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睿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宗教
  • 3篇道教
  • 2篇道士
  • 2篇人类学
  • 1篇道教宫观
  • 1篇道教文化
  • 1篇地狱
  • 1篇新闻
  • 1篇信仰
  • 1篇修行
  • 1篇选集
  • 1篇学者
  • 1篇仪式
  • 1篇仪式音乐
  • 1篇音乐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新闻
  • 1篇知识论
  • 1篇人类学家
  • 1篇认同焦虑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道教协会
  • 1篇《新视野》编...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田纳西大学

作者

  • 9篇杨德睿
  • 1篇黎志添
  • 1篇赖保荣
  • 1篇孟至岭
  • 1篇王旭东
  • 1篇陈进国
  • 1篇刘迅
  • 1篇刘秀秀
  • 1篇黄建波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宗教人类学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道教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修行人类学:中国人类学家的话语构建--修行人类学访谈录被引量:3
2017年
近几年来,国内宗教学和人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进路,即所谓"修行人类学"。修行人类学敏锐地捕捉到宗教世界中研究热点的变化,乃至更广大的社会领域中由于人群分异而带来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回应了社会研究较少关注的制度、结构、框架以外的"内在世界"的现状,从宗教人类学领域的对话讨论中独辟蹊径,提出了"修""文""化"等内涵丰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观察视角、反思路径与分析方法,并成为汇聚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思潮与方法的学术公共话题。近日,《新视野》编辑部采访了修行人类学的三位发起人杨德睿、陈进国和黄剑波,请他们就修行人类学的缘起、基本关怀、研究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相信会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新的学术思潮。
杨德睿陈进国黄建波刘秀秀
关键词:宗教学人类学话语构建
从超验到通俗——弘阳教诉求主题变迁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旨在讨论弘阳教(红阳教、混元门)自创教迄今400余年来诉求的变迁。弘阳教在创教之初的诉求核心是"离散—回归"这一基本认知图式,"大五部"经卷为此图式提供了"显""密"两种诠释途径,即把"离散—回归"图式具体化为一套神圣家族从分离到团圆的元叙事,或者把这套元叙事进一步理解为一套内功修炼功法的隐喻。在清朝政府的迫害下,弘阳教的密宗趋于边缘化,显宗则走向了仪式的内卷化蔓生,导致该教的自我认同危机。而今仍泰然潜隐在蠡县附近草根社会里的弘阳教,一方面积淀了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诉求和意义诠释,另一方面进一步呈现了"通俗化"趋势:神圣家族繁衍的神话脱离了对"离散—回归"图式的指涉,被当成历史事实来演绎,且其演绎结果使神圣家族繁衍的模式与河北一般农民家族的发展模式一致,这种结果消解了弘阳教原始诉求中的彼岸性,使之成为彻底认同俗世的宗教。
杨德睿
关键词:民间宗教超验通俗化
仪式音乐与道教的传习:一种人类学的阐释被引量:2
2014年
以上海正一道士的入门教育为例,讨论仪式音乐何以能成为许多宗教对初入门者进行宗教传习的主要手段。首先呈现上海正一道士教育传统给仪式音乐学习赋予的角色,然后说明并批判包括道士自身在内的观察者通常为这种教育传统给出的"经济理性解释",接着分析、批判了近年来稍见流行的"宗教身份标识说",即以"仪式音乐为道士身份的标识"来解释这一教育传统的做法,最后,援用认知人类学的视角和概念来分析上海正一道教的《进表科仪》,据以论证仪式音乐之所以会被采择为此一教育传统的入门课程,终极原因在于仪式音乐在辅助记忆和激发、训练想象力这两方面的卓越功效。
杨德睿
关键词:道教音乐仪式宗教人类学
评《从地狱到仙境——汉人民间信仰的多元面貌》
2012年
本书是台湾最著名的宗教学者之一康豹(Paul R.Katz)的自选集,全书共分两篇,第一篇收录了康豹自1995年到2007年间所发表的9篇论文,第二篇则由6篇书评所构成。可想而知,该书的主要看点在于占了全书较多篇幅的第一部分。
杨德睿
关键词:民间信仰汉人仙境地狱教学者自选集
“仙道贵生与身心健康”分论坛
2017年
董沛文:道教原生态生活是解决现代健康危机的有效途径 古老的道教文化、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必然会成为解决现代生态危机、健康危机的有效途径。做为道教信众,必须严格按照道教的智慧去精行,恪守戒律,尊生、贵生、乐生,守其一,处其和,通过“身心和谐”的修炼,促进“家庭和谐、与人和谐”的和谐关系,“天人和谐”的环保观、生态观,慈心于物,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也必然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道教界有益的贡献,同时也会寻觅到自己真正价值的所在,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与幸福。
