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化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陶瓷
  • 4篇压电
  • 3篇电性能
  • 3篇压电性
  • 3篇压电性能
  • 3篇SRBI
  • 2篇压电常数
  • 2篇氧化钡
  • 2篇织构化
  • 2篇致密化
  • 2篇陶瓷材料
  • 2篇陶瓷压电
  • 2篇氢氧化钡
  • 2篇重排
  • 2篇钛酸酯
  • 2篇钛源
  • 2篇铌酸
  • 2篇铌酸钾钠
  • 2篇微波介质
  • 2篇微波介质陶瓷

机构

  • 10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杨兴化
  • 9篇黄金亮
  • 5篇崔春伟
  • 5篇顾永军
  • 5篇汪潇
  • 4篇胡伟
  • 4篇李谦
  • 4篇李新利
  • 4篇李丽华
  • 4篇李海涛
  • 2篇殷镖
  • 1篇杨留栓

传媒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_2O_3掺杂对BaBi_4Ti_4O_(15)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
2008年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La掺杂量分别为0,0.1,0.25,0.5mol的BaBi4Ti4O15(BBT)压电陶瓷。通过SEM和XRD分析了BBT陶瓷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用介电常数测试仪(LCR)和准静态d33测试仪分别测量了陶瓷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压电常数。结果表明:A位La掺杂并未改变BBT陶瓷的晶体结构;虽然随着La掺杂量的增加(从0—0.5mol),陶瓷的烧结温度有所提高(从1120℃提高到1150℃),然而它拓宽了BBT陶瓷的烧结温区(从20℃提高到50℃),并细化了陶瓷晶粒;La掺杂量为0.1时,BBLT陶瓷的压电常数比未掺杂的陶瓷增大了将近一倍(13pC/N),同时,与其它掺杂量的BBLT陶瓷相比,该掺杂量的BBLT陶瓷具有同频率下最大的介电常数及最小的介电损耗。
杨兴化黄金亮顾永军汪潇崔春伟
关键词:陶瓷固相烧结LA掺杂压电常数
一种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陶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钡源、钛源、Ba<Sub>2</Sub>Ti<Sub>9</Sub>O<Sub>20</Sub...
顾永军杨兴化胡伟黄金亮李谦李丽华李新利李海涛孙晓岗吴建彪梅国建
文献传递
La、V掺杂对BaBi<,4>Ti<,4>O<,15>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
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因其优良的抗疲劳特性和铁电性能,近年来成为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材料的研究热点。该类材料的化学通式为(Bi2O2)2+(Am-1BmO3m+1)2-,是由(Bi2O2)2+层和钙钛矿层(Am-1B...
杨兴化
关键词:压电性能铁电材料铁电性能固相法压电常数
文献传递
熔盐法合成各向异性SrBi_2Nb_2O_9粉体被引量:1
2008年
以Bi2O3,SrCO3和Nb2O5为原料,用NaCl-KCl作为熔盐,采用熔盐法(MSS)合成了单相片状SrBi2Nb2O9(SBN)陶瓷粉体,熔盐法合成SBN陶瓷粉体经历两个阶段:成核阶段和生长阶段。800℃左右为粉体的成核阶段,所得产物团聚较严重,片状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进入生长阶段,此时SBN粉体已发育成完整的片状,无团聚现象。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所得粉体平均粒径明显大于采用固相法(CS)合成的,随着温度升高熔盐法合成粉体的平均粒径逐步增加,高于1000℃变化不明显,在1050℃其d50可达到5.77μm。
崔春伟黄金亮杨兴化汪潇殷镖
关键词:熔盐法陶瓷粉体
一种铌酸钾钠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酸钾钠陶瓷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要由纳米K<Sub>x</Sub>Na<Sub>1‑</Sub><Sub>x</Sub>NbO<Sub>3</Sub>粉体、铌源、钾源、钠源和溶剂组成的混...
顾永军杨兴化胡伟黄金亮李谦李丽华李新利李海涛孙晓岗吴建彪梅国建
文献传递
水热法合成Bi_(1.5)ZnNb_(1.5)O_7纳米粉体被引量:2
2007年
以Bi(NO3)3·5H2O,ZnO和Nb2O5为原料,KOH作为矿化剂,用水热法合成了单相Bi1.5ZnNb1.5O7粉体。用N2吸附法测定单相Bi1.5ZnNb1.5O7粉体的比表面积并计算相应的粒径。研究了KOH浓度、合成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并通过Scherrer公式计算粉体晶粒的尺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合成粉体的形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以合成单相立方焦绿石结构的Bi1.5ZnNb1.5O7纳米粉体。改变水热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合成粉体的粒径和比表面积大小。当KOH浓度为1.8mol/L,温度为180~220℃,反应时间为24h时,合成的Bi1.5ZnNb1.5O7纳米粉体的最小粒径为51nm,最大比表面积为28.8m2/g。
黄金亮汪潇杨留栓杨兴化崔春伟
关键词:水热法纳米粉体合成温度
模板晶粒生长技术制备织构化SrBi_2Nb_2O_9陶瓷被引量:8
2007年
以熔盐法合成各向异性的片状单相SrBi2Nb2O9(SBN)陶瓷粉体作为模板,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emplated grain growth,TGG)技术制得织构化SBN陶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模板数量的增加,其晶粒取向率升高。当模板数量(质量分数)为20%时,在1300℃烧结3h可获得晶粒取向率为0.86的织构化SBN陶瓷。同时,TGG技术制得的织构化SBN陶瓷的相对体积密度在烧结温度低于1300℃时,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300℃时为91.22%;在高于1300℃时开始下降。
崔春伟黄金亮殷镖杨兴化汪潇
关键词:流延法
织构化SrBi_2Nb_2O_9陶瓷的制备工艺研究
2008年
以熔盐法合成各向异性的片状单相Sr-Bi2Nb2O9(SBN)陶瓷粉体作为模板,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GG)技术成功得制备出织构化SrBi2Nb2O9(SBN)陶瓷。通过SEM和XRD分析了烧结制度及模板尺寸对SBN陶瓷晶粒取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取向率随着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升温速率、模板尺寸的升高而升高。合理控制制备工艺可获得晶粒取向率为0.89的高度织构化SBN陶瓷。织构化SBN陶瓷的相对体积密度随着模板平均粒径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温阶段,片状SBN模板晶粒消耗周围的基体粉体沿着流延方向生长,从而最终得到晶粒高度定向的陶瓷。
黄金亮崔春伟杨兴化汪潇
关键词:流延法织构化
一种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陶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钡源、钛源、Ba<Sub>2</Sub>Ti<Sub>9</Sub>O<Sub>20</Sub...
顾永军杨兴化胡伟黄金亮李谦李丽华李新利李海涛孙晓岗吴建彪梅国建
文献传递
一种铌酸钾钠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酸钾钠陶瓷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要由纳米K<Sub>x</Sub>Na<Sub>1‑</Sub><Sub>x</Sub>NbO<Sub>3</Sub>粉体、铌源、钾源、钠源和溶剂组成的混...
顾永军杨兴化胡伟黄金亮李谦李丽华李新利李海涛孙晓岗吴建彪梅国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