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山

作品数:463 被引量:1,2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6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6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4篇细胞
  • 88篇肾脏
  • 78篇肾病
  • 59篇灌注
  • 55篇再灌注
  • 50篇灌注损伤
  • 45篇再灌注损伤
  • 43篇蛋白
  • 43篇缺血
  • 38篇血液
  • 38篇鼠肾
  • 37篇肾小球
  • 33篇小管
  • 31篇肾小管
  • 31篇大鼠肾脏
  • 28篇缺血再灌注
  • 27篇缺血再灌注损...
  • 26篇血管
  • 25篇肾衰
  • 24篇血液透析

机构

  • 30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7篇山西省人民医...
  • 77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山西大同大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大同市第五人...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包头市中心医...
  • 4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长治医学院附...
  • 3篇山西省卫生厅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山西省中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430篇李荣山
  • 50篇邵珊
  • 49篇王利华
  • 46篇乔晞
  • 38篇于为民
  • 31篇白波
  • 22篇李静
  • 21篇周芸
  • 18篇乔玉峰
  • 18篇黄晓光
  • 16篇李彩霞
  • 16篇朱国贞
  • 15篇黄轶嵘
  • 15篇郭珲
  • 15篇周晓霜
  • 14篇齐悦
  • 13篇王晨
  • 13篇刘新艳
  • 13篇程丽娟
  • 11篇罗静

传媒

  • 48篇中华肾脏病杂...
  • 44篇中国药物与临...
  • 35篇山西医科大学...
  • 19篇中国中西医结...
  • 17篇临床医药实践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0篇临床肾脏病杂...
  • 7篇中华医学会肾...
  • 6篇山西医药杂志
  • 6篇肾脏病与透析...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医学研究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会肾...
  • 6篇“中华医学会...
  • 5篇国外医学(泌...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5篇中华肾病研究...
  • 4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8篇2023
  • 7篇2022
  • 17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14篇2015
  • 20篇2014
  • 20篇2013
  • 19篇2012
  • 42篇2011
  • 41篇2010
  • 30篇2009
  • 25篇2008
  • 32篇2007
  • 23篇2006
  • 15篇2005
  • 28篇2004
4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化氢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是否参与硫氢化钠(NariS)降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这一过程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侧肾蒂夹闭45min再灌注24h;NariS组(NaHS+IR组),左肾动脉注射NaHS(450nmol/min)10min后进行IR造模。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NADPH氧化酶(Nox)2、NOX4蛋白的表达;二氢乙啶(DHE)染色观察肾组织活性氧族(ROS)表达;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肌酐(Set)、尿素氮(BUN);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肾组织NOX4、N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ROS表达增加及肾小管急性坏死加重,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以及血清Scr、BUN显著升高,凋亡细胞在缺血区明显增加(均P〈0.01)。NaHS可抑制IR诱导产生的效应。与IR组比较,NaHS组逆转肾功能、肾组织损伤,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ROS表达及NOX4、NOX2蛋白表达(均P〈0.05);同时,NaHS降低IR诱导的细胞凋亡(P〈O.05)。结论NariS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肾IR损伤。硫化氢可以通过抑制NOX的激活,降低ROS的产生,进而抑制NOD样受体激活,减轻肾脏损伤。
覃志成刘文丽李光远石媛媛李荣山王军霞马芳
关键词:硫化氢再灌注损伤氧化性应激
微小RNA-186调控E-钙黏蛋白对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86(miR-186)在肾癌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肾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6在40例肾癌组织及4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miR-186过表达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分析miR-186对肾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miR-186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如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6与E-钙黏蛋白的靶向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8.4±9.2)岁。miR-186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组织:0.0052±0.0004比0.0155±0.0015,P<0.001;细胞:0.3343±0.0251、0.4570±0.0266、0.2298±0.0110、0.7411±0.0910比1.0000±0.0852,均P<0.001),miR-186在肿瘤直径大小(≥4 cm比<4 cm为0.0032±0.0034比0.0084±0.0072,P<0.001)、临床分期(≤Ⅱ期比>Ⅱ期为0.0078±0.0058比0.0027±0.0023,P=0.021)及组织学分级(<Ⅱ级比≥Ⅱ级为0.0088±0.0063比0.0046±0.0030,P<0.001)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6过表达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miR-186可以直接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并促进其表达。结论miR-186可能通过直接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EMT并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王毓斌张志玲邵晋凯李荣山
关键词:肾肿瘤肾癌E-钙黏蛋白上皮-间充质转化
抗病毒药物的肾脏损害
新型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PI)、无环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HIV感染、免疫缺陷病人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具有潜在肾毒性药物的联合应用等,均是造成抗病毒药物肾损害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药物引起的...
李荣山
关键词:肾脏损害抗病毒药物发病机制
缺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38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P38MAPK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IP+I/R组,对照组:单纯I/R组。实验组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致
李荣山贾丽芳
文献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复习,探讨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先出现RA表现,7年后出现SLE表现。本例患者肾脏损害重,有肾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有效。结论Rhupus综合征在临床上罕见,患者往往先出现一种疾病的表现,数年至十余年后出现另一种疾病的表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乔晞李荣山张莉芸徐国君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红斑狼疮
IMD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IMD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探讨IMD在冠心病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静脉取血获得血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IMD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冠造介入组患者治疗前IMD水平(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46.85±33.10 vs 189.04±56.89,P<0.05),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IMD水平显著升高(163.76±56.25,P<0.01)。治疗前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者IMD水平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135.50±29.34 vs 167.37±18.63,P<0.05),且术后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IMD在冠心病患者中含量较低,其水平的降低可能为冠心病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出现IMD水平的增高,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的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出现代偿有关。
陈双春李荣山郜玉珍乔玉峰
关键词:IMD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所有实验大鼠行右肾切除术。术后2周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作为肾切除对照组,其余2组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2小时后剪尾测血糖,≥300mg/dl...
黄轶荣李荣山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降脂
文献传递
SLE伴发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正>~~
李荣山
文献传递
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脂代谢异常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甄国华李荣山
关键词:肾替代疗法高脂血症治疗学
皮损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梁雄安戴永江林岷格邓斌曾慧明钟良宝朱洪谭顺李荣山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