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内高血糖环境及出生后高脂饮食对高出生体重子鼠代谢的远期影响
- 目的:通过建立暴露于宫内高血糖环境高出生体重子鼠的模型,观察宫内高血糖及出生后早期高脂饮食对子代远期代谢表型的影响。方法:21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高糖组和对照组,高糖组孕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25mg/kg,诱导宫...
- 张凯李鑫杨慧霞
- 关键词:生理代谢高脂饮食
- 实验性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仅会使孕妇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也会造成胎儿、新生儿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可对子代在儿童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时产生远期影响。理想GDM动物模型的建立无疑能为深入研究其病因、治疗方法及新药的评价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复制符合人类GDM发病特点的动物模型,首先应在机制上搞清其基本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当前国内外研究中,实验性GDM大鼠模型的诱导主要有化学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和手术诱导。也有学者用自发性动物模型研究GDM,大部分自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定向培育而成的,毕竟不同于人类自然发病情况。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已建立的各种GDM大鼠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李鑫杨慧霞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在诊断脂肪肉瘤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MDM2和DDIT3基因在各亚型脂肪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62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病例进行了MDM2基因扩增FISH检测,其中48例进行了DDIT3基因断裂FISH检测,观察MDM2和DDIT3基因信号改变模式,并综合临床病理学特征确诊不同亚型脂肪肉瘤。结果:62例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1.75∶1),中位年龄59(31~89)岁。脂肪肉瘤组织学亚型包括20例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ur/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ALT/WDLPS)、2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13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和3例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PLPS),其中23例(23/26)DDLPS和8例(8/20)WDLPS位于腹膜后,而MLPS和PLPS则均不位于腹膜后。肿瘤发生部位在不同亚型脂肪肉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上,各亚型脂肪肉瘤均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液样间质,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基因扩增见于所有ALT/WDLPS和DDLPS(均为100%,20/20及26/26);DDIT3分离探针典型信号表现为基因断裂/易位,仅见于MLPS(100%,13/13),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探针还可出现非典型信号(端粒侧信号簇状扩增),比较常见,包括绝大多数DDLPS(96.2%,25/26)和ALT/WDLPS(83.3%,5/6,探针只随机检测6例)。对照分析探针说明书上的设计图,DDIT3分离探针之红绿色探针并未覆盖DDIT3基因本身,而是跨越了DDIT3基因,且探针端粒侧红色探针覆盖了CDK4基因,而DDIT3基因与CDK4基因距离很近,因此,当DDIT3分离探针端粒侧出现簇状扩增信号,提示CDK4基因扩增而非DDIT3基因断裂。随机挑选10例出现这种非典型信号的病例,以FISH法进一步应用CDK4和DDIT3计数探针进行验证,证实为CDK4基因扩增(100%,10/10),其中2例
- 王微李鑫柳萍董颖
- 关键词:脂肪肉瘤MDM2基因
- 46.链脲佐菌素诱导宫内高血糖性高出生体重子代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 目的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宫内高血糖性高出生体重子代大鼠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探索理想的建模方法,并观察宫内高血糖环境对子代远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见栓鼠(孕1天)空腹一次性...
