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焕春

作品数:68 被引量:514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施肥
  • 18篇土壤
  • 13篇养分
  • 12篇阴山北麓
  • 12篇马铃薯
  • 10篇向日葵
  • 9篇玉米
  • 9篇利用率
  • 9篇北麓
  • 8篇氮肥
  • 8篇肥效
  • 6篇养分利用
  • 6篇养分利用率
  • 6篇养分吸收
  • 6篇风蚀
  • 5篇氮肥品种
  • 5篇施肥肥效
  • 5篇施用
  • 5篇土壤风蚀
  • 5篇农牧

机构

  • 65篇内蒙古农牧业...
  • 12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巴彦淖尔市农...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作者

  • 68篇李焕春
  • 53篇赵沛义
  • 51篇妥德宝
  • 45篇段玉
  • 28篇张君
  • 18篇安昊
  • 10篇任永峰
  • 10篇王博
  • 9篇姚俊卿
  • 9篇贾有余
  • 7篇付贵锁
  • 7篇李彬
  • 4篇景宇鹏
  • 4篇高炳德
  • 3篇康暄
  • 3篇闫伟
  • 2篇莎娜
  • 2篇张三粉
  • 2篇潘志华
  • 2篇郑大玮

传媒

  • 10篇内蒙古农业科...
  • 7篇华北农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北方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山北麓残茬间作带田土壤风蚀规律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究带状间作农田残茬带宽度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野外移动式风洞对研究区带田土壤风蚀模数进行的原位测试结果,采用风蚀圈和陷阱诱捕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积和风蚀情况进行监测。风积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宽小于6m时,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减小,带宽6~10m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增加,带宽大于10m后风积量开始下降;与残茬带等宽间作裸地中,随带宽加大风积量不断降低,带宽在3.6m左右时达到最低值,带宽大于3.6m后风积量随带宽增加而不断增加。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宽度莜麦残茬带中,5m带宽内土壤风蚀量显著降低,5~10m范围缓慢上升,带宽超出10m土壤风蚀量又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带宽间作裸地中,土壤风蚀量基本在带宽3m之内呈直线下降,带宽在3m左右时土壤风蚀量最低,带宽在3~7m时土壤风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7~10m时土壤风蚀量基本保持稳定,带宽大于10m后土壤风蚀量又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带宽残茬+等宽秋翻地的土壤风蚀量变化规律,基本与间作裸地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带宽间作裸地带中不同位置土壤风蚀量随距莜麦残茬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赵沛义妥德宝康暄李焕春段玉张君安昊姚俊卿付贵锁
关键词:带状间作风蚀规律
以作物残茬为生物篱在裸露农田营建防风带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妥德宝赵沛义段玉李焕春张晓霞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作物残茬
带状留茬间作减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88.7%,由于留茬带的保护作用,降低间作裸露带风蚀量幅度为42.4%~68.3%。在减轻风蚀的同时,带状留茬间作轮作保持了由于秋季耕翻松土的多蓄降水作用,降低了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和水分蒸发,同时还拦截了冬雪,播种时有留茬带保护的间作裸露带0~1m土层贮水量提高15~41.5mm。由于带状留茬间作轮作的集水、保墒和边际效应,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为12%~75%。
赵沛义妥德宝郑大玮段玉闫伟李焕春弓钦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旱作农业风蚀
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介绍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的新方法。[方法]在综合分析土壤风蚀量评估主要方法和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野外土壤风蚀量定量观测的新方法———风蚀圈法。[结果]风蚀圈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实用、容易携带,可长期放置在野外,实现土壤风蚀的定量观测;其镶嵌在土壤中,表面基本与地面持平,可防止局部微地形对风蚀过程的影响;底部尼龙布透水通气性好,可保持风蚀圈内土样与周围土壤状态一致,观测数据接近实际;最大弊端是放、取土时部分土样容易跑出圈外,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结论]风蚀圈法是野外观测比较实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单位面积的土壤风蚀量,实现风沙区风蚀季节的定量连续监测。
赵沛义妥德宝郑大玮段玉李焕春闫伟姚俊卿
关键词:土壤风蚀量
