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柳

作品数:68 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疲乏
  • 14篇中医
  • 14篇癌因性疲乏
  • 10篇灸法
  • 10篇护理
  • 10篇艾灸
  • 9篇随机对照试验
  • 8篇META分析
  • 6篇卒中
  • 5篇食疗
  • 5篇肿瘤
  • 5篇脑卒中
  • 5篇静脉
  • 4篇医护
  • 4篇输液
  • 4篇输液性
  • 4篇输液性静脉炎
  • 4篇偏瘫
  • 4篇中医护理
  • 4篇中医食疗

机构

  • 68篇福建中医药大...
  • 5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2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漳州卫生职业...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 1篇福州理工学院

作者

  • 68篇杨柳
  • 13篇戴燕铃
  • 7篇陈锦秀
  • 6篇李壮苗
  • 6篇江浩
  • 4篇王珑
  • 4篇杜建
  • 3篇李霞
  • 3篇邓丽金
  • 3篇李绵利
  • 3篇赵红佳
  • 3篇刘蔚楠
  • 3篇王丽芳
  • 3篇郑国华
  • 3篇马海丽
  • 2篇李奕祺
  • 2篇方丽华
  • 2篇黄桂芳
  • 2篇吴厚庭
  • 2篇葛莉

传媒

  • 4篇医学信息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大众科技
  • 3篇护理研究
  • 2篇医疗装备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针灸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光明中医

年份

  • 11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艾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炷,所述的艾炷所述的艾炷外观上呈上尖底平的圆锥形,艾炷侧面和底面包裹蜡纸,艾炷底面的包裹蜡纸为圆形,艾炷侧面的包裹蜡纸展开形状为齿状半圆形。
杨柳陈锦秀
文献传递
健脾类方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类方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8月之间采用健脾类方剂联合化疗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分析,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相关文献11篇,研究对象885例,其中治疗组442例(化疗+健脾类中药),对照组443例(单纯化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健脾类方剂联合化疗能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RR=0.55,95%CI(0.39,0.79),P=0.001],且对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SMD=-1.92,95%CI(-2.67,-1.1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总干预时间对健脾类中药改善癌因性疲乏不产生影响,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健脾类方剂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MD=2.06,95%CI(0.07,4.06),P=0.04];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类方剂对于降低癌症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传统化疗。结论:健脾类方剂联合化疗能显著改善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受干预时间影响,同时可以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其免疫功能,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结果加以验证。
胡静温杨柳陈锦秀翁美华张鸿鑫范丽敏周红娟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健脾化疗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数据分析使用RevMan5.4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327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年龄1.09(1.04~1.14),BMI 1.41(1.16~1.71),合并糖尿病2.06(1.40~3.02),检出淋巴结数目1.53(1.22~1.91),腋窝淋巴结转移4.84(2.70~8.69),手术类型2.86(1.96~4.17),淋巴结清扫数目4.88(2.17~10.99),淋巴结清扫范围4.76(2.08~10.90),引流管数目2.47(1.59~3.83),拔管前引流量2.75(1.83~4.11),TTV154.87(3.55~6.69),术后放化疗2.65(1.65~4.28),应用生物蛋白胶0.23(0.13~0.40),皮瓣固定0.21(0.09~0.51)。结论年龄、BMI、合并糖尿病、检出淋巴结数目、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清扫数目与范围、手术类型、引流管数目、拔管前引流量、TTV15、术后放化疗是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应用生物蛋白胶、皮瓣固定是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保护因素。
林晓忆洪嘉祥杨柳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在健康成人与癌因性疲乏患者艾灸热感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通过接触式电子测温仪测量癌因性疲乏患者与健康成人在施灸过程中各阶段热感的温度阈值区间,分析不同受试者对施灸热感反应的温度区别,旨在促进中医灸法的灸温客观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9例化疗患者作为癌因性疲乏患者组,另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学专业的32名健康学生作为健康成人组。两组实施温和灸时采用研制的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分别测量初感、舒适感和灼热感时足三里穴位的温度,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共测量受试者61名,183次,全程均能敏感地显示出温度。两组的初感温度、舒适感温度、灼热感温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患者组的初感温度、舒适感温度均高于健康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患者组的灼热感温度低于健康成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对施灸温度测量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稳定性,不同机体状态对艾灸热感反应的温度具有差异性,通过灸温的客观化能更好指导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杨柳黄双燕刘丽敏王雅娇林桂娇江浩
关键词:灸法癌因性疲乏热感度
癌因性疲乏患者对中医食疗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癌因性疲乏患者对中医食疗的需求情况。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Piper疲乏量表评估为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经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整理,提炼出3个主题。即:对中医食疗作用的需求存在多样化,临床中对疲乏患者缺乏科学食疗知识的指导,患者缺乏正确的食疗信息来源。结论癌因性疲乏患者对食疗的需求不尽相同,网络、电视媒体是食疗方案主要获取途径,呼吁医务人员多团队协作及时提供多途径针对个体差异的科学食疗指导工作。
李小妹杨柳杜建陈晓敏詹丹雯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中医食疗
黄芪干预癌因性疲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2022年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幸存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肿瘤发生、机体免疫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NCCN临床指南中积极提倡补充替代疗法,中医食疗是补充替代疗法重要的组成部分。黄芪属于药食同源中的食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等作用,在临床也较为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这篇文章将对黄芪在癌因性疲乏基础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圣夏杨柳薛辉王历刚陈柳茵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药食同源中医食疗
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三种隧道式PICC置管效果。方法将6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08),采用常规方法建立隧道;试验组A(n=216),采用常规方法+0.5%利多卡因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试验组B(n=220),采用常规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组织分离后建立隧道。结果三组术中总出血量、置管时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导管自隧道引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指标两两比较,试验组A、B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7);试验组A与试验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3例(1.44%)发生神经损伤,5例(2.40%)发生动脉误伤;试验组A 2例(0.93%)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在隧道式PICC置管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皮下组织分离建立隧道方法能减少患者出血,减轻疼痛,提高导管引出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李兰李兰杨柳蔡志云林丽惠林丽惠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皮下隧道穿刺点渗血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灸法干预癌性疼痛的选穴规律研究
2023年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灸法干预癌性疼痛的选穴配伍规律,为癌性疼痛患者的灸法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7个数据库中灸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采用Excel软件对穴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统计学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对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文献60篇,共涉及全身58个腧穴,最常使用的5个腧穴依次是:阿是穴、足三里、关元、神阙和中脘,最常用的经络有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关联规则表明,灸法干预癌性疼痛常用的腧穴配伍有足三里-阿是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结论:灸法干预癌性疼痛取穴经脉主要以任督二脉、胃经、膀胱经和脾经为主,其中以阿是穴、足三里、关元、神阙和中脘为腧穴组方核心,为灸法干预癌痛的取穴、配穴提供数据支持,促使灸法操作统一。
黄碧春何玲玲杨柳王历刚圣夏邱吓花陈柳茵王雅娇林桂娇
关键词:灸法癌性疼痛关联规则选穴规律
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中医“治未病”是可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理论,健康管理是近几十年的新兴医学理论,将“治未病”应用于健康管理中成为了一种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及健康管理之理念,针对其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分别从饮食、运动、中医特色...
杨柳李奕祺
关键词:健康管理治未病思想
早期抗阻力训练对TKA病人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抗阻力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病人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阻力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膝关节功能、血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膝关节功能,减少下肢血栓的发生,加速病人的康复。
李振芳李振芳杨柳张雪美陈俏萍
关键词:抗阻力训练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功能血栓并发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