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祥金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犯罪
  • 2篇票据
  • 2篇票据犯罪
  • 1篇信用
  • 1篇信用卡
  • 1篇刑罚
  • 1篇刑法
  • 1篇刑法规制
  • 1篇严格责任
  • 1篇责任归责
  • 1篇责任归责原则
  • 1篇死刑
  • 1篇透支
  • 1篇轻刑
  • 1篇轻刑化
  • 1篇重刑
  • 1篇重刑化
  • 1篇历史性考察
  • 1篇金融
  • 1篇规制

机构

  • 6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6篇李祥金
  • 1篇马凤玲
  • 1篇隋卫东

传媒

  • 2篇求索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法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英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性考察
2009年
总的说来,英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无责任时代、过错责任时代、严格责任时代以及当前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当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上述演变路径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筑起了"合同相对性"的堡垒,这意味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选择了违约责任;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视,过错责任勃兴;20世纪60年代后,保护消费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主导性国家政策,严格责任开始盛行;因为严格责任的单一性,不能适应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逐渐过渡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马凤玲李祥金
关键词:归责原则严格责任过错责任
论金融票据犯罪的立法原则建构及其相关问题
2009年
通过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对金融票据犯罪进行规制非常重要,在立法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金融票据法律法规为刑事立法基础的原则、对金融票据犯罪刑法处罚的谦抑性原则、自由刑和财产刑并重的原则和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原则。在这方面,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尚存不足和缺陷,给司法操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李祥金
关键词:金融票据票据犯罪
和谐语境下的轻刑化及其实现
2012年
基于传统和现实原因,我国现行刑罚结构仍属于重刑结构,实践中还存在着泛刑化、重刑主义的思想,这已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背了基本的刑罚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趋同刑事背景下,刑罚轻缓化应成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并应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李祥金
关键词:刑罚重刑化轻刑化
票据犯罪的立法模式
2009年
对于票据犯罪的刑事立法,在世界各个国家的立法例中存在着不同的立法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种:刑法典规定型、特别刑法规定型、附属刑法规定型和刑法典与附属刑法规定结合型。在这四种模式当中,使用最多的是刑法典规定型和刑法典与附属刑法结合型。不同的立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立法模式主要是受本国和本地区的立法传统、金融票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以及刑事法律对金融票据市场的规范程度等因素影响。我国1997年刑法对票据犯罪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之前颁布的票据法也就票据犯罪作了具体规定,在立法模式上是刑法典与附属刑法规定结合型。应该说现有的这种立法模式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但是,修订后的刑法在有关金融票据犯罪的规定内容上并没有完全和票据法有关规定保持一致。在票据犯罪的法定刑中,无论是自由刑的设置还是罚金刑的设置都有不尽合理之处,有必要加以完善。
李祥金李功田
关键词:票据票据犯罪
恶意透支及其刑法规制被引量:9
2009年
恶意透支有一般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我国刑法规制的是犯罪型恶意透支。在各种类型的恶意透支中,积少成多型和骗领信用卡型是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刑法规制的恶意透支主体不仅仅限定为自然人,还应包括单位。恶意透支行为是恶意透支犯罪的客观方面,刑法对于恶意透支行为作了法定解释,但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行为,对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采用何种立法例更适宜等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隋卫东李祥金
关键词: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规制
贝勃定律与死刑的存废
2009年
死刑的存与废,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死刑应当被废除,但有"速废论"和"缓废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在我国,要彻底废除死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并非不可能。死刑的废除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和心理接受能力,废除死刑必须打消人们的思想顾虑。根据贝勃定律,需要采取渐进停废的办法,通过调整刑罚结构、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细分故意杀人罪的类型、扩大死缓刑的适用,最终实现废除死刑的目标。
李祥金李功田
关键词:死刑犯罪存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