- 李鑫罗淑静张凯杨慧霞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评估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的病理诊断规范以及生物标记物在辅助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甲状腺结节CNB的恶性确诊效率和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2020年以甲状腺结节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病例中筛选出既有术前CNB又有匹配的手术标本的病例,共598例。CNB样本的诊断,遵循韩国内分泌病理学甲状腺粗针穿刺工作组推荐的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分类标准:Ⅰ级,不具有诊断价值;Ⅱ级,良性;Ⅲ级,不确定;Ⅳ级,滤泡肿瘤;Ⅴ级,可疑恶性;Ⅵ级,恶性。本组中共有40例CNBⅢ级的病例,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IHC采用抗体CK19、Galectin-3、HBME-1和CD56。NGS采用OncoAim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试剂盒,共检测26个基因,覆盖甲状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NB术前确诊恶性的效率,以及生物标记物辅助CNBⅢ级病例良恶性鉴别的效率。结果:598例患者中,Ⅰ级0例,Ⅱ级40例,Ⅲ级40例,Ⅳ级32例,Ⅴ级35例,Ⅵ级451例。CNBⅣ级的病例术前确诊滤泡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CNBⅤ~Ⅵ级的病例术前确诊恶性的灵敏度为94.55%,特异度为100.00%;CNBⅡ级的病例术前确诊良性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9.80%。生物标记物辅助CNBⅢ级病例确诊恶性的效率为:将检测到“致病性”和“可疑致病性”突变定义为NGS阳性,可获得96.30%的灵敏度和92.31%的特异度;将CD56阴性或CD56阳性的同时其他三个标记物均阳性定义为IHC阳性,可获得81.48%的灵敏度和92.30%的特异度。结论:韩国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分类标准兼顾了CNB样本的组织学特殊性和临床医生的习惯,具有可操作性强、术前确诊率高、临床参考价值大的优点,值得推广。遵循该分类标准,Ⅳ级的病例均应进一步手术切除,鉴别良恶�
- 熊焰李鑫梁丽李东鄢丽敏李雪迎邸吉廷李挺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是否将成为新的乳腺癌类型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分析比较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两组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数据,探讨其临床生物学上的差异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1250例女性原发性非转移性乳腺癌中,969例HER2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为0、1+、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分析其中HER2低表达(1+或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和HER2零表达(0分)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预后评价,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69例HER2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者606例(62.54%)、HER2零表达者363例(37.46%)。与HER2零表达组相比,HER2低表达组的N分期(P=0.001)和TNM分期更高(P=0.044),非特殊型组织学类型占比(82.7%vs.79.1%,P=0.009)和组织学分级更高(P=0.048),激素受体阳性率偏高(83.2%vs.75.2%,P=0.003),Ki-67增殖指数>30%者的比例偏低(30.4%vs.36.6%,P=0.044)。两组间D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9例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777例,激素受体阴性(即三阴性乳腺癌)192例。激素受体阳性的777例中,HER2低表达504例(64.9%),HER2零表达273例(35.1%),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发病年龄小(P=0.016),未绝经者占比高(P=0.029),淋巴结受累更多(P=0.002),TNM分期更高(P=0.031),小叶癌和黏液癌组织学类型较少见(3.6%vs.7.3%,4.8%vs.10.6%,P<0.001),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激素受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102例(53.1%),HER2零表达90例(46.9%),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
- 朱晓娟张虹张爽李东李鑫徐玲李挺
-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微小微卫星变换的意义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评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MC)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28例EMC和770例CRC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蛋白表达缺失,采用PCR及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MSI(MSI-PCR),MSI-PCR采用5个单核苷酸位点(BAT-25、BAT-26、NR-21、NR-24和MONO-27)。结果:EMC中,27.19%(62/228例)为dMMR,显著高于CRC(7.79%,60/770例),且4例dMMR-EMC和2例dMMR-CRC呈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亚克隆表达。MSI-PCR检测依据显著微卫星变换判读标准,EMC的结果显示:16.23%(37/228例)为高度MSI,2.63%(6/228例)为低度MSI,81.14%(185/228例)为微卫星稳定型,MMR-IHC与MSI-PCR两种评估方法的不一致率为11.84%(27/228例);CRC的结果显示:8.05%(62/770例)为高度MSI,0.13%(1/770例)为低度MSI,91.82%(707/770例)为微卫星稳定型,两种评估方法的不一致率仅为0.52%(4/770例)。而依据微小微卫星变换结果判读,12例EMC发现微小微卫星变换(8例dMMR/微卫星稳定型和4例dMMR/低度MSI),被评估为dMMR/高度MSI,因此,高度MSI型EMC为21.49%(49/228例),两种方法的不一致率降至6.58%(15/228例)。CRC中未见微小微卫星变换。与显著微卫星变换EMC组相比,微小微卫星变换EMC组的患者年龄偏小,肿瘤分化更好,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更早。两组间组织学类型及FIGO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EMC易发生微小微卫星变换,MSI-PCR检测结果的判读不应忽视微小微卫星变换,MMR-IHC和MSI-PCR互补联合检测是捕获dMMR肿瘤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 梁丽李鑫农琳董颖张继新李东李挺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肿瘤
