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艮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羟乙基淀粉130/0.4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HES(H)组和血浆组(P),每组20例。H组返回ICU后给予6%HES共10~20 ml/kg,P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于返回ICU给药前(T1),给药后1 h(T2),术后20 h(T3),40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给药前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在术后20 h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低于P组(P<0.01)。组内比较,P组在术后20 h时IL-6和IL-10浓度均较给药前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40 h时TNF-α进一步升高(P<0.05)。H组在术后20 h时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较给药前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40 h时TNF-α上升明显(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应用6%HES溶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可能具有抑制部分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有利于减轻体外循环所诱发的炎性反应。
- 杨圣艮唐白云熊卫萍张希王治平童萃文
-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手术后期间
-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心脏直视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 IPAP)模式在心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B IPAP模式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模式进行辅助呼吸,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参数的变化,计算呼吸指数以及镇静剂的用量。结果B IPAP组氧合指数(440.7±55.1)明显高于SIMV组(357.5±64.3),P<0.05;B 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3.1±11.1)h,SIMV组(13.0±11.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镇静剂的使用率方面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用量方面B IPAP组度非合剂(哌替啶+异丙嗪)平均用量小于SIMV组(P<0.05);两组脱机过程均顺利。结论B IPAP是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一种较理想模式。
- 唐白云杨圣艮张希王治平吴钟凯徐颖琦童萃文孙培吾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正压呼吸手术后医护
-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附5例报告)
- 心内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是导致心包压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 唐白云杨圣艮张希王治平吴仲凯熊迈童萃文孙培吾
- 关键词:心脏手术手术出血凝血因子基因重组
- 文献传递
-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用于控制心内直视术后弥漫性渗血
- 本文对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用于控制心内直视术后弥漫性渗血进行了研究.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无明显临床效果后,改用诺其单次静脉注射,观察了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弥漫性渗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
- 唐白云杨圣艮张希王治平吴仲凯熊迈童萃文孙培吾
- 关键词:心脏手术凝血因子基因重组
- 文献传递
- 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防治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防治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危象的效果。【方法】120例经术前评估具有易发术后危象危险因素的全身型(Ⅱ~Ⅳ)MG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T)和对照组(C)各60例。T组术后给予甲泼尼龙(20 mg·k-1·d-1)联合环磷酰胺(0.25 g·m-2·d-1)免疫冲击治疗3 d;C组给予地塞米松(0.4 mg·kg-1·d-1)作对照,若发生危象则改用免疫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危象发生率、呼吸机带机时间、二次插管率、ICU住院日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T组术后有5(8.3%)例发生危象明显低于C组16例(26.7%)(P<0.01)二次插管率亦显著低于C组(P<0.05)吸机带机时间为(22.7±23.3)h,而对照组为(38.8±40.7)h(P<0.05,nonparameter test,Npar)CU住院日T组(3.1±4.3)d明显短于C组(4.9±6.1)d(P<0.01,NPar)C组16例危象患者加用免疫冲击治疗后有10例取得较好效果,4例应用了血浆置换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免疫冲击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有呕吐(3例)、肝功能减退(3例)、药物性高血糖(2例)、白细胞降低(2例)、膀胱出血(1例)等;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3例),不能确定是免疫冲击治疗所致;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免疫冲击治疗可减少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不良反应可控制。
- 唐白云杨圣艮刘卫彬张希王治平童萃文孙培吾
- 关键词:环磷酰胺重症肌无力危象
-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治疗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10例被引量:2
- 2006年
- 1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弥漫性渗血的患者应用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20~60μg/kg静脉注射,结果9例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心包纵隔引流量减少不明显。显示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能有效控制心内直视手术后弥漫性渗血。
- 杨圣艮唐白云张希王治平吴钟凯熊迈童萃文孙培吾
-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出血
- 羟乙基淀粉130/0.4在心内直视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背景和目的]
心脏术后监护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而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主要取决于充足的循环血容量、良好的心肌收缩力、适当的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手术患者由于术...
- 杨圣艮
-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心脏手术炎症因子
- 文献传递
- 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h心包纵隔引流量>2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mL/(kg.h)[2.31~10.3mL/(kg.h)]降至0.85mL/(kg.h)[0.45~2.53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 杨圣艮熊卫萍李传翔刘菁范瑞新郑少忆吴若彬
- 关键词:心脏手术
-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病人出现迟发性紫绀——艾森门格综合征?(附2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出现迟发性紫绀与艾森门格综合征的鉴别,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免判断失误,丧失治疗机会。【方法】复习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艾森门格综合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的原因及危害。其临床表现均有口唇、指甲轻~中度紫绀,并伴有胸闷气促、乏力及明显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双期双向分流,肺动脉瓣轻度,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心导管检查证实肺动脉高压仅为轻~中度【。结果】2例患者均经术中探查进一步排除艾森门格综合征,1例为下腔型巨大房间隔缺损,另1例为心房间隔缺损合并原发性重度三尖瓣环扩大,两例均顺利施行手术矫治,并康复良好出院。【结论】某些迟发性紫绀的先天性心脏病与艾森门格综合征较难鉴别,诊断务必谨慎。
- 唐白云杨圣艮王治平张希孙培吾吴钟凯徐颖琦童萃文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门格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