黄至杰赖保荣盖建民吴受琚孟至岭董崇文早岛妙听黎志添善至厚李滔祥刘迅祁泰履苏德朴山田俊杨德睿付晓东罗斯提斯拉夫.费尔纳王旭东乐潜山
关键词:身心健康贵生道教文化仙道身心和谐
当代道教宫观经济的转型被引量:7
2009年
文章是对于华东某大都市(A市)的青年宫观道士——即经由该市道教协会所属道教学院训练出身、目前供职于道协下属宫观的道士——的主要经济活动模式的人类学研究报告。以一种认知、学习的视角,探讨了青年宫观道士如何在A市的整个道教经济变迁的过程中,通过对道教经济体中其他重要参照群体如"领导"、"散居道士"、"香头"之经济模式的试误学习,逐步地认清自己的生存空间(niche),从而形成他们目前融"公共供给经济"、"市场经济"、"礼物经济"和"贡赋经济"四种不同的交易逻辑及伦理道德为一体的特殊经济活动模式。
杨德睿
关键词:道教宫观道士宗教经济
认同焦虑与肉体偏执狂:台湾传媒中的煽色腥政治被引量:1
2010年
经典的政治传播研究往往由两类学科所统摄:政治学和社会学。结合信息社会的背景,前者一般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对政治学的传统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理论考察,提出诸如"数字民主"(布莱恩.罗德,《数字民主》)、"虚拟政治"(马克斯.斯劳卡,《大冲突》)等命题,进而探讨信息时代"政治"的真谛;而后者则关注政治信息的传播效果以及相应的社会影响,典型的如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深入探讨了网络的政治管理和传统线性政治管理之间的不同。用"文化研究"来研究政治传播则不同:一则"文化研究"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因此政治不仅是政府和政客们的事情,也是引车卖浆之流们的事情;二是文化研究特别关注所谓的表征(repre-sentation),即将政治符号化的力量和路径,以及支配这种力量和路径的意识形态。本组专辑的四篇文章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了政治传播。朱丽丽的《民族话语、视觉奇观与消费主义》以2010年春晚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这场晚会中的国家话语和民族话语,进而从社会心理与商业逻辑两个角度对这两种话语的形成路径和社会心理做了细致分析;杨德睿的《认同焦虑与肉体偏执狂:台湾传媒的政治煽色腥的根源探析》以台湾政坛为研究对象,探讨所谓"煽色腥"(sensationalism)的信息传播为何在台湾政坛能大行其道,其根源并非全在于政客的政治目的和媒介的传播目的,而是台湾人"认同焦虑"进而对感性过于偏执的产物;汤筠冰的《国家仪式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的路径转型》敏锐地提出来一个命题,即随着传媒的发展,国家仪式的传播开始视觉化,其发挥政治效应的机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进而带来了一种政治文化的转型;祁林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红段子》用霍尔(Hall)"表征"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所谓"红段子"在中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政治�
杨德睿
关键词:政治新闻认同焦虑偏执狂传媒肉体
华北乡居民众的宗教偏好:对河北蠡县弘阳教三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旨在运用人类学的宗教认知研究视角,尤其是目前影响较大的"宗教性分歧模式",来尝试解读华北乡居民众的宗教偏好。作者以在当前河北蠡县城郊地区观察到的弘阳教三个流派为例,分析了它们分别在"教条型"和"法术型"二元分歧宗教原型分类框架中的位置,接着讨论它们的兴衰如何反映出当地民众的宗教偏好。在结论处,作者主张华北乡居民众的宗教偏好本就呈二元分歧状态,教条型新教派的快速崛起是因为它填补了当地这类型宗教的真空,这并不意味法术型宗教的消亡。最后,作者以此案例批判了"宗教性分歧模式"的缺失。
杨德睿
关键词:宗教传播
当代中国道士培训教程的特征与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旨在以道士培训教程的变化为例证,说明中国传统的知识论及与其相配套的本体论被现代性的知识论、本体论所取代的一种可能的方式。通过比较宋明以后出家道士的宫观教育教程、火居道士的家族教育教程以及A市道教学院所代表的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提出现代学校教育教程所体现的是以"文本知识"为中心的知识论及其相配套的二元论本体论,与宫观传统的"戒律威仪"教育和家族传统的"科仪技艺"教育所体现的多层次一元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引进对道教来说无宁是革命性的,而这一革命性的举措的原因,文章申论,是现代国家体制所建构的后传统社会所培育出的过度亢进的反身性及其衍生的论说强迫症。
杨德睿
关键词:教程知识论本体论自反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