- 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1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预后。结果:13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岁(5~78岁)。13例中单器官受累5例,均为皮肤受累;多器官受累8例(皮肤/脑/乳腺+骨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脾受累2例)。组织病理学分析以中等至大型幼稚母细胞一致性增生浸润为特征,浸润皮肤真皮全层,骨髓病变以弥漫性浸润为主,淋巴结受累时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脾累及者主要侵犯脾红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3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4、CD56、CD123(13/13),9例均表达TCL1(9/9);部分表达CD68(KP1)(8/13)、TdT(7/12),CD117(2/6),显示高Ki-67增殖指数(40%~80%);不表达CD20、CD3、CD34、MPO、CD30;EBER原位杂交阴性(0/9)。明确诊断后6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辅以放疗,2例接受后续骨髓移植;另有2例仅维持治疗;随访中位时间14个月(6~36个月),5例死于疾病进展(6~18个月),3例存活(7~36个月),5例失访。结论:BPDCN是罕见的恶性淋巴造血系肿瘤类型,侵袭性强,临床预后较差。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注意与其他母细胞形态或CD4+CD56+淋巴造血系肿瘤相鉴别。
- 农琳王微梁丽李东李鑫李挺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CD56CD123
- 链脲佐菌素诱导孕鼠高血糖子鼠高出生体质量模型的建立及孕鼠高血糖对子鼠远期生长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孕鼠,建立宫内高血糖、高出生体质量子鼠模型,并观察宫内高血糖环境对子鼠远期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Wistar孕鼠21只,其中14只一次性腹腔注射STZ25mg/kg,诱导发生宫内高血糖环境,孕鼠血糖10—20mmol/L为模型组(9只j;恤糖〉20mmol/L的5只为重度高血糖模型组(高糖组)。对照组孕鼠(7只)以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冲液。记录各组孕鼠体质量和血糖情况,并行灌胃糖耐量试验(LGTT)后检测各时间点血糖水平,观察各组子鼠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结果(1)建模5d后,模型组及高糖组孕鼠血糖水平[分别为(16.8±5.4)及(20.5±5.6)mmol/L]已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4)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模型组及高糖组孕鼠孕期平均血糖水平[分别为(16.6±3.4)及(23.8±1.5)mmol/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1)mmol/L,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建模第4天和第10天,模型组孕鼠L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雌、雄性子鼠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6.9±0.4)、(7.4±0.6)g,较对照组(6.4±0.3)、(6.6±0.4)g和高糖组(6.3±0.4)、(6.5±0.4)g显著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子鼠出生时血糖为(6.5±1.2)mmol/L,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为(4.1±0.8)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生后12周,模型组雌性子鼠体质量为(263±28)g,与对照组(251±22)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6周,模型组雌性子鼠体质量为(292±27)g,并一直呈显著增高趋势,直至出生后第26周为(317�
- 李鑫罗淑静张凯杨慧霞
- 关键词:高血糖症巨大胎儿
- Ⅰ-Ⅱ期肺腺癌PD-L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PD-L1在Ⅰ~Ⅱ期肺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常见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Ⅰ~Ⅱ期的肺腺癌病例共253例。依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PD-L1的表达,计算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TPS<1%为无表达,TPS≥1%为有表达,TPS≥50%为高表达。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其中85例样本的13个肺癌常见基因突变进行全外显子检测。比较PD-L1的表达在各临床病理分组间的差异以及与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结果PD-L1表达阳性率为9.9%(25/253),高表达率为2.0%(5/253)。ⅡB期病例PD-L1表达率高于Ⅰ~ⅡA期,浸润性癌PD-L1表达率高于微小浸润性癌,PD-L1表达率随着浸润性癌病理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D-L1的表达显示出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具有负相关趋势。结论PD-L1在Ⅰ~Ⅱ期肺腺癌的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在Ⅰ~Ⅱ期病例内部,其阳性率随着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D-L1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具有负相关趋势,可能是EGFR突变型肺腺癌预后好于野生型的原因之一。
- 郑雅琳邸吉廷熊焰李东李鑫张虹农琳李挺
- 关键词:浸润性癌检测标本临床病理参数肺腺癌病理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