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贵 作品数:17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双平面隆乳术矫治小乳症并轻度乳房下垂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双平面隆乳术矫治小乳症并轻度乳房下垂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全麻下对40例小乳症并轻度乳房下垂者,应用乳腺下平面与胸肌下平面双平面硅凝胶假体进行治疗。结果随访40例患者1月-2年,术后患者形态自然,无假体移位、包膜挛缩;无双峰现象出现,1例手感差,其余手感柔软,患者满意。结论用双平面隆乳矫治小乳症并轻度下垂效果佳,不失为一种隆乳的好方法。但对下垂二度以上患者不适用。 邹同荣 毛波 杜永贵 陈国双 吕英 张攀 吴琛关键词:小乳症 乳房下垂 磺胺嘧啶锌软膏复合碘伏用于烧伤Ⅱ度创面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锌软膏复合碘伏用于烧伤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Ⅱ度烧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即磺胺嘧啶锌软膏组、磺胺嘧啶锌软膏复合碘伏组、碘伏组。观察时间是15d、30d、3个月、6个月;观察其病程、住院费用、创面愈合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磺胺嘧啶锌软膏复合碘伏组与磺胺嘧啶锌软膏组、碘伏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磺胺嘧啶锌软膏联合碘伏组均优于其他对照组。结论磺胺嘧啶锌软膏联合碘伏用于烧伤Ⅱ度创面,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邹同荣 舒运兵 杜永贵 毛波 吕英 陈国双 张攀 吴琛 许学文关键词:磺胺嘧啶锌软膏 碘伏 烧伤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体表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体表良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7年10月,对我科10例体表良性肿瘤患者,采取病变周围正常部位皮肤软组织内,置入扩张器,进行常规注水扩张,获得足够的额外皮肤,二期手术时彻底切除病变,应用扩张后多余的组织修复缺损。结果:术后随访分别为3月~2年,无肿瘤复发。修复部位的组织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病变周围正常皮肤软组织充分预扩张,是修复体表良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植皮修复的缺点。 王继华 肖鸿 张景波 郭群 杨云 杜永贵关键词:良性肿瘤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创面 皮肤鳞状细胞癌Fas和FADD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2011年 目的:观察死亡受体(Fas)、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 ated death domain,FAD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27例SCC组织的石蜡切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切片分别进行Fas、FADD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其阳性细胞,根据阳性细胞平均表达积分来判定。结果采用t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①Fas、FADD在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均为阳性,平均表达积分3.10±0.87、3.20±0.63;②Fas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9±1.14,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D在27例SC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积分2.15±1.4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7例SCC组织中,Fas、FADD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as和FADD共同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皮肤SCC的发生发展;②Fas、FADD蛋白的异常表达程度与皮肤SCC的恶性程度有关,同时检测两个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皮肤SCC的病理分级,有可能作为反映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杜永贵 王继华 赵亚南 毛波 邹同荣 吕英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FAS FADD 免疫组织化学 TGF-β_1对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owth factor-beta1,TGF-β1)对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检测TGF-β1干预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选择UVA照射剂量为15J/cm2,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剂量即TGF-β1小剂量组(UVA+TGF-β10.1ng/ml)、中剂量组(UVA+TGF-β11ng/ml)、大剂量组(UVA+TGF-β110ng/ml)处理后成纤维细胞清夜中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UVA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给予不同剂量TGF-β1干预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与UVA照射组比较,明显提高;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增加,成纤维细胞内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TGF-β1可提高UVA照射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增加UVA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增强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起保护作用。 王继华 刘垠 何永静 杜永贵 赵亚南关键词:TGF-Β1 UVA 皮肤成纤维细胞 TNF-α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E五组,并设C组为对照组,A、B、D、E组瘢痕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TNF-α溶液0.1ml(100ng/ml,500ng/ml,1000ng/ml,5000ng/ml),C组瘢痕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组织结构、成纤维细胞的密度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浓度TNF-α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瘢痕增生块减轻程度随TNF-α浓度增加而增加,即TNF-α浓度越高,增生性瘢痕体积越小,成纤维细胞密度越低,caspase-3表达强度越强。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瘢痕组织增生。 李颖 王继华 何永静 杜永贵 刘垠 赵扬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增生性瘢痕 CASPASE-3蛋白 动物模型 皮肤基底细胞癌5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我科诊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BCC的男女发病差别、职业、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科2001年来经病理确诊为BCC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57例BCC患者,男31例,女26例,男∶女=1∶0.84,平均发病年龄(58.1±13.5)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岁,女性为61.3岁,男女有明显差异(P<0.05)。BCC发生于面部50例(87.7%),其余部位7例(12.3%)。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6年内无死亡病例,生存率100,%患者术后外形较美观。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较女性早,且发病率较高,与职业、发生部位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标准切除术与术中送病变组织行冰冻检查相结合,可达到最佳治愈率和生存率。 杜永贵 王继华 陈卫玲 张景波 朱礼昆 郭群 肖鸿 杨云 赵亚南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 手术治疗 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皮瓣修复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共收治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30例,行局部头皮瓣、轴型头皮瓣转移结合皮片移植、上臂带蒂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最大面积20cm×15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14cm×10cm。结果:共切取皮瓣34块、供瓣区植皮10例。皮瓣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局部头皮旋转皮瓣是修复较小面积(直径小于7cm)头皮缺损优选方法,轴型头皮瓣修复较大面积(直径大于7cm)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是有效方法,头皮缺损合并面部皮肤缺损行同侧上臂带蒂皮瓣修复也是较理想的方法。 杜永贵 邹同荣 毛波 陈国双 吕英 吴琛 张攀 陈思思 王继华关键词: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皮瓣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臀部Ⅲ度褥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as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臀部Ⅲ度褥疮创面的效果。方法 25例Ⅲ褥疮患者实施手术清创后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吸引7~14天,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一次性愈合3例,游离皮片植皮12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0例;皮片及皮瓣均完全存活,局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VSD可缩短褥疮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张攀 毛波 邹同荣 杜永贵 陈思思关键词:褥疮 负压吸引技术 创面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研究认为衰老和光老化状态下生长因子的表达不一定一致,生长因子与皮肤老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体外培养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重复实验,于2006-07/2008-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进行。材料:成纤维细胞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包皮,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获得。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使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0,5,10,20J/cm2)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以长波紫外线15J/cm2为照射剂量,选择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即小剂量组(0.1μg/L)、中剂量组(1μg/L)、大剂量组(10μg/L)对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大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P<0.01)。结论:长波紫外线照射抑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提高长波紫外线� 王继华 刘垠 鲁开化 赵亚南 伍尚敏 何永静 杜永贵 蒋威 郭树忠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长波紫外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