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斌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小麦
  • 6篇基因
  • 5篇分子标记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抑制基因
  • 2篇亲本
  • 2篇小麦骨干亲本
  • 2篇近等基因
  • 2篇近等基因系
  • 2篇基因系
  • 2篇基因组
  • 2篇骨干亲本
  • 2篇B1
  • 1篇衍生后代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肥施用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有机无机肥
  • 1篇有机无机肥配...

机构

  • 8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杜斌
  • 6篇王洪刚
  • 5篇崔法
  • 5篇王庆专
  • 3篇张景涛
  • 3篇袁园园
  • 3篇赵春华
  • 2篇鲍印广
  • 2篇王玉海
  • 2篇宗浩
  • 1篇宁堂原
  • 1篇李耕
  • 1篇李国瑜
  • 1篇赵伟
  • 1篇马信
  • 1篇李兴锋
  • 1篇郑宾
  • 1篇徐铮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麦TaPHR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以植物表达载体pROK2-Ubi为基础,设计带有酶切位点KpnⅠ和BamHⅠ的一对引物,从载体pAC25上扩增到目的基因TaPHR1。酶切回收后与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ROK2-Ubi连接,获得新的表达载体pTaPHR1,并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根瘤农杆菌LB4404菌株。另外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和构建的表达载体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转化。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抗生素选择压Kan50mg/L,接种菌液浓度为OD600=0.6,侵染时间为60min时,抗性愈伤的获得率最高,达到4.08%,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3.28%。本研究为农杆菌介导缺磷响应基因TaPHR1的小麦遗传转化和小麦磷高效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研究数据。
张景涛马信李国瑜袁园园王庆专杜斌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芒属于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与其他光合器官相比,芒具有许多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条件。研究发现芒和叶片具有同样的光合功能和相同的碳同化途径,特别在旗叶衰老的后期,芒仍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此外芒还在抵抗虫害,防止脱粒方面也有着...
杜斌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基因芯片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及其姊妹系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碧蚂4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利用51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引物对碧蚂4号与其4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碧玉麦对碧蚂2号的遗传贡献率最高,为41.1%;亲本蚂蚱麦对碧蚂1号的遗传贡献率最高,为47.9%;碧蚂4号与4个姊妹系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为0.779~0.823,表明碧蚂4号与4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比较大;碧蚂4号在188个位点上与其4个姊妹系存在差异,其特异位点主要源于亲本蚂蚱麦,占碧蚂4号特异位点的50.5%;分布在碧蚂4号1A、1B、1D、2A、2BS、2BL、2D、3A、6AL和7AL上的部分特异位点遗传距离很近,形成了密集特异位点的染色体区段,在这些区段上存在许多与产量、抗病、抗逆和适应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和QTL位点,这可能是碧蚂4号区别于其4个姊妹系成为骨干亲本的遗传基础。
王庆专袁园园崔法赵春华杜斌张景涛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骨干亲本姊妹系
有机肥施用及合理密植提高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光系统性能与籽粒产量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氮素合理投入与作物合理增密种植之间的协调关系被普遍认为是挖掘作物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无机有机氮肥配合施用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夏大豆光系统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而提出最佳施氮形式和密度组合模式,为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供试夏大豆品种为‘齐黄34’(QH34)。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置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90000株/hm^(2)(D1)、120000株/hm^(2)(D2)、15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D1仅于2018年种植,D4仅于2019和2020年种植。设置不施氮肥对照(N0)和3个等氮量氮肥处理:单施尿素(U)、单施腐熟鸡粪(M)、尿素与鸡粪氮各占50%(UM)。测定各处理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后叶片含氮量,净光合速率(P_(n))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分析大豆功能叶片(主茎倒四叶)光系统Ⅱ(PSⅡ)性能,PSⅡ对单位氮素的利用差异,以及P_(n)和PSⅡ,P_(n)/SLN和单位氮素对PSⅡ的贡献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且4个密度水平下,M和UM处理的大豆产量均显著高于U处理,UM处理在2018年D1、D2、D3密度的大豆产量均显著高于M处理,UM和M处理在2019年高密度处理(D4)差异不显著,在2020年D2、D3、D4密度下均无显著差异。从产量分析,密度为D2或D3更有利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生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叶片P_(n)、PSⅡ的供体侧(Wk)、受体侧(Vj)和PSⅡ对光能的吸收(PI_(ABS))、捕获(φ_(Po))、能量转化(φ_(Eo))及电子传递活性(Ψ_(o));有效提高单位氮素对PSⅡ的贡献能力(φ_(Po)/SLN、Wk/SLN、Vj/SLN、φ_(Eo)/SLN、Ψ_(o)/SLN)。2018年各处理大豆的光合效能表现为UM>M>U,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UM和M处理之间差异逐渐缩小,到2020年时二者之�
