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翔宇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大豆
  • 5篇蛋白质
  • 5篇育种
  • 5篇连锁群
  • 5篇分子标记
  • 5篇分子育种
  • 5篇QTL
  • 5篇大豆蛋白
  • 5篇大豆蛋白质
  • 2篇倒伏
  • 2篇倒伏性
  • 2篇形态性状
  • 2篇性状
  • 2篇QTL分析
  • 1篇低温胁迫
  • 1篇英文
  • 1篇生理指标
  • 1篇胁迫
  • 1篇酶基因
  • 1篇基因

机构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国家大豆工程...
  • 1篇黑龙江省巴彦...

作者

  • 9篇陈庆山
  • 9篇杜翔宇
  • 8篇蒋洪蔚
  • 6篇辛大伟
  • 5篇武小霞
  • 5篇胡振帮
  • 5篇齐照明
  • 5篇李伟
  • 4篇刘春燕
  • 4篇胡国华
  • 3篇栾怀海
  • 2篇杨振
  • 2篇马占洲
  • 2篇韩冬伟
  • 2篇裴宇峰
  • 2篇范冬梅
  • 2篇曾庆力
  • 1篇张大伟
  • 1篇单大鹏
  • 1篇吴琼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分子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位于连锁群N上,在公共图谱的基因组位置为27.787cM,由分子标记Satt683定位;分子标记Satt683的5’‑3’引物如SEQ I...
齐照明陈庆山辛大伟蒋洪蔚武小霞胡振帮杜翔宇齐慧冬李伟
文献传递
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分子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C1、H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181、Satt180定位,分子标记Satt181的5’‑3’引物如SEQ ID N...
陈庆山齐照明辛大伟蒋洪蔚武小霞胡振帮杜翔宇齐慧冬李伟
文献传递
大豆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定位及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大豆基因组物理图和遗传图的整合图谱,应用blast软件将基因序列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完成了9个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定位以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9个基因分别定位在大豆的13个连锁群D1a、B1、N、I、O、C1、C2、F、L、A2、J、D1b以及B2上,并获得了基因所在序列两侧标记。利用大豆的cDNA和gDNA序列信息,获得了9个基因的结构,外显子数目为5~12个,内含子数目为4~11个。
杜翔宇刘春燕吴琼蒋洪蔚辛大伟陈庆山栾怀海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苯丙氨酸基因基因结构
低温胁迫对大豆萌发期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在4℃和20℃条件下,对12个大豆品种萌发期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萌发期耐低温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4℃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都升高;4℃与20℃电导率的差值略有升高,其它都降低;只有相对电导率差值的均值变化趋势与4℃变化动态一致。按照上述指标将供试品种萌发期的耐低温性分为3类:绥农14、垦丰7号、黑农48、合丰25和垦农18的耐低温性强,红丰11、铁6915和辽豆21耐低温性次之,垦鉴豆35、海南2号、合丰50和NOVA耐低温性差。结果为进一步完善防御大豆低温冷害措施和进行耐低温性生理生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张大伟杜翔宇刘春燕单大鹏吴铮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低温胁迫生理指标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倒伏性QTL分析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倒伏性QTL分析
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分子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A2、N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409、Satt584定位,分子标记Satt409的5’‑3’引物如SEQ ID N...
齐照明陈庆山辛大伟蒋洪蔚武小霞胡振帮杜翔宇齐慧冬李伟
文献传递
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分子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C1、H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181、Satt180定位,分子标记Satt181的5’‑3’引物如SEQ ID N...
齐照明陈庆山辛大伟蒋洪蔚武小霞胡振帮杜翔宇齐慧冬李伟
文献传递
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及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分子标记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两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获得方法及其应用。QTL分别位于连锁群A2、N上,分别由分子标记Satt409、Satt584定位,分子标记Satt409的5’‑3’引物如SEQ ID N...
齐照明陈庆山辛大伟蒋洪蔚武小霞胡振帮杜翔宇齐慧冬李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