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安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分型试剂盒对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136例,包括慢性乙肝携带者(ASC)15例,慢性肝炎(CH)轻度21例、中度41例、重度18例,慢性重型肝炎(CSH)21例,活动性肝硬化(LC)20例进行HBV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 B型76例(55.88%)、C型60例(44.1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CSH、LC中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分别为21.05%、19.74%,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8.33%、8.33%(P<0.05);B、C基因型在ASC临床类型构成比及HBeAg阳性率、ALT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临床类型构成比及年龄、性别、HBV DNA定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在CSH、LC中占优势,且与肝脏疾病活动性有关。
- 杨惠安
- 关键词: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66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肝硬化基础、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治疗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满足正态分布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66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有125例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76%,病原菌以真菌最多见(54.84%),年龄≥60岁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1.18%,年龄<60岁发生率为16.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36,P<0.01).125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合并肝硬化和糖尿病者均高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胆固醇、甲胎蛋白、白细胞计数、Hb、PTA、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钠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比例高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自发性腹膜炎、年龄、白蛋白、Hb、血清钠对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重要的影响,其中白蛋白、Hb、血清钠为保护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作为肝功能衰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影响显著,早期预测肺部感染发生至关重要,对于高龄,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低白蛋白、低血清钠、低Hb的患者应及时预防并监测肺部感染发生.
- 陈明胜甘巧蓉江晓燕杨惠安胡盈莹潘晨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功能衰竭
- 福建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聚合酶区rtM204和rtN236位点自然变异株调查分析
- 目的:①检测HBV rtM204位点的自然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肝硬化组中发生的频率,探讨分析rtM204位点(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意义。②检测HBV rtN236位点的自然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
- 杨惠安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病毒变异基因突变
- 文献传递
- Fibroscan无创性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波扫描仪(Fibroscan,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S对105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前肝脏硬度测量值(LSM)的测定,采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并将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肝脏硬度值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768,P<0.01)。肝活检纤维化分期≥S1、≥S2、≥S3、S4的AUC分别为0.886、0.902、0.941、0.957,以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选定的诊断界值(cut-off值)分别为5.11、7.12、11.25、15.76kPa。结论 FS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惠安陈明胜刘宝荣
- 关键词:肝炎活组织检查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对287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轻度42例、慢性肝炎中度48例、慢性肝炎重度4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硬化42例、原发性肝癌35例)和30例健康献血员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HE活性均降低,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各组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病患者中重型肝炎组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5)。CHE活性降低顺序: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 杨惠安
- 关键词:血清胆碱酯酶肝病
-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拟建立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35例,接受替比夫定(600 mg,1次/d)治疗至少24周,每2周进行1次随访,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无HBV感染家族史(P=0.000 3)、较高基线TBil(P=0.002 6)和AST(P=0.007 4)水平、较低水平的HBV DNA载量(P=0.002 3)更可能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根据这些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24周时共有18例患者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62.3%,95%可信区间为38.8%-85.9%(P=0.049),最佳临界值为0.85。CHB患者的风险评分〉0.85的CHB患者更可能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结论通过家族史以及基线TBil、AST和HBV DNA水平4个变量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替比夫定初治CHB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
- 黄水文刘宝荣陈明胜林春周锐杨惠安江晓燕潘晨李东良
- 关键词:比例危险度模型
- 肝衰竭患者血清PCT、CRP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结果肝衰竭合并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部位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单一部位感染组(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容易合并感染,应积极检测PCT、CRP等指标,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 杨惠安陈明胜江晓燕黄水文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