浅谈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参与式方法——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贫困地区施肥技术发展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一个贫困社区,进行了关于加快农业技术发展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应用现代技术、乡土技术和农民参与式技术三种方法对农业技术发展效果的分析,发现目前以科技人员为主研究的新技术特别是高、精、尖技术比较效益高,但风险大,农民不易接受,对农民技术发展的贡献较小;以农民为主的传统技术风险小,但改进和传播速度缓慢,比较效益低;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研究(FCR)实践将乡土知识和现代知识相融合,不仅开发出农民能够接受的先进技术,更提高了他们获取新技术的能力,对社区技术发展的贡献较大,可作为现阶段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主流化方法应用推广。
李焕春妥德宝赵沛义史培
关键词:参与式
滴灌条件下减量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因过量施肥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2015—2016年在河套灌区研究了在常规施肥(NPK)基础上减氮12%(N1PK)、减氮24%(N2PK)、减氮36%(N3PK)和减氮48%(N4PK)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少量减氮处理N1PK和N2PK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大,对产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减氮量较大的N3PK和N4PK处理降低了玉米行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了秃尖长度,两年平均,N3PK和N4PK处理分别使产量降低了7.9%和13.0%。氮肥的利用率随着氮用量的减少而升高,两年平均从29.3%提高到35.7%。磷肥的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相比,N1PK和N2PK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9.9%和20.0%。综合考虑,在河套灌区的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在现有的用量基础上减少12%~24%,可以在不减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肥料利用率,减氮36%~48%则会使产量显著降低。
李焕春赵娜莎娜莎娜妥德宝贾有余冯君伟贾有余常新娟李秀萍
关键词:减量施肥玉米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速测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速测箱,它涉及农业化学领域。它包括标准液瓶、水土混合瓶、定容杯、脱硫石膏用量对照图表、定量取土器,箱体上盖内的凹槽中放有多个标准液瓶,标准液瓶下方放置有脱硫石膏用量对照图表,箱体下盖...
李彬李焕春妥德宝赵沛义段玉张三粉任永峰张君安昊王博
文献传递
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及农田水热条件和残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高宇王金莲赵沛义赵沛义任永峰贾有余李焕春任永峰狄彩霞
关键词:马铃薯生长发育残膜污染
油用向日葵磷素积累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及肥料利用率,本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S31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向日葵各器官对磷素的积累分配规律及磷肥施肥肥效。结果表明:向日葵植株磷素积累量呈“S”型增长趋势,成熟期时,各器官磷素积累量表现为籽实〉茎秆〉叶片〉花盘。在出苗70d时(终花期)茎、叶、花盘磷素吸收量达到最大值;籽实的磷素吸收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110d时(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向日葵磷素的日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OPT处理磷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大,最大值为31.01mg/(株·d);CK处理磷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小,最大值为21.48mg/(株·d)。磷素在叶片中的分配苗期最高,到成熟期时下降到17%~21%;磷素在茎中的分配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向日葵施用磷肥增产8.7%,每kg磷(P2O5)增产向日葵2.7kg,施用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19.3%,生产1t向日葵吸收P2O5 9.6kg。
张君张润生段玉妥德宝赵沛义李焕春安昊刘亚红
关键词:向日葵磷肥
油用向日葵钾素吸收、分配和积累规律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及钾肥肥料利用率,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S31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向日葵各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分配、积累规律及施钾肥效。结果表明:向日葵茎、叶的钾素吸收量呈现出相似的"S"型增长趋势,在出苗70d时(终花期)钾素吸收量达到最大值;花蕾的钾素吸收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110d时(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向日葵钾素的日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终花期;OPT处理钾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大,最大值为0.194g/(株·d);CK处理钾素吸收速率变化幅度最小,最大值为0.112g/(株·d)。钾素在叶片中的分配以苗期最高为52%,到成熟期时下降到9%~16%;钾素在茎中的分配终花期时达最大值61%~66%。向日葵施用钾肥增产10%,每公斤钾增产向日葵7.17kg,施用钾肥的利用率为35.3%,每生产1t向日葵籽粒吸收K2O73.9kg。
张君张润生段玉妥德宝赵沛义李焕春安昊
关键词:向日葵钾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