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朝晖

作品数:48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电图
  • 15篇面神经
  • 14篇肌电
  • 13篇咀嚼
  • 12篇神经损伤
  • 12篇面神经损伤
  • 11篇神经电
  • 11篇神经电图
  • 10篇下颌
  • 10篇肌电图
  • 7篇咀嚼肌
  • 7篇嚼肌
  • 7篇创伤
  • 7篇创伤性
  • 7篇创伤性面神经...
  • 6篇下颌运动
  • 5篇咬合
  • 5篇物理疗法
  • 5篇理疗
  • 4篇义齿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口腔...
  • 19篇北京大学口腔...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低压电器...

作者

  • 48篇杨朝晖
  • 15篇谢秋菲
  • 13篇俞光岩
  • 12篇冯海兰
  • 7篇蔡志刚
  • 7篇施晓健
  • 7篇王毓英
  • 4篇王兴
  • 4篇马大权
  • 4篇周崇阳
  • 4篇韩科
  • 3篇姜婷
  • 3篇张震康
  • 3篇谭京
  • 2篇曹烨
  • 2篇吕培军
  • 2篇彭歆
  • 2篇林野
  • 2篇邸萍
  • 2篇徐可卿

传媒

  • 13篇中华口腔医学...
  • 12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二次全国涎...
  • 1篇第三次全国涎...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咀嚼肌疼痛患者面部和手指电刺激痛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和对比慢性咀嚼肌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咬肌区、双侧颞肌区及左手中指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初步探讨慢性MMP患者的三叉神经感觉功能是否出现变化。方法收集慢性MMP患者12例(慢性MMP患者组),以及年龄、性别与慢性MMP患者组相似的健康对照者12名(健康对照组),分别行咬肌区、颞肌区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y scale,VAS)评分;对两组双侧咬肌区、双侧颞肌区和左手中指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进行检查。对两组5个部位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MMP患者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左侧颞肌、右侧颞肌和左手中指的电刺激痛阈均明显降低[分别为(5.9±1.1)、(5.7±1.0)、(5.3±1.4)、(5.5±1.7)和(5.2±1.0)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433,P〈0.001);而两组电刺激感觉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1,P=0.959)。慢性MMP患者组VAS得分与咀嚼肌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相比健康对照组,慢性MMP患者的咬肌、颞肌及手指的电刺激痛阈均显著降低,提示患者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出现变化,其机制可能涉及高级神经中枢。
曹烨谢秋菲杨朝晖
关键词:痛阈电刺激
家兔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神经电图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家兔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神经电图研究蔡志刚俞光岩马大权邸萍谭京杨朝晖对家兔面神经颊面干分别造成6种不同形式的损伤并于伤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测定。通过对神经传导潜伏时等4项指标定量分析,建立了家兔创伤...
蔡志刚俞光岩马大权邸萍谭京杨朝晖
关键词: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神经电图
创伤性面瘫物理疗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A组)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B组)治疗创伤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对39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比较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创伤性面瘫以青年男性多见,损伤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于神经损伤轻、中度患者,A组与B组均能促进神经恢复,B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于A组。对于神经损伤重度患者,A组与B组神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不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结论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均能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帮助。
施晓健俞光岩陈永杨朝晖
关键词:电刺激离子导入超短波创伤性面瘫物理疗法
功能训练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 探讨面肌功能训练用于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 6 2例因手术所致创伤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进行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结果 面神经损伤轻度者 ,训练组与对照组临床开始恢复时间 (Ti)、临床完全恢复时间(Tf)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 ;面神经损伤中度者 ,训练组Ti、Tf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患者中仅一例有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重度者 ,训练组损伤神经一年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面神经轻度损伤者 ,功能训练不能缩短其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 ;神经损伤中、重度患者 ,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施晓健俞光岩杨朝晖
关键词: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按摩
