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庆 作品数:88 被引量:32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白藜芦醇通过MEK/ERK-SIRT1通路的激活调节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损伤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调节能力,揭示白藜芦醇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白藜芦醇预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用酒精诱导凋亡的产生.MTT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处理组与非处理组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实验组的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浓度(total superoxide)和细胞总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ntioxidant capacity,O R A C);同时检测了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Caspase3)蛋白表达及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了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调节凋亡通路中关键基因Caspase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ERK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m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5-100μmol/L白藜芦醇可有效对抗300 mmol/L酒精对HepG2引起的细胞不良反应使细胞保持较高的活力;AO/PI活细胞凋亡检测显示了酒精处理组有大量的橙色凋亡细胞,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橙色细胞明显减少;Caspase3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均可以降低被酒精激活的Caspase3的活性,其Caspase3的活性降为2.12、1.46、0.90和0.75倍;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浓度结果显示预处理100、50、25μmol/L白藜芦醇组含量明显低于酒精诱导组;而未经白藜芦醇预处理的酒精诱导组ORAC(45.26±2.75)明显低于100、50、25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组(65.74±1.64、68.14±6.06、70.81±6.35).RT-PCR结果显示,与300 mmol/L酒精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均可上调SIRT1与ERK mRNA表达量;50μmol/L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均可明显上调MEK mRNA表达量;50μmol/L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均可显著下调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提示酒精可诱导氧化应激� 何培元 高淑梅 张聪 侯志平 马立新 李炳庆关键词:白藜芦醇 MEK 凋亡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注射剂对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酒精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古拉定治疗组42例,(古拉定1.2g/d,静滴,疗程1月),对照组38例(维生素C3g/d、肝太乐0.6g/d,静滴,疗程1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1月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恢复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古拉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8.1%(37/42),对照组总有效率52.6%(20/38),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光甘肽对酒精性肝炎患者ALT,AST,-γGT,TBIL等异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李炳庆 马立新 张学军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炎 早期胃癌内镜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胃镜精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245例患者247处病变。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病变大小、形态、颜色、是否附着黏液、病变部位、靛胭脂染色情况、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BI-ME)下表现等,先用2检验分析早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层分析,同时探讨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病变位于胃窦部、病变形态为凹陷型、病变> 1 cm、白光下存在边界、颜色发红、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及存在边界、NBI-ME下观察可见边界、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均与早期胃癌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O^R=4.474,95%CI:1.576~12.701,P=0.005)、NBI-ME观察存在边界(O^R=7.608,95%CI:1.427~40.570,P=0.017)、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O^R=8.051,95%CI:1.509~42.949,P=0.015)为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78.3%。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8.9%。结论内镜下发现病变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或NBI-ME观察到存在边界,提示为早期胃癌可能性较大。其中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较高。 王磊 时军利 李炳庆关键词:早期胃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电子内镜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建立食管癌模型,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bFGF、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成瘤率100%;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瘤体体积、瘤体质量、肿瘤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肿瘤组织中VEGF、bFGF、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抑瘤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食管癌模型大鼠肿瘤生长。 张月晓 李萍 李炳庆 陈健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食管癌 PI3K/AKT通路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建立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将雄性小鼠(C57BL/6)30只按体重大小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氧化偶氮甲烷(AOM)10 mg/kg右侧腹腔注射,后于第1、4、7周给予1.5%~2.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7 d,其余时间自由饮清水。B组给予生理盐水0.1 m L/10 g右侧腹腔注射,此后给予清水自由饮用。均在第10周末处死小鼠,查看成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讨VAS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A组成瘤率为53.33%,病理提示为腺癌,B组成瘤率为0.00%,两组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H-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建立的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成瘤率较高。VAS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 王磊 时军利 李炳庆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肉毒素注射与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比较肉毒素注射及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气囊扩张组30例,内毒素注射组26例;随访9~14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LESP)和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率(LESR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肉毒素注射组食管压力测定结果[LESP(45.2±11.7)mm Hg,LESRR(53±7.3)%]与气囊扩张组[LESP(46.3±8.9)mm Hg,LESRR(83.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肉毒素注射组LESP高于气囊扩张组、LESRR低于扩张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和气囊扩张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方法,肉毒素注射法并发症少,但远期缓解率低于气囊扩张组。 张学军 李炳庆 丁志敏 刘凤芹 吴玉珍 马立新 尹春英 王春青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A型肉毒素 气囊扩张 HBsAg慢性携带者与肝细胞癌关系的临床分析 1992年 对1989~1990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HCC)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了临床分析。提示,HBsAg长期携带者与HCC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对HBsAg慢性携带者即使无肝炎病史也应视为HCC的高危人群。 李炳庆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HBVDNA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06年 李炳庆 张学军 高淑梅 马立新关键词: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建立及靛胭脂在结直肠癌计数中的作用 时军利 王磊 李炳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43 2014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经临床确诊的SAP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H值、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清及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9.101,4.336,8.632,3.483,3.961,5.1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32/46)〕(χ2=6.90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12/46)〕(χ2=4.842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638,3.754,3.043,均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防止细菌移位,提升治疗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陈健 王磊 李炳庆 尹春英 刘志远 张雷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 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细菌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