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华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公益性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征与社会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公益性电视真人秀节日,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真人秀为表现形态,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公益性质的节目。这一类节目通常关心、资助困难群体,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等,
- 欧阳宏生李茂华
-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电视真人秀公益性质社会价值叙事特征社会公共利益
- 中国电影产业链优化发展策略——基于电影整体产品概念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十年,中国电影界出现商业电影题材类型单一、技术上缺乏创新、创作上漏洞百出和艺术电影票房欠佳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电影界缺乏电影整体产品观念,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电影进步。电影整体产品观认为:电影产品是包括核心层、形式层、概念层、延伸层四个层次相统合的整体,任何一个层次的欠缺都会影响电影整体产品价值的实现。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应该树立电影整体产品观,从四个层面发力,取得艺术与市场的双赢,最终实现电影的整体产品价值,共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 李茂华欧阳宏生
- 关键词:艺术电影商业电影
- 《河之南》的叙事特色与地域文化传播效果
- 2014年
- 纪录片《河之南》通过"画中画""叠印""虚化""蒙太奇"等精心的视觉空间设计与恰当的声音语言设计,勾勒了中原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大众传媒重塑地域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李茂华
-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以《成视新闻》《零距离》为例
- 2014年
-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 李茂华
-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节目制作
- 21世纪中国谍战剧创作研究
- 2013年
- 21世纪的谍战剧带有新时代的特征:一、21世纪的谍战剧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书写更隐蔽,于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二、21世纪谍战剧的盛行,表现出现实社会"信仰"危机的解构与重建;三、21世纪谍战剧的叙事手段带有娱乐性表征。
- 李茂华
- 关键词:谍战剧信仰娱乐
- 市场经济时代电视剧批评生态的失衡与重建
- 2015年
-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电视剧批评带来飞跃式的发展与繁荣,但其内在的商品逻辑与利润导向也同时隐含着电视剧批评的生态失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电视剧批评领域的生态失衡主要体现在西方文艺理论占据主体地位,民族批评与本土批评弱化;电视剧批评由艺术变为"商品",部分电视剧批评沦为商业的奴隶;非专业的电视剧批评成为影响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力量。要纠正这些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电视剧批评生态: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视剧批评体系;二是正确认识电视剧的经济属性,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三是重视网络媒体,提高专业批评的网络话语权比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电视剧实践与批评的良性互动,推动电视剧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全面实现。
- 李茂华
-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视剧批评
- 论“寓教于乐”——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化说开去被引量:4
- 2013年
- 从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来看,"中国娱乐精神"之本质离不开"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的内容与"乐"的形式随时代的变迁,会具有新的内涵。当前,"寓教于乐"之"教"的内容应是符合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思想。"寓教于乐"是娱乐节目中"教""乐"比的平衡统一,偏"教化"或偏"娱乐"是对"教乐比"的失度把握。追求娱乐节目中"教"与"乐"的有机融合,使之处于适当的比例,当是我们把握并判定作品"寓教于乐"状况的关键。
- 李茂华欧阳宏生
- 关键词:寓教于乐
- 2012:中国电视剧创作年度报告
- 2013年
-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下,2012年的电视剧市场格局突变,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现实题材剧得到空前发展,数量远超历史剧,另一方面,不少娱乐强台调整编排,使电视剧重回黄金时段。
- 李茂华姜海
- 关键词:电视剧创作政府职能部门宏观调控现实题材
- 论消费时代电视剧艺术批评的价值坚守被引量:3
- 2015年
-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资本的跨国流动带来全球消费市场的形成,消费主义在全球兴起。消费主义与文化联姻,催生了文化市场,也生产了文化消费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文艺作品不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物品,而更被打上消费者“物质欲望”的标签,成为人们休闲、提高身份、获取物质享受的符号。
- 李茂华
- 关键词:艺术批评电视剧消费主义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