正常人面部表情肌双侧面神经交叉支配神经电图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测定面神经各支对侧支配发生率及其EN0 G正常值范围 ,探讨周围性面瘫恢复过程中对侧代偿支配问题。方法 测定了 3 0例正常人同侧及对侧刺激EN0 G的潜伏时、持续时间、波幅和最大积分面积 ,并对面神经各支对侧支配发生率、电反应强弱 ,同侧与对侧刺激EN0 G各指标 ,对侧刺激各支间EN0 G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人面神经各支对侧支配发生率不同 ,Ⅰ支为 67% ,Ⅱ支为 0 ,Ⅲ、Ⅳ支均为 1 0 0 % ,各支间电反应强弱不同 ;左侧刺激右侧记录与右侧刺激左侧记录比较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 ;对侧刺激EN0 G四项指标Ⅰ、Ⅲ、Ⅳ支间比较 ,LT、DT三者无差别 ,S及AⅠ支均小于Ⅲ、Ⅳ支 ,Ⅲ、Ⅳ支之间各项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 ,同侧与对侧刺激EN0 G各指标间比较各支潜伏时LT、DT同侧与对侧刺激间差异无显著性 ,S及A对侧刺激均小于同侧刺激。结论 结果证明了面部表情肌面神经双侧交叉支配的存在 ,为周围性面瘫恢复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朱正宏俞光岩章魁华蔡志刚杨朝晖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电图面部表情肌
晚期Bell麻痹患者神经电图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对晚期Bell麻痹患者进行神经电图观察。方法 使用日本光电八导肌电图仪对 12例病程超过2年的晚期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测试 ,测试患侧健侧各 12侧 ,每侧包括面神经颞支 (Ⅰ ) ,颧支 (Ⅱ ) ,颊支(Ⅲ ) ,下颌缘支 (Ⅳ )。对相应各分支患侧健侧之波幅进行比较 ,并计算患侧波幅损失的百分数。结果 ①Ⅰ支两侧间波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Ⅱ ,Ⅲ ,Ⅳ支患侧波幅明显低于健侧 (P <0 .0 0 1) ;③波幅损失 >90 % 4支 ,占患者总损伤支数的 8.3% (4 / 4 8) ;<90 % ,4 4支 ,占 91.7% (4 4 / 4 8)。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晚期Bell麻痹患者的预后评估 ,ENoG的结果尚不能单独作为预后及治疗上的依据 ,还需结合临床及其病理的变化 ,以及其它的电生理检测手段加以核检 。
杨朝晖谢秋菲
关键词:神经电图患侧晚期波幅光电
下颌铰链轴位置的测量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研究系在国内首次用运动面弓实测正常人的下颌单纯旋转开闭轴一铰链轴。对30名受测者铰链轴位置的测量分析表明,如以临床上常用的耳屏一外眦连线上由耳屏向前13mm处为参考点,则实测铰链轴的平均位置在参考点略偏前0.5mm,偏下1.0mm处。每一个体左右侧实测铰链轴的位置不完全对称,个体间的实测铰链轴位置有一定程度的离散。本研究证实了下颌单纯旋转开闭运动的普遍存在,并可据以对用“经验铰链轴”转移(牙合)架时可能造成的误差作出估计。
韩科王毓英杨朝晖
关键词:下颌运动
咬合重建对咀嚼肌肌电图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图之间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9例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永久修复1个月以及远期复查(平均3.5年)时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功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对比分析左、右侧同名肌的不对称指数,嚼肌/颞肌前束,嚼肌/颞肌后束和颞肌前束/颞肌后束的活动指数在修复前、后的变化。结果:(1)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时各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在咬合重建的各期较修复前均有下降趋势;(2)咬合重建后各期,嚼肌/颞肌前束的活动指数无明显变化;(3)咬合重建修复后,嚼肌/颞肌后束及颞肌前束/颞肌后束活动指数在大力咬合与咀嚼运动时均明显增加。结论:咬合重建修复能明显改善重度磨耗患者同名咀嚼肌的对称性,并能改变不同咀嚼肌之间的相对活动强度。
周崇阳杨朝晖冯海兰
关键词:牙磨耗牙[牙合]咀嚼肌肌电描记术
健康人下颌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电活动的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健康人的下颌息止位及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的协同活动。方法 用肌电积分值记录分析的方法调查 1 0名健康成人的下颌息止位和各种运动时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肌电活动。结果 无论在下颌息止位还是下颌运动中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有相应活动 ,胸锁乳突肌活动的增加倍数与颞肌前后腹活动的增加倍数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斜方肌在不伴咬合的各种下颌运动时活动增加 ,而在大力咬牙和咀嚼时活动趋于停止。下颌不发生偏斜时 ,同一肌的左右两侧肌的活动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参与维持下颌息止位及下颌运动。
姜婷杨朝晖张震康冯海兰
关键词:健康人下颌运动肌活动颞下颌关节病
咬合重建修复过程中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被引量:41
2003年
目的:探讨对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咬合重建修复过程中,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15例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先用塑料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过渡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患者适应后再按此高度永久修复。对比分析修复前、过渡修复一个月后以及永久修复一个月后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① 息止位时过渡修复及永久修复后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肌电幅值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少趋势;② 大力咬合位,过渡修复时颞肌后束肌电幅值较术前显著减少,嚼肌和颞肌前束肌电无显著改变。永久修复后嚼肌和颞肌前束肌电较过渡修复时和术前有显著提高,颞肌后束肌电值较过渡修复时也显著增加;③ 咀嚼时嚼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值在过渡修复及永久修复后逐步增加,永久修复后增加显著。而颞肌后束肌电值无明显改变。结论:对垂直距离降低的病人升高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后,能显著减少息止位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紧张度,增强咀嚼肌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动时的收缩能力。
周崇阳冯海兰杨朝晖胡晓阳
关键词:咀嚼肌肌电图咬合重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