任廷虎李宗尧杜斌张兴惠徐铮高大鹏郑宾赵伟李耕宁堂原
关键词:夏大豆有机无机肥配施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由山东农业大学创制的矮孟牛是重要的冬小麦遗传资源。为了揭示矮孟牛种质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对矮孟牛I型至VII型7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PCR结果显示,矮孟牛II型、IV至VII型中含有1RS和1BL,不含1BS和1RL;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1B染色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在矮孟牛II型、IV型-VII型中1RS取代了1BS,而在矮孟牛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小麦染色体组。利用138个多态性标记分析了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其中3个标记检测到矮孟牛V型的特异片段,即位于1A染色体的标记Xwmc336和Xmag1884及位于1B染色体的Xgwm124,分别源于牛朱特和矮丰3号。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矮孟牛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为深入研究和利用该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崔法赵春华鲍印广宗浩王玉海王庆专杜斌马航运王洪刚
关键词:基因组原位杂交分子标记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8
2009年
为给新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的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赤霉酸鉴定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和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495的矮秆性状受位于4BS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且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在供试的1 589个SSR引物中,有2个基因组SSR引物(Gwm113196、Wmc 511191)和1个EST-SSR引物(Dupw23210)在优选小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谱带。利用BC1回交群体和F2群体进行连锁标记分析,Gwm113196、Wmc 511191和Dupw23210与山农495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9、5.2、21.6 c M和4.1、5.0、19.8 c M。
宗浩崔法鲍印广赵春华王玉海杜斌王庆专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定位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本研究以一对芒长度存在差异的近等基因系SN051-1(长芒)与SN051-2(短芒)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穗和旗叶光合能力进行了调查,对芒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SN051-1与SN051-2在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株穗数、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方面均表现一致,仅芒的长度差异明显;SN051-1穗部的光合效率高于SN051-2穗部的光合效率,其千粒重也高于SN051-2;遗传分析证明二者芒性的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短芒为显性。此外,我们筛选获得一个与芒长性状紧密连锁的、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Xgwm291,与该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4.99cM。因此,我们初步推断SN051-1与SN051-2可能是为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芒抑制基因B1的近等基因系。
杜斌崔法王洪刚李兴锋
关键词:普通小麦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的基因组特异位点及其在衍生后代中的传递被引量:45
2010年
为探讨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的遗传构成及其特异位点在衍生后代中的传递特点,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239个SSR、EST-SSR和STS标记对碧蚂4号子一代衍生品种(系)的4个亲本进行标记筛选,获得33个特异标记可用于76份碧蚂4号衍生材料的分析。在子一代和子二代材料中,除标记Xgwm577外的32个标记均能扩增出碧蚂4号特异带,且分别有8个和10个标记位点的传递频率大于50%;在子三代和子四代材料中能扩增出碧蚂4号特异带的标记分别有29个和20个,传递频率大于50%的标记位点分别有8个和4个;Xgwm261、Xedm80、SWES222和CFE223在4个世代中的传递频率都保持在50%以上;有18个标记位点对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贡献率大于25%;推测这些基因组位点及其附近的染色体区域可能是被育种家强烈选择的部分,碧蚂4号含有一些特殊的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组位点/区段,可能是其成为骨干亲本的遗传基础。
袁园园王庆专崔法张景涛杜斌王洪刚
关键词:骨干亲本衍生后代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