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64 被引量:387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34篇干细胞
  • 31篇干细胞移植
  • 26篇外周
  • 24篇外周血
  • 19篇造血
  • 19篇基因
  • 19篇白血
  • 18篇异基因
  • 18篇造血干
  • 18篇造血干细胞
  • 18篇白血病
  • 16篇外周血干细胞
  • 16篇细胞移植治疗
  • 16篇干细胞移植治...
  • 15篇造血干细胞移...
  • 15篇外周血干细胞...
  • 14篇异基因外周血
  • 12篇外周血干细胞...
  • 11篇护理

机构

  • 6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8...

作者

  • 64篇李红梅
  • 37篇王健民
  • 31篇章卫平
  • 30篇宋献民
  • 18篇陈莉
  • 17篇周虹
  • 16篇冯曹波
  • 13篇侯军
  • 12篇杨建民
  • 12篇丁晓勤
  • 10篇倪雄
  • 9篇高磊
  • 8篇童书鹏
  • 8篇杨丹
  • 7篇闵碧荷
  • 7篇王筱慧
  • 6篇钱火红
  • 6篇邱慧颖
  • 5篇沈峰平
  • 5篇钱宝华

传媒

  • 5篇中华护理杂志
  • 5篇解放军护理杂...
  • 4篇第10届全国...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全科护理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上海护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1篇1995
  • 2篇199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头端异位至腋静脉的方法改进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经头静脉穿刺PICC送管过程中,应用B超探头暂时压闭腋静脉,以减少PICC导管尖端异位入腋静脉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静脉输液护理门诊2015年1~7月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561例中采用经头静脉穿刺的41例(7.10%)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常规转头低头方法预防导管尖端异位;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581例中采用经头静脉穿刺的48例(8.30%)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当导管送入至腋窝长度后,助手用B超探头置于肱骨头、锁骨与胸廓形成的三角内,用探头压瘪腋静脉,防止导管误入腋静脉.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腋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头静脉PICC穿刺成功后,送入导管过程中,助手采用B超探头压瘪腋静脉有效减少了PICC导管尖端异位腋静脉,提高了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
沈峰平钱火红李红梅吴秀琴
关键词:PICCB超探头
1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
2017年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第一代蛋白酶体抑制药,主要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来抑制单克隆浆细胞的增殖。作为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药物,硼替佐米疗效明显,但不良反应也明显,主要为外周神经炎及消化道症状,常见恶心、便秘等,严重时继发肠梗阻[1]。
鲁桂华李红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麻痹性肠梗阻护理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1
2006年
目的总结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应用的经验,并探索其应用规律。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 PICC 的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长度、留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3.3%,置管长度为(46.45±5.85)cm,留管时间最长达570d。主要并发症有渗血、静脉炎、不完全堵管和导管异位。结论 PICC 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实际置管长度应比体表测量值短 (2.50±1.68)cm,良好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丁小萍夏彩莲李红梅刘娟李文娟
关键词: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药物疗法血液病护理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ATG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章卫平杨丹杨建民宋献民胡晓霞陈莉陈洁倪雄高磊许晓倩邱慧颖周虹程辉李红梅罗艳蓉王健民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我科103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筛选出cGVH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cGVHD预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1.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
王健民周芳章卫平宋献民冯曹波杨建民高磊李红梅
文献传递
霉酚酸脂联合CSA和短程MTX预防急性GVHD
目的: 评价霉酚酸脂(MMF)联合环胞霉素A(CsA)和短程甲氨喋呤(MTX)与CsA和短程MTX两种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 方法: HLA完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宋献民王健民章卫平童书鹏陈莉侯军李红梅龚胜蓝闵碧荷
关键词:霉酚酸脂环胞霉素A甲氨喋呤
文献传递
IL1-2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细胞因子IL 12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关系 ,以探讨IL 12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对恶性血液病 2 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GVHD发生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 12浓度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检测IL 12基因表达 ,并与未发生a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10例发生Ⅰ度GVHD ,5例发生Ⅲ或Ⅳ度GVHD。发生aGVHD患者的IL 12浓度以及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 ,并且IL 12浓度与aGVHD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IL
居小萍王健民韩凤来侯军吕书晴李红梅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白细胞介素1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非血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讨非血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D-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其移植相关并发症,并与同期血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RD-PBSCT)治疗白血病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8年1...
王健民章卫平宋献民杨建民冯曹波陈莉侯军周虹李红梅
文献传递
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预防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静脉阻塞病(HVOD)的预防作用。方法1999年5月-2007年4月进行HSCT的患者234例。其中男162例,女72例,中位年龄30·6(3~64)岁。采用前列腺素El脂质微球,同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HVOD,前者取10μ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自移植前7d(-7d)开始至移植后30d(+30d);后者500ml,1次/d,静滴,-1d~+5d。将患者按照年龄,乙肝病毒复制情况,疾病危险状态,全身照射情况,移植类型,异基因供体来源,异基因HLA相合程度等7个不同的因素分别分为两组,分析这些因素与HVOD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均能完成本方案全程用药,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加重出凝血功能障碍。234例患者中,2例发生HVOD并死亡,发生率为0·9%。分析HVOD的相关因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HVO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采用前列腺素El脂质微球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预防异基因移植后HVOD,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移植前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是导致HVOD发生的高危因素。
付利章卫平王健民侯军陈莉李红梅
关键词:前列腺素E1右旋糖酐类肝静脉闭塞病
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s,PICC)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9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输液门诊进行PICC的患者48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237)和观察组(n=251)。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采用转头曲颈法,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采用B超探头横切按压颈内静脉加以探测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PICC头端异位的情况。结果对照组237例中5例患者置管后X线摄片示导管尖端异位入颈内静脉;观察组251例中2例患者穿刺置管中发现异位入颈内静脉,立即调整后X线摄片示置管成功。结论 B超不仅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对PICC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有着较好的定位作用。
董惠娟李红梅吴秀琴李娟娟钱火红
关键词:B超导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