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玲

作品数:32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激光
  • 8篇熔覆
  • 8篇激光熔覆
  • 7篇取向硅钢
  • 7篇硅钢
  • 5篇氮化
  • 5篇激光氮化
  • 5篇合金
  • 3篇原位自生
  • 3篇陶瓷
  • 3篇涂层
  • 3篇钛合金
  • 3篇显微硬度
  • 3篇激光焊
  • 3篇激光焊接
  • 3篇光谱
  • 3篇LN
  • 2篇氮化铁
  • 2篇低功率
  • 2篇乙烯

机构

  • 32篇东北大学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作者

  • 32篇杨玉玲
  • 17篇张多
  • 10篇孙凤久
  • 7篇齐小龙
  • 5篇白质明
  • 4篇宋根宗
  • 3篇耿平
  • 3篇张瑞峰
  • 3篇刘军友
  • 2篇尚野
  • 2篇董丹阳
  • 2篇晁月盛
  • 2篇刘常升
  • 2篇于撼江
  • 1篇陈肖慧
  • 1篇刘杨
  • 1篇郑毅然
  • 1篇陈浩
  • 1篇严平沅
  • 1篇郭卿超

传媒

  • 4篇激光技术
  • 3篇金属学报
  • 3篇应用激光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大学物理实验
  • 2篇激光与红外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红外技术
  • 1篇激光杂志
  • 1篇控制工程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2011中国...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e—Ne放电管荧光光谱增益的实验测试与研究
2007年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氦和氖原子的能级结构,熟悉有关激光工作能级的激发原理。通过测量氦—氖放电管中氖原子的3S2和2Pi(i=1,2,3……10;i=9除外)自发射辐射光谱的相对强度,求出各能级间的反转粒子数。利用已知的自发发生系数Aij;的数据求出各条谱线的相对增益系数。从而估计出有光谱线出现激光的可能性。氦氖荧光光谱中存在很多光谱成分,分析其中哪些的增益比较高,哪些比较低,对数条谱线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
宋根宗耿平张多杨玉玲
关键词:荧光光谱增益系数能级结构
激光熔覆Ti/C混合粉末原位生成TiC的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为改善钛合金表面性能,采用一定比例的Ti/C混合粉末作为预涂层,500WYAG脉冲激光作为辐射源,利用激光熔覆方法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处理,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成了以TiC陶瓷为主的陶瓷层。利用XRD、OM、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对熔覆层的成份、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成TiC陶瓷的合适工艺参数组合为:脉宽0.5ms,脉冲频率15Hz;扫描速度为1.0mm/s左右;Ti:C=4:1(质量比)。在此工艺条件下,熔覆层中可原位生成以TiC为主,同时含有粘结相Ti的陶瓷金属熔覆层,熔覆层内组织比较均匀,没有裂纹和气孔,熔覆层与基底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到1546kg/mm2左右,比基底硬度(310kg/mm2)提高了近4倍。
杨玉玲张多陈浩郭卿超尚野
关键词:激光熔覆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
小功率He——Ne激光管模式的研究
2006年
本文通过对三只激光管模式的测定,阐述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得出三个激光管中三号激光器综合质量最好。
宋根宗杨玉玲张多
关键词:激光
激光和等离子体混合法氮化铁表面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激光和氮等离子体混合方法在大气气氛下对铁样品表面进行处理,获得了铁氮化合物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氮化处理样品测试,得到样品的相结构。分别使用混合方法与普通激光氮化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样品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结果表明通过混合方法提高了氮化物含量,并有效地抑制了氧化发生。利用扫描电镜(SEM)测量氮化后样品得出氮的最大质量分数可达34.44%,有效氮化层深度可达11.21μm。讨论激光功率密度、氮等离子体流量、扫描速度等参数对混合法氮化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激光功率密度和扫描速度分别与氮化物衍射峰相对强度成线性递增关系和二次方递减关系。而随着氮等离子体流量的增加,氮化物含量增加;但是当氮等离子体流量大于0.9 m3/h后,氮化所需活化氮达到饱和,氮化物含量不再增加。另外,氮化后样品的硬度得到了增强。
刘军友孙凤久于撼江杨玉玲严平沅
关键词:激光技术表面改性
聚乙烯薄膜材料的红外光谱研究
由于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薄膜、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高聚物的研究方面,用于单体、聚合物、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一般高聚物的红外光谱中谱带的数目很多,而且不同种类的物质...
张多杨玉玲宋根宗
关键词:红外吸收光谱
