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姝

作品数:42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病毒
  • 16篇舌病
  • 14篇荧光
  • 14篇蓝舌病
  • 13篇荧光定量
  • 11篇蓝舌病病毒
  • 8篇形码
  • 8篇条形码
  • 8篇克隆
  • 7篇抗体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5篇蛋白
  • 5篇RT-PCR...
  • 4篇血液
  • 4篇葡萄糖
  • 4篇葡萄糖盐水
  • 4篇免疫
  • 4篇静脉注射
  • 4篇蓝舌病毒

机构

  • 4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解放军军需大...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2篇杨姝
  • 41篇章金刚
  • 30篇尹惠琼
  • 19篇吕茂民
  • 9篇马玉媛
  • 8篇史利军
  • 8篇王建国
  • 7篇王蕊
  • 7篇熊景峰
  • 6篇李文超
  • 6篇贾茗娴
  • 5篇刘松婷
  • 5篇张立营
  • 5篇刘明
  • 4篇孙文种
  • 4篇赵宝全
  • 3篇王晓菲
  • 3篇贾莉玮
  • 3篇张红
  • 3篇李德雪

传媒

  • 4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第三次全国免...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第二届全国现...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2012全国...
  • 1篇第五次全国免...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时定量RT-PCR方法。方法:分析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性,根据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突变基因片段设计检测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体外转录制备RNA标准品,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盲样检测评价实验。结果:可特异性有效检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与H1~H16流感病毒基因无交叉反应;对RNA标准品的检测敏感性达103拷贝/μL;重复性实验中,阳性标准品Ct值变异系数(CV)<10%,阴性标准品检测结果均呈阴性;12份盲样检测结果特异性好。结论:该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病原快速诊断技术。
尹惠琼刘松婷史利军杨姝章金刚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
生物活性物质病毒安全检测
随着人源和动物源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剂等产品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使用,这些产品的病毒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病毒检测'窗口期'、试剂灵敏度缺陷、人为差错引起的漏检以及经原材料或辅料等传播但尚未检测的病毒等多种潜在风险的存在,...
尹惠琼王蕊杨姝马玉媛杜杰靖培培刘明赵雄章金刚
关键词:病毒检测
文献传递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技术平台
<正>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为原料,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病毒灭活/去除工艺是保证其病毒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家相关...
尹惠琼王蕊朱凤宣王建国杨姝章金刚
文献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种猪源细胞系中的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英文)被引量:10
2003年
为了建立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特异性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 PERV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针对 PERV核心蛋白 (gag)、多聚酶 (pol)、囊膜蛋白 (env)基因的 3对引物 ,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 36 1、15 0、2 6 5 bp。应用 PCR技术检测了 PERV在 4株猪源细胞中的整合情况。结果表明 ,在所有被检细胞的基因组中均存在有 PERV的前病毒序列 ;应用 RT- PCR检测上述 4株猪源细胞中 PERV特异性 m RNA的表达 ,结果均为阳性。试验还对建立的上述 2种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 PER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 PERV奠定了基础 ,还可对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及异种移植受体进行病原安全性监测。
吕茂民金红邓瑞春王建国杨姝熊景峰丁壮章金刚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蓝舌病毒血清5型毒株S7基因编码区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对蓝舌病毒(BTV)血清5型毒株(BTV-5)的S7基因编码区(ORF)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用TRIzol LS试剂提取病毒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BTV-5型毒株S7基因的编码区,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和DNASIS v2.5软件对环状病毒属不同种群的S7基因ORF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克隆的基因片段长1050bp,为S7基因开放性读码框的全长序列,编码349个氨基酸残基;与环状病毒属不同血清型毒株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范围为42.2%~96.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范围为40.4%~99.7%。结论:蓝舌病毒与非洲马瘟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属于不同种群,群内不同血清型的S7基因ORF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很高的同源性,而不同种群之间的同源性很低。
李文超吕茂民杨姝尹惠琼史利军马玉媛章金刚
关键词:蓝舌病毒分子克隆
蓖麻毒素的新型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蓖麻毒素高灵敏度检测的新型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是将一种新型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应用于蓖麻毒素蛋白的检测,所述新型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是在普通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标记的条形码DNA链改进...
尹惠琼章金刚贾茗娴杨姝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HEK293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建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HEK2 93细胞的模型 ,验证PERV在体外对人源细胞的感染性 ,并进一步研究PERV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G4 18抗性的HEK2 93细胞与猪源PK 15细胞共培养 ,6周后 ,用含有6 0 0 μg mlG4 18的选择性培养基对共培养细胞进行加压筛选 ,用以除去共培养体系中的PK 15细胞 ;然后应用PCR及RT PCR的方法对所制备的感染细胞模型进行系统鉴定。结果 经 6周共培养及 3周加压筛选后 ,细胞的形态、生长速度及折光性均未见明显变化 ;PCR及RT PCR鉴定表明 ,筛选后的共培养体系中已没有PK 15细胞的存在 ;PERV特异性检测方法检测显示 ,该细胞模型的DNA中已有PERV的整合且有PERV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PERV感染HEK2 93细胞的模型 ,证实了PERV在体外对人源细胞具有感染性 ;
吕茂民贾莉玮斯日古愣杨文斌杨姝章金刚
关键词:细胞模型病毒安全性异种移植
蓝舌病病毒抗原捕获ELISA检测技术的建立
蓝舌病是引起反刍动物发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BTV)抗原检测技术研究对于蓝舌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制备的大肠杆菌表达VP7蛋白、VP7单克隆抗体建立了BTV抗原捕获ELISA检测技术,并对该检测技术...
杨姝尹惠琼张启模章金刚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VP7单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技术平台
尹惠琼王蕊朱凤宣王建国杨姝章金刚
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技术
全球共分离到24个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建立各血清型蓝舌病病毒的通用检测技术对控制蓝舌病极其重要。本研究建立了用于不同血清型蓝舌病病毒NSI基因检测的实时荧光RT—PCR/TaqMan检测技术。这一检测技术可有效检出蓝舌病病...
尹惠琼张红史利军杨姝张改平王升启章金刚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