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健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胃溃疡
  • 7篇溃疡
  • 5篇实验性胃溃疡
  • 5篇维胃方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3篇代谢组学研究
  • 3篇质谱
  • 3篇色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气相色谱-质...
  • 3篇相色谱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歧化酶
  • 2篇丙二醛
  • 2篇超氧化物
  • 2篇超氧化物歧化...
  • 1篇靛玉红
  • 1篇血管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健
  • 9篇刘晓伟
  • 8篇彭树灵
  • 8篇张真瑞
  • 3篇贺红燕
  • 2篇郑浩江
  • 1篇刘振鹏
  • 1篇马宁
  • 1篇麦克茵
  • 1篇梁秀兰
  • 1篇许文学
  • 1篇贾安平
  • 1篇邢学锋
  • 1篇肖卫平
  • 1篇陈小辉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中医情志内伤疲劳病证辨治的思考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应激增加,使疲劳疾病疾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医学界丞待解决的问题。疲劳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引起的,以躯体病状为...
刘晓伟杨健彭树灵张真瑞
文献传递
《中医诊断学》在西医专业授课中的刍议
西医专业讲授《中医诊断学》应重视的四点:引用奇案,消解分歧;简介验方,学以致用;彰显优势,以备参考;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巧设问答,启发思维。
刘晓伟张真瑞彭树灵杨健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学
文献传递
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血清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冰醋酸制备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予维胃方及雷尼替丁治疗7 d后观察胃粘膜大体标本,计算溃疡面积,测量血清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 胃粘膜大体标本观察发现,用药组溃疡愈合良好;与模型组和自愈组相比,中剂量的维胃方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减小溃疡面积(P<0.01),提高血清SOD活力(P<0.05),降低血清MDA含量(P<0.01)。结论 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有关。
杨健刘晓伟彭树灵贺红燕张真瑞郑浩江
关键词:维胃方胃溃疡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靛玉红抗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活性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靛玉红抗血管生成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tgfli1:eGFP(+/-)斑马鱼为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靛玉红组(15μM、30μM、90μM)、阳性SU5416对照组,在12hpf时加药,于48hpf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节间血管生成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和RT-PCR技术检测flk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靛玉红各浓度组体节间血管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靛玉红对斑马鱼胚胎flk1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靛玉红(15μM~90μM)具有抑制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某个环节来发挥作用。
郑浩江许文学刘晓伟杨健马宁陈小辉邢学锋
关键词:靛玉红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斑马鱼
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标记物水平的变化解释相关机制。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物谱具有显著差异;获得的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等,两组标记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维胃方不同剂量组的物质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以中剂量组幅度最大。结论胃溃疡大鼠出现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以中剂量为佳;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揭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贺红燕杨健
关键词:代谢组学维胃方胃溃疡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发生与自愈过程中代谢组学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与不同时间模型组;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大鼠胃黏膜代谢物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时间模型组胃黏膜代谢物谱发生明显变化;PCA得分图各组区分良好;PLS-DA获得与分组密切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包括某些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与胆固醇;表明大鼠胃溃疡的发生与自愈过程中出现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异常。结论: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揭示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代谢物谱的动态变化,较全面地阐释了胃溃疡的发生及自愈机制。
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杨健
关键词:胃溃疡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主成分分析
实验性胃溃疡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发生与自愈过程中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揭示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与模型1天、3天、7天1、0天组,每组8只;采用乙酸性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获得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寻找表征不同代谢状态的生物标记物,根据这些物质水平的变化阐明相关机制。结果各组尿液代谢物谱明显不同;PCA得分图显示各组区分良好,不同时间模型组沿一定的轨迹向对照组靠拢;PLS-DA获得了15种生物标记物,包括一些有机酸、脂肪酸与氨基酸;不同组的标记物水平呈动态变化。结论大鼠胃溃疡发生与自愈过程中出现了能量与物质代谢异常,以及神经调节紊乱。
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杨健
关键词:胃溃疡代谢组学
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课题背景: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是发生于胃黏膜表面,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局部组织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溃烂缺损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对胃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
杨健
关键词:维胃方胃溃疡氧自由基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文献传递
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机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治疗组的大鼠胃黏膜匀浆代谢物谱。经数据前处理后,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解释其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胃黏膜代谢物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脂肪酸、氨基酸等物质,表明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出现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胃黏膜的代谢功能,达到有效治疗胃溃疡的目的。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上揭示了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机制,凸显了中药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特色。
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杨健贺红燕肖卫平
关键词:代谢组学维胃方胃溃疡气相色谱-质谱
静脉麻醉辅助胃肠镜检查中严重并发症的抢救和预防
2010年
贾安平梁秀兰杨健麦克茵刘振鹏
关键词:麻醉胃肠镜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