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

作品数:68 被引量:5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1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油藏
  • 15篇油气
  • 11篇油田
  • 7篇气藏
  • 7篇勘探
  • 7篇储层
  • 6篇油气藏
  • 5篇盆地
  • 5篇采收率
  • 4篇低碳
  • 4篇断陷
  • 4篇油田开发
  • 4篇剩余油
  • 4篇组合物
  • 4篇陆相
  • 4篇活性组分
  • 4篇河流相
  • 4篇
  • 4篇采油
  • 3篇地层

机构

  • 6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21世纪...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7篇李阳
  • 9篇薛兆杰
  • 4篇王端平
  • 4篇贺振富
  • 4篇赵清民
  • 3篇夏吉庄
  • 3篇杨宏伟
  • 3篇周涌沂
  • 3篇王军
  • 3篇刘建民
  • 3篇郑松青
  • 2篇陆金仁
  • 2篇陈燕虎
  • 2篇包木太
  • 2篇黄尚军
  • 2篇常涧峰
  • 2篇康志江
  • 2篇李一鸣
  • 2篇宋万超
  • 2篇王延光

传媒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油气采收率技...
  • 3篇胜利油田职工...
  • 2篇石油物探
  • 2篇胜利油田党校...
  • 2篇中国石油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高含水期油...
  • 2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润滑油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善各向异性油藏水驱效果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能改善各向异性油藏水驱效果的设计方法,属油田开发领域。针对渗流参数各向异性油藏常规等井距开发过程中,不同方向上注水驱替不均衡,生产井见水时间差异大,水驱开发效果不好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和见水时间一致的均衡...
李阳王端平周涌沂王军田同辉汪勇常涧峰陈燕虎
文献传递
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与实践被引量:34
2022年
总结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地质、开发特征差异,梳理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方法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在有利岩相识别、储集性表征、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产能评价及地质建模-数值模拟一体化“甜点”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和有效开发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技术与国外差距大、开发成本高等多方面的难题。提出陆相页岩油开发发展方向: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形成陆相页岩油差异化开发技术;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提高开发评价的精准性;攻关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索有效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果和效益。
李阳赵清民吕琦薛兆杰曹小朋刘祖鹏
关键词:岩相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
井间地震在胜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本文在对井间地震主要技术(直达波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胜利油田井间地震的资料解释和在油藏开发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1)查清了罗家地区同一时期火成岩体多次喷发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的关系;(2)了...
李阳周建宇
关键词:井间地震技术油田开发层析成像反射波成像胜利油田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条件递推的油藏描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条件递推的油藏描述的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油藏描述模型中各个网格的反演波阻抗;将所述各个网格细化成多个子网格并选定递推路径;根据当前待递推子网格所在的当前网格的反演波阻抗,以所述当前网格的相邻网格的反演波...
李阳夏吉庄杨宏伟夏建黄尚军
文献传递
浅谈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06年
新时期机关工作,对机关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旨在诠释机关干部提高素质、加强技能的重要性,探究机关干部素质要求和如何培养形成。文章通过丰富的理论论据和事理论据,阐明诚信、学习、奉献、谋划、创新、律己等六个方面是新时期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结合笔者机关经验,总结概括出“五子”、“五真”等工作技能,对机关干部的素质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阳
关键词:机关工作机关干部
缝洞型油藏离散模型表征研究
离散模型可以描述油藏任意尺度上的非均质性,可以更加灵活的建立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对缝洞型油藏离散模型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溶蚀缝洞的不同特征,分别采用了球型模型、圆管模型、多边形模型和Baecher圆盘模型进行描述。根据...
郑松青李阳赵志峰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泊松过程
文献传递
油藏数值模拟连接元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当前基于精细网格的油藏数值模拟存在收敛性差、拟合困难等问题,实际应用中网格粗化后常导致流动结构破坏,预测精度大幅降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网格体系的油藏数值模拟新方法,从流动的角度将油藏计算域离散为一系列连接单元,利用节点物性、影响域和移动最小二乘算法等估计压力拉普拉斯算子,给出了反映连接单元渗流能力(连接传导率)和物质基础(连接体积)的属性参数计算方法.以连接单元为对象,通过节点压力方程求解获取单元内的流动通量,沿着连接单元进行饱和度方程的半解析追踪计算产出动态,并引入路径追踪算法定量表征源汇项节点间的流动关系和连通性,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连接单元体系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简称连接元法(connection element method,CEM).实际应用表明,CEM方法能够实现油藏生产动态的快速拟合预测和注采连通性识别,且概念算例也验证了其在相同节点下相比传统有限差分(体积)法展现出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同时,CEM节点布置较为灵活、并能在较少节点下保证流动路径的完整性来提高预测精度,且支持连接单元上输运方程的并行计算,因此,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大规模油藏的快速预测要求,也为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裂缝性及复杂边界等的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赵辉刘伟饶翔湛文涛李阳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
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被引量:54
2000年
通过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 ,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分析入手 ,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状况是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控制因素 ,进而认识到河流成因储层沉积微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刘建民李阳颜捷先
关键词:剩余油储集层采收率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被引量:31
2000年
在对孤岛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垂向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型。认为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层序总体上是一个完整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 ,且其演化是脉冲式的 ,其中馆 33、馆 35、馆 42 、馆 44 、馆 53、馆 63砂体厚度大 ,分布面积广 ,是本区最好的一类油层 ;基底沉降速率与沉积物沉积速率或供给速率的平衡关系是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的根本原因 ;馆陶组地层对应 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三级 ) ,即馆上段和馆下段 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四级 ) ,即下部 (馆 7、馆 8)、中下部 (馆5、馆 6)、中上部 (馆 3、馆 4)和上部 (馆 1+2 ) ;短期旋回基本上与油砂体规模的地层单元相当 ,可用于解释油砂体的叠加和迁移。图 3参 2 (刘建民摘 )
刘建民李阳关振良乔明全姚光庆
关键词:油田馆陶组层序地层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被引量:95
2018年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1)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机制、复杂介质复合流动机理理论;(2)以地球物理描述、离散缝洞建模方法为核心的储集体识别和描述技术;(3)自由流-渗流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及试井分析技术;(4)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变强度注水和堵水封窜为核心的注水开发和氮气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5)钻完井、酸化压裂增产技术。进一步实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需要开展4个方面的攻关:(1)发展更高精度的复杂储集层描述技术;(2)研发多途径的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3)完善和发展超深层碳酸盐岩钻井、酸化压裂改造方法,大幅降低工程成本;(4)加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油气藏开发的融合,实现油田开发的智能化。
李阳康志江薛兆杰郑松青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层酸化压裂提高采收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