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均
- 作品数:35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深化——关于谭谈长篇小说创作历程的考察
- 2009年
- 对谭谈长篇小说的再考察,在研究新中国一代作家的成长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谭谈长篇小说创作过程是一个生命意识不断觉醒与深化的过程。谭谈的长篇小说创作是20世纪50-70年代成长的一代作家在改革开放后集体转型的缩影。
- 杨厚均胡扬
- 关键词:长篇小说生命
- 海子诗歌死亡意象的两种类型被引量:1
- 2018年
- 死亡是海子诗歌的主题,死亡意象是理解海子诗歌主题的直接通道。海子诗歌的死亡意象存在着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荒凉意象群,另一类是"温暖"意象链,它们实质上是海子对于死亡生命本质的殊途同归的演绎,它们共同指向诗人"死亡"的生命体验。
- 谭玲霞杨厚均
- 关键词:诗歌意象
- “会说”的英雄与新中国宣言形象——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英雄特征分析之一
- 2006年
- "会说"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英雄的重要特征。从聆听到会说是英雄的典型成长过程,这种"说"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姿态,是新中国急于言说自身之强大的宣言姿态的人格化。
- 杨厚均
- 关键词:新中国
- 中西互证 史思合璧——评王又平教授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 2003年
- 杨厚均
- 关键词:传统文化
- 近三十年当代乡村小说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1年
- 近三十年来政治与社会的重大转型带来了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关于当代乡村小说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大体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是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一个是学术文化层面上的。学术文化层面上,在乡村小说概念的甄别、50-70年代乡村小说的再解读、九十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文化意义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的思维方式上仍然未能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对立式的模式。
- 杨厚均
- 关键词:政治意识形态学术文化
- 中断还是延续: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性的理解
- 2004年
- 八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性问题提出以后,普遍认为这种启蒙在四十年代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被中断。西方思想界对于启蒙的理解为我们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性提供了启示:启蒙始终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
- 杨厚均
- 关键词:中国文学启蒙性文艺运动启蒙运动
- 论彭家煌小说的沉郁风格
- 2002年
- 彭家煌的小说,无论从其语言风格,还是其所表达的一悲到底的悲苦内涵,还是其对人性弱点的“忠厚人的讽刺”方式来看,都体现出一种沉郁的格调,而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卑心理,是这种沉郁风格形成的内在心理动机。
- 杨厚均
- 关键词:彭家煌小说沉郁风格忧患意识自卑心理
- 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评论——评余三定的文学评论
- 2003年
- 杨厚均
-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家综论哲学修养文化意识
- 世俗体验与恐惧逃离——“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狂欢化图景分析
- 2006年
-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革命的狂欢化想象图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狂欢生活中的世俗体验来逃离残酷革命所可能带来的巨大恐惧,以实现对革命及革命历史的最大限度的认同。全民表演场景、亲昵接触场景、笑谑场景、暴力场景构成狂欢化场景的重要内容。
- 杨厚均
-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
- 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历史叙事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革命历史记忆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问题,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关于革命历史的叙事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的现实反映到革命的历史化讲述,再到历史的革命化讲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革命历史的整体记忆。革命历史的外在时间谱系和内在逻辑结构的确立,成为革命历史叙事的关键。
- 杨厚均
-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历史记忆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