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 目的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CD105、CD14、CD34、CD45。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方法检测细...
- 白金萍李秀英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 关键词: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 文献传递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的增殖能力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但是否每个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都相同尚无定论。目的:分析不同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根据倍增时间公式计算倍增时间,并进行长期传代。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和CD105,阴性表达CD14、CD34和CD45;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红色脂肪滴,成骨诱导35 d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盐结节。细胞从第1代开始计数,直到第15代共获得3.5×1011个细胞。P5代比P10和P1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倍增时间短。长期传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到第25代时,其中3例标本细胞形态完全发生改变,呈铺路石样;另外2例标本几乎无贴壁细胞。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到第25代,不同代次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不同,P5代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10和P15代,临床应用应以P5代之前为宜。
- 白金萍李秀英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胎盘增殖能力
- 3种人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能力的比较
- 2014年
- 目的:从人足月胎儿的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人脐带组织MSCs(UC-MSCs)、胎盘组织MSCs(PL-MSCs)和胚胎组织MSCs(FT-MSCs)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分化潜能,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人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UC-MSCs和PL-MSCs,FT-MSCs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取第3或4代MSCs进行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UC-MSCs、PL-MSCs和FT-MSCs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取3种组织来源的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18d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的成脂能力。结果:从3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FT-MSCs增殖能力明显强于UC-MSCs和PL-MSCs(P<0.01),FT-MSCs、UC-MSCs和PL-MSCs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36.66±1.30)%、(18.23±1.10)%和(10.03±1.20)%,3种MSCs的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MSCs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UC-MSCs体外成脂能力(油红O染色阳性率)明显强于FT-MSCs和PL-MSCs(P<0.01)。结论: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在形态和细胞表面标记物等方面相似,FT-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增殖活性,UC-MSCs具有更强的体外成脂潜能。
- 李秀英白金萍李雪王轶敏
- 关键词:胚胎胎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气体传感降噪技术被引量:5
- 2021年
- 为了有效抑制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气体传感中存在的系统及腔模噪声并提高信噪比和气体检测灵敏度,在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EMD滤波算法。在对含噪信号进行分层分解的过程中,结合Savitzky-Golay(SG)滤波算法和互相关运算,利用滤波信号与互相关系数来得到重构滤波信号。利用甲烷气体样品开展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EMD-SG滤波方法能显著提高信噪比,降低气体检测下限。与传统的小波去噪、卡尔曼滤波相比,EMD-SG滤波算法在处理系统噪声中的高斯白噪声成分和非线性、非平稳的随机噪声成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较好的滤波效果。经EMD-SG滤波算法处理后,吸收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1.9倍,系统的检测下限由8.7×10^(-6)下降到4.6×10^(-6)。所提出的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的EMD-SG滤波算法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较好的去噪效果,有效提升了系统的检测性能,为研制低噪声离轴积分腔气体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 张海鹏郑凯元李俊豪刘梓迪李秀英李秀英王一丁
- 关键词:光谱学经验模态分解信噪比
- Tet-on调控的人HOXB4慢病毒载体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构建Tet-on调控的人HOXB4慢病毒载体,为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提供实验材料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从质粒TAT-HA-HOXB4-Full中扩增编码人HOXB4的c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分别酶切HOXB4基因片段和带有Tet-on开关的可调控慢病毒载体,经T4DNA连接酶连接获得慢病毒载体Teto-Fuw-hHOXB4。对构建的HOXB4慢病毒载体进行酶切片段凝胶电泳及DNA测序分析。结果酶切片段电泳分析和DNA测序分析证明Tet-on调控的人HOXB4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正确构建了Tet-on调控的人HOXB4慢病毒载体,为后续的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及相关研究提供材料。
- 李秀英白金萍仲苓芝李新娜李文雪李荣贵
- 关键词:HOXB4
- 人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UVEC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构建人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探讨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表达效果。方法:以HUVEC mRNA为原始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编码线粒体SOD2全长的cDNA片段。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扩增的cDNA片段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0的多酶切位点相连接,构成重组质粒并转染到HUVEC,将细胞分为HUVEC母细胞组、转染pcDNA3.0空载组和转染pcDNA3.0-SOD2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SOD2在HUVE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将表达SOD2全长cDNA片段定向克隆至质粒pcDNA3.0,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人线粒体SOD2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0-SOD2。该载体稳定转染HUVEC后,在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与母细胞组和空载组比较,转染pcDNA3.0-SOD2组SOD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SOD2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0-SOD2,并在人HUVEC中成功表达。本研究为SOD2对细胞保护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 仲苓芝李文雪李秀英李新娜李玉林李荣贵
- 关键词:PCDNA3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对比研究胚胎组织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能力
- 目的对人胚胎组织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诱导能力的比较,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贴壁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用细胞计数方法检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 李秀英白金萍仲灵芝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 关键词: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 文献传递
- 5种血浆游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别应用5种方法进行血浆游离DNA的提取,从而判定与筛选最佳的血浆cfDNA提取方法。方法采集19例健康人血浆标本,针对每一样本取350μl血浆分别应用经1次/2次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经1次/2次酚-氯仿-异戊醇抽提配合微量DNA助沉剂法和介孔纳米磁珠法5种方法进行cfDNA提取,应用紫外分光法测定提取cfDNA的含量与纯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提取血浆cf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反应,以验证提取效果。结果应用5种方法从19例350μl血浆样本中提取的血浆cfDNA含量分别为(6971.43±1934.40)ng/ml、(2196.86±823.94)ng/ml、(12397.14±4197.37)ng/ml、(5568.29±1618.17)ng/ml和(7458.57±3706.83)ng/ml,A260/A280值分别为0.93±0.07、1.09±0.12、1.15±0.05、1.16±0.12和0.89±0.19,RT-qPCR扩增成功率为100%。结论经1次酚-氯仿-异戊醇配合微量DNA助沉剂法提取量大,纯度高,所提取的血浆cfDNA可以为RT-qPCR提供模板,进行后续实验。
- 杨麒巍杜珍武赵冠杰于杉张琳李秀英白金萍刘颖男张桂珍
- 关键词:血浆游离DNA实时荧光定量PCR
- 人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并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最初由Friedenstein等在骨髓中发现,随后在其他组织中陆续发现MSC的存在,如脂肪组织...
- 李秀英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 文献传递
- 胚胎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成脂分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最先在骨髓中发现,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也最多,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含量极低。近年来,已经从人胚胎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成脂诱导能力比较尚无明确报道。目的:比较人胚胎组织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成脂诱导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用细胞计数方法检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向两种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成脂诱导剂诱导14 d,经油红O染色后观察并计数,计算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率。结果与结论:从两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脂能力明显强于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P<0.01)。
- 李秀英白金萍仲苓芝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组织分化能力成脂细胞增殖能力胶原酶消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