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细胞
  • 3篇红斑狼疮患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发病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性细胞
  • 1篇学位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诊断学
  • 1篇硕士
  • 1篇硕士研究生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6篇李露露
  • 4篇张凤山
  • 3篇于慧敏
  • 3篇聂英坤
  • 3篇李英楠
  • 2篇张文静
  • 2篇刘彦虹
  • 1篇李洋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关节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变化与来氟米特的干预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①选择2004-01/05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男2例,女34例,平均(32±12)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0~4分:基本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为10~23分,均为活动期并伴有关节炎表现。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激素组17例,激素+来氟米特组19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人为对照组,男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②记录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疼痛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滴度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活动期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抗ds-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的相关性。③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用直线相关分析检测样本间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健康者2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血沉: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4.403~8.008,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激素组治疗后(t=4.460,3.716,3.908,4.719,P<0.01)。②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7~5.536,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7.011,4.434,6.157,3.705,P<0.01
李英楠张凤山李露露于慧敏聂英坤
关键词:来氟米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DCD-1表达及其与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李英楠张凤山李洋聂英坤于慧敏李露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相关性ERYTHEMATOSUS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自身免疫耐受程序性细胞死亡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养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当中。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形成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检验医学人才的一次新尝试。通过分析“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探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李露露张文静刘彦虹
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FcγRⅡb和C1q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和血清C1q抗体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32例SLE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1q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并将FcγRⅡb和C1q抗体的表达分别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SLEDAI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均减少,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著,血清C1q抗体水平明显增高,且FcγRⅡb和C1q抗体与ANA、抗dsDN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FcγRⅡb与C1q抗体呈低—中度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表达缺陷和血清C1q抗体水平升高,使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下降,这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cγRⅡb和C1q抗体是判断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聂英坤张凤山李露露王静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1Q抗体单个核细胞外周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刺激因子PDCD-1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CD-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术测定36例SLE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并将其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P<0.02),淋巴细胞PDCD-1表达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43,r=0.335,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耐受平衡,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李英楠张凤山李露露于慧敏
关键词:红斑狼疮PBMC
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中-重型卒中组;参照改良Rankin量表(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1.10±75.07)μmol/L比(290.10±68.43)μmol/L,P<0.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尿酸水平均高于轻型脑卒中患者[(338.60±76.09)μmol/L比(298.67±67.77)μmol/L,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63.44±82.53)μmol/L比(301.65±59.61)μmol/L,P<0.05],尿酸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2.013,95%CI:(2.007~2.019)]。结论尿酸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具有差异性。
李露露张文静查才军刘彦虹
关键词:尿酸缺血性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