文献传递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B_2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固体YAG脉冲激光对预置一定配比的Ti/B混合粉末涂层进行激光熔覆,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合成TiB_2陶瓷增强相。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观察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分别对熔覆样品的物相、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为64W(其中电流140A,脉宽8~10ms,频率12~15Hz),扫描速度1.0~1.2mm/s,离焦量2mm时,可原位生成TiB_2陶瓷涂层。金相观察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处为波形界面,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显微硬度沿截面纵向呈梯度分布,熔覆层的硬度较基底平均提高了3~4倍。
张多杨玉玲李强
关键词: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B2陶瓷显微硬度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低功率Nd∶YAG激光焊接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文中采用YAG激光作为焊接热源,对1.0mm厚的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双面激光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试样的焊前打磨抛光、保护气体的选择及激光工艺参数(包括激光功率密度、焊接速度、脉冲宽度、脉冲频率等)的匹配对焊缝形成及表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此不锈钢非常适合用激光焊接。施焊前对试样进行充分的打磨和抛光十分必要,必须保证对焊面能紧密接触,以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孔,同时还对提高焊缝的机械性能有重要作用。焊接过程中合适的保护气体及其送气方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量试验表明,激光功率密度、焊接速度、脉冲宽度和脉冲频率四个参数的合理组合是实现不锈钢薄板焊接的关键因素。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在激光功率密度恒为5.7×105W/cm2的条件下,焊接速度不高于2mm/s,脉冲宽度为3.0ms,脉冲频率为9Hz。
耿平杨玉玲张多
关键词:YAG激光焊接不锈钢焊缝形貌
应变速率对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研究了应变速率对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与母材相比,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的变形行为对应变速率更敏感.随应变速率的增加,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的强度提高,塑性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在较低应变速率(<10^(-1)s^(-1))条件下,随应变速率增加,焊接接头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塑性降低较明显;当应变速率超过10~1s^(-1)后,强度的提高幅度增大,而塑性在应变速率10~1—10~2 s^(-1)范围内有所恢复后再降低.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拉伸变形过程中宏观力学行为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主要取决于DP780钢母材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变形行为及机制的改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加,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断裂位置距焊缝中心线的距离显著降低,断裂位置由母材区转移至热影响区的软化区.动态载荷下,DP780钢激光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组织塑性变形行为应变速率依存性存在差异,是焊接接头断裂位置表现出明显应变率效应的本质原因.
董丹阳刘杨王磊杨玉玲李金凤金梦梦
关键词:激光焊接双相钢动态载荷应变速率
激光熔覆Ti/C混合粉末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选用Ti/C混合粉末为熔覆材料,脉冲YAG激光作为辐照源,对钛合金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实验。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包括脉冲频率、脉冲宽度、扫描速度等)对熔覆层物相的影响。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改变Ti/C的成分配比,探寻生成TiC的最佳工艺组合和熔覆材料的成分配比。对熔覆样品采用XRD方法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能生成TiC的最佳工艺组合为脉冲宽度为3.0ms,脉冲频率15Hz,扫描速度为1mm/s左右,搭接率为40%左右。在此工艺下,Ti∶C的最佳比例为7∶3(质量比)。在上述条件下,可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成以TiC陶瓷为主的增强相。
张多杨玉玲尚野
关键词:激光熔覆TICXRD钛合金
以CWCO_2激光改善取向硅钢的后续处理新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孙凤久张多杨玉玲刘军友于撼江
关键词:取向硅钢铁损时效性能表面合金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