇林凯
  • 28篇邓海鸥
  • 24篇吴文
  • 22篇李东风
  • 19篇智喜梅
  • 18篇黎映兰
  • 10篇蔡雪珍
  • 9篇杨艳红
  • 9篇许翎
  • 9篇黄小穗
  • 7篇王瑞雪
  • 7篇张伟杰
  • 4篇蒋文玲
  • 4篇何斌
  • 4篇董婷
  • 3篇黄秀娴
  • 3篇杨燕红
  • 3篇韩梅清
  • 3篇廖静秋
  • 2篇徐永能

传媒

  • 17篇广东医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药材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把花根片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中成药火把花根片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患者分为3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1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照2组加用科素亚治疗;治疗组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3月为1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2组Fib、ET-1、IL-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IL-6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改善中医症候、抑制炎症因子、调节血脂、降低Fib、蛋白尿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杨小红林凯陈香郎建英刘敏张伟程邓海鸥王瑞雪汤水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火把花根片内皮素-1白介素-6
老年2型糖尿病人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性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对 1 80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抽血查空腹血糖 (FBS)、血胰岛素 (FINS)、C肽、血睾酮 (T)、雌激素 (E2 )、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素 (FSH)等。计算胰岛素抵抗 (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R和 ISI与性激素间的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中 T是男性的保护激素 ,E2 是女性的保护激素 ,并与 IR和 ISI有密切关系。
林凯邓海鸥黎映兰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例初诊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8u,72h内使空腹血糖降低2~4mmol/L,以后根据血糖每3~7天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罗格列酮剂量为每天4mg,服用至少1年。开始3个月内每周随诊1次,以后1个月随诊1次共观察1年。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随诊1年后检测空腹、早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治疗前及随诊1年后检测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低血糖次数及血糖值;其中5例患者治疗72h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自身前后对照上述指标。结果(1)治疗72h的24h动态血糖谱变化显示,随着空腹血糖下降餐后血糖也随之降低,甚至下降幅度超过空腹血糖下降幅度。全天血糖波动幅度收窄。(2)治疗3个月后及随诊1年后较治疗前血糖显著降低,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较前升高,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余指标变化不明显。(3)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由于空腹血糖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少甘精胰岛素的使用至停用,平均使用时间为(12±2.3)周,平均使用剂量为(18±2.8)u。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同时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恢复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联合罗格例酮治疗可以较长时间使血糖控制良好平稳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邓海鸥林凯黎映兰许翎王瑞雪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伊班磷酸钠 (艾本 )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 60例。全部患者均每日予罗钙全 0 2 5 μg、钙尔奇 D 0 6g治疗。 3 0例同时予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 4mg ,每月静滴 1次 ,连续 3个月治疗。另 3 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及血糖相匹配。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血清骨钙素 (BP)、脱氧吡啶啉 (DPD)、甲状旁腺素 (PTH)、降钙素 (CT)、血脂 ;治疗前、后骨密度。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 ,CT、DPD治疗后第 1、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0 1) ,第 6个月仍见显著差异 (P <0 0 5 )。余BMD变化不明显。血脂无显著降低。结论 :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老年男性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Ward’s三角骨密度。
邓海鸥林凯黎映兰韩梅清
关键词:伊班磷酸钠静脉滴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抽血检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的T淋巴细胞亚群、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结果 :( 1)老年 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型糖尿病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2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除早期活化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 3 )糖耐量异常患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 4 )糖耐量异常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低于其他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P <0 0 5 )。 ( 5 )有并发症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低于没有并发症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P <0 0 1)。 ( 6)各组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与患者病程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血糖情况有关 ,而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关系不明显。老年
林凯邓海鸥黎映兰韩梅清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细胞免疫功能糖耐量T淋巴细胞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密度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CTR)C1377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5岁广州地区汉族男性个体24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 ̄4(L2 ̄4)、股骨颈(Neck)、粗隆间(Inter)、Ward’三角和大转子(Troch)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247例受试对象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205例(83.0%),CT型39例(15.8%),TT型3例(1.2%);基因频率CC型为90.9%,TT型为9.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分析其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含有酶切位点的个体(CT+TT)除在腰椎侧位(L2~L4)及Ward’三角(Ward’s)的骨密度比不含酶切位点的基因型的骨密度值有显著性升高外(P<0.05),其他部位骨密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李东风蔡雪珍杨燕红吴文黄小穗董婷林凯智喜梅
关键词: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老年病学
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监测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判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监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每天予罗钙全0.25μg、钙尔奇-D 0.6 g治疗。其中30例同时予静脉用二磷酸盐治疗。另30例为对照。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的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hCT)、尿脱氧吡啶啉(U-DPD),治疗前、后骨密度(BMD)。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Ward 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U-DPD治疗后第3,6个月较治疗前降低28%和25%(P<0.05)。血清β-CTx治疗后第3,6个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3%和53%(P<0.01)。余BMD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腰椎BMD与β-CTx呈负相关(r=-0.496,P<0.05),Ward s三角区BMD与β-CTx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血清β-CTx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疗效监测优于U-DPD。
邓海鸥林凯李东风黎映兰
关键词:老年人骨密度
雷洛昔芬对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雷诺昔芬对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选择性及疗效。方法按雌激素受体PvuII基因多态型不同,分别筛查3种(PP、Pp、pp)类型基因型60岁以上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各30例。所有入选患者入组前3个月均未使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全部患者给予雷诺昔芬和钙尔奇-D治疗1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骨密度。治疗前后及治疗6个月时检测骨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新发骨折次数及抽筋发生次数。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用雷诺昔芬治疗1年后PP型组较pp型组腰椎骨密度增高,但3组骨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②治疗后3组骨折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③3组治疗后降钙素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余骨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④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⑤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6个月时肝肾功能指标血细胞无显著变化。⑥3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下肢抽筋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雷诺昔芬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对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型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性尚不能明确。
林凯邓海鸥徐永能李东风黎映兰
关键词:骨质疏松雷诺昔芬雌激素受体基因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6 IU。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格列美脲2 mg/d,B组二甲双胍1 500 mg/d,C组阿卡波糖1 500 mg/d,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早餐后2 h血糖(2 hPG)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3组FB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B,C组2 hPG及HbA1c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3组甘精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共4例低血糖患者均无明显低血糖症状。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优于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邓海鸥林凯李东风黎映兰许翎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4例老年巨幼贫患者中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68例(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79例非老年巨幼贫患者中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的20例(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巨幼贫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60%(68/114),高于非老年巨幼贫患者的25.3%(20/79)。其病因老年组以消化道疾病占大多数,为63.2%(43/68),高于非老年组的35.0%(7/20)。骨髓增生程度:老年组增生极度活跃和明显活跃占42.6%(29/68),低于非老年组的75.0%(15/20);骨髓增生度降低:老年组占14.6%(10/68),高于非老年组的5.0%(1/20)。外周血象:老年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分别为(42.9±16.7)g/L、(1.8±0.8)×109·L-1、(21.2±12.5)×109·L-1,显著低于非老年组的(61.4±12.4)g/L、(2.9±0.9)×109·L-1、(42.3±3.6)×109·L-1(P<0.05)。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老年组为(9±0.7)d和(12±1.1)d,非老年组为(8±0.5)d和(11±0.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长,分别为(26±1.7)d与(19±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老年组的误诊率为53%(36/68),高于非老组的25%(5/20)。结论老年巨幼贫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概率较高,骨髓增生降低的程度较重,血红蛋白恢复时间较长,病因以消化道疾病为主,临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
祝玲林凯王健儿吴穗晶林伟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维生素B12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