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克

作品数:62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家蚕
  • 20篇基因
  • 11篇琥珀
  • 11篇基因表达
  • 9篇多角体
  • 9篇多角体病毒
  • 9篇核型多角体
  • 9篇核型多角体病
  • 9篇核型多角体病...
  • 9篇病毒
  • 8篇家蚕核型多角...
  • 6篇酶活性
  • 6篇昆虫
  • 6篇活性
  • 5篇抗菌肽
  • 5篇酚氧化酶
  • 5篇BMNPV
  • 4篇蛋白
  • 4篇血淋巴
  • 4篇饲养

机构

  • 6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0篇红河学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62篇杨伟克
  • 41篇刘增虎
  • 36篇董占鹏
  • 17篇李琼艳
  • 16篇钟健
  • 15篇唐芬芬
  • 14篇李涛
  • 12篇杨海
  • 11篇廖鹏飞
  • 10篇邵榆岚
  • 8篇白兴荣
  • 6篇杨大平
  • 5篇罗顺高
  • 5篇陈安利
  • 5篇张永红
  • 5篇范永慧
  • 4篇王永生
  • 4篇朱峰
  • 4篇谢昆
  • 3篇刘敏

传媒

  • 8篇蚕业科学
  • 7篇河南农业科学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广西蚕业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广东省遗传学...

年份

  • 5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抗菌肽的分类及应用前景
2015年
家蚕抗菌肽是家蚕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效应分子,一直是家蚕免疫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家蚕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对热稳定、广谱抗菌的特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目前,家蚕基因组中主要存在7个抗菌肽基因家族,根据其结构性质主要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富含甘氨酸或脯氨酸的组成性抗菌肽;第二类是具有α-螺旋结构的线性抗菌肽;第三类是富含半胱氨酸的环形抗菌肽。通过对家蚕抗菌肽的家族分类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家蚕抗菌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杨伟克刘增虎钟健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唐芬芬邵榆岚杨伟克杨海李平平李腾芳白兴荣
关键词:基因表达非生物胁迫
一种桑蚕养殖用桑叶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桑蚕养殖用桑叶清洗装置,涉及桑蚕养殖用桑叶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桑蚕养殖用桑叶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桑叶板与第二桑叶板,所述第一桑叶板与所述第二桑叶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桑叶处理电机盒。该桑蚕养殖用桑...
杨伟克杨大平刘增虎杨海董占鹏
文献传递
一种家蚕蒸煮饲料自动切料机及切料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蒸煮饲料自动切料机及切料方法,包括主框架,在主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切刀框架,切刀框架上滑动连接有切刀组件,切刀框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以驱动切刀组件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切刀组件包括固定框,...
李琼艳刘敏荀利杰范永慧李继娅廖鹏飞李涛杨伟克胡昌雄刘增虎
一种活体植物饲养琥珀蚕幼虫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植物饲养琥珀蚕幼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大棚中种植假柿木姜子树,修剪株高为100‑150cm,树下部距离地面30‑40cm的分枝修剪;S2,大棚周围设置2.00米高的80目防虫网,大棚中的假柿...
胡昌雄杨伟克刘增虎李琼艳李涛董占鹏
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对现行家蚕品种进行遗传改良获得新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是快速育成优良雄蚕品种的技术途径之一。建立了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通过雌回交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用于原种雌雄鉴别的限性卵色基因w3和控制一代杂交组合性比的2对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2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即用现行品种的雌性与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杂交,再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雌性与杂交后代回交,以后多次用现行品种的雌性回交,再多代自交固定后育成具有现行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采用该方法,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限性卵色基因与胚胎期致死基因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云蚕8A和云蚕8B中,并按云蚕7×云蚕8的组配方式配制雄蚕一代杂交组合,其雄蚕率达100%,与原杂交组合相比,虫蛹率、解舒率、干茧出丝率分别提高2.33、5.53、2.60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95.4分,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创制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育种材料。
廖鹏飞陈安利朱水芬黄平杨伟克罗顺高祝新荣杨继芬陈世良董占鹏
关键词:雄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回交改良
一种昆虫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上表面卡接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A,所述支撑板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昆虫诱捕盒...
杨伟克杨海刘增虎董占鹏
文献传递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杨伟克张露斯范永慧刘增虎唐芬芬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家蚕
1-脱氧野尻霉素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以5龄第3天家蚕为试验材料,经口添食不同剂量的生物碱DNJ,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肠BmSuc1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食不同剂量的DNJ均能引起BmSuc1基因在添食6、9 h出现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一定差异,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2.9倍,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5、1.8倍。另外,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在添食6、9、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酶活性仅在添食6、9 h显著高于对照组。由结果可知,酶活性变化与基因的转录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杨伟克唐芬芬刘增虎钟健董占鹏
关键词:家蚕Β-呋喃果糖苷酶实时荧光定量PCR
BmNPV对家蚕不同组织ALP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家蚕感染BmNPV后,不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为阐明BmNPV的侵染机制及培育抗NPV蚕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通过经口添食BmNPV,检测分析家蚕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家蚕中肠ALP基因在感染BmNPV后6、9和12 h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24 h基因表达被抑制,同时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淋巴碱性磷酸酶及ALP基因对BmNPV的响应略晚于中肠,ALP基因在感染9 h开始上调表达,在12 h表达量最高,在24 h表达量急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9和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24 h急剧减弱,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体ALP基因表达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仅在感染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蚕感染BmNPV后,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表达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均是呈现先升高后急剧减弱的趋势。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这与家蚕感染BmNPV后,其自身机体的生理代谢进程存在紧密联系,暗示碱性磷酸酶在家蚕抗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建华杨大平杨伟克丁志伟
关键词:BMNPV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