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

作品数:23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腺肿瘤
  • 4篇乳腺
  • 4篇腺癌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镜检
  • 3篇阑尾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胰腺
  • 2篇胰腺肿瘤
  • 2篇抑素
  • 2篇引流

机构

  • 19篇济南市第四人...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泰山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22篇李海
  • 11篇万厚民
  • 8篇王震宇
  • 4篇牛虎
  • 3篇樊伟
  • 3篇薛强
  • 3篇张应丽
  • 3篇王钢普
  • 3篇丁建
  • 3篇孙红艳
  • 3篇李彤
  • 3篇王辉
  • 2篇王雪
  • 2篇郑春宁
  • 2篇李金文
  • 2篇秦士勇
  • 2篇李慧
  • 2篇李强
  • 2篇刘志芳
  • 1篇王玲君

传媒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接触、不冲洗、不引流操作对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不接触、不冲洗、不引流操作(“三不操作”)对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三不操作”组(A组)和“非三不操作”组(B组),每组116例。阑尾切除术中采用的“三不操作”为(1)不接触避免切口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阑尾或脓液。(2)不冲洗不管阑尾是否穿孔、脓液多少均不冲洗腹腔而采用纱布将腹腔脓液重点有序地蘸除。(3)不引流在彻底清除腹腔脓液后不放置引流管。结果随访3年,A组切口感染4例,腹腔脓肿2例,腹壁炎性包块1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B组切口感染13例,腹腔脓肿9例,腹壁炎性包块7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三不操作”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腹壁炎性包块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值得提倡。
万厚民张应丽王辉李金文李海王震宇
关键词:阑尾炎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引发急性肠梗阻三例被引量:5
2006年
万厚民李海李强赵丽花刘志芳王震宇
关键词:口服甘露醇急性肠梗阻肠道准备救治成功并发症
乳腺癌组织CD15与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CD15抗原及PC-NA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探讨CD15抗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5抗原和PCNA在51例乳腺癌及67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5抗原在51例乳腺癌组织及67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40/51)和44.8%(30/67),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45/51)和68.7%(46/67),这2个指标表达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CD15抗原及PC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状况及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0),而与患者绝经状况(P=0.554;P=0.288)及TNM分期(P=0.081;P=0.055)无显著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CD15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479,P=0.000)。结论:CD15抗原和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CD15抗原和PCNA可能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D15抗原和PCNA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孙丽萍牛虎李海樊伟李彤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原CD15增殖细胞核抗原乳腺疾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具有熟练腹腔镜基础操作技术的医师开展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60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双侧及复发性腹股沟疝。根据开展手术的顺序分为6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6组患者年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组到第6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120.7±21.4)min、(110.5±16.5)min、(101.2±10.3)min、(93.5±10.2)min、(79.9±9.3)min、(69.7±8.5)min。前4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手术时间短于前四组,与第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6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对于有熟练腹腔镜基本操作技术的医师而言,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学习曲线约为40例。
王钢普李海代国锋丁健孙红艳高全伟陈耿煜廉颖李彤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腔镜检查
乳腺癌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前,在部分未见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能检测到骨髓中的微转移细胞和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而且研究证实检测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监测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所采用的检测微转移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和它们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高佩增闻新棉宋文丽李海
关键词: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
生长抑素类似物基因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
2006年
目的利用携带SSTR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no-X-SSTR2转染裸鼠胰腺癌皮下模型,使用SSTR2特异激动剂NC-8-12,观察其在体内实验中是否能取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构建重组携带SSTR2基因的肿瘤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eno-X-SSTIL2,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模型,分为转染和未转染SSTR2基因的两组,皮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NC-8-12,观察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结果在裸鼠皮下模型实验中。NC-8-12对未转染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无抑制作用(P>0.05);在转染了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中。NC-8-12在每日200μg/kg体重剂量下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结论(1)携带SSTR2基因的肿瘤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eno-X-SSTR2可以高效转染胰腺癌细胞株。(2)一定剂量的NC-8-12(每日200μg/kg体重)对裸鼠体内转染了SSTR2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郑春宁孙少川李海孙中伟
关键词:腺病毒胰腺肿瘤基因治疗
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00年
李海李同仁王秋生
关键词:腹腔镜胰腺外科胰腺肿瘤
胃癌组织中的肺耐药蛋白、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 (LRP)、P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以及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S P法 )对 71例术前未行化疗的胃癌组织切片中的LRP、P gp、GST π以及TopoⅡ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LRP、P gp、GST π以及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 3 .5 % ,69.0 % ,74.6% ,46.4%。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LRP、P gp、GST π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 ,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8.90 ,P <0 .0 5 ,χ2 =9.0 9,P <0 .0 5 ;χ2 =10 .198,P <0 .0 1)。LRP、P gp、GST 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5 .90 7;P <0 .0 5 ;χ2 =5 .2 2 9,P <0 .0 5 )。结论 LRP、P gp、GST π以及TOPOⅡ的表达是肿瘤耐药的标志物 ,可作为肿瘤化疗时药物取舍的参考。LRP、P gp、GST π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 ,LRP、GST π可能在胃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海郑春宁薛强万厚民王震宇
关键词:LRPGST-Π胃癌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78例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B组采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即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前仅切断并结扎股内侧与股外侧属支,其余属支保留。距最近属支约0.5cm处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断端行缝扎后结扎;远断端通入剥脱器逐段剥脱直至内踝前方大隐静脉起始处。小腿段曲张静脉团另切口剥脱,切断并结扎交通支。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结果B组手术时间(平均65min)明显短于A组(平均9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8,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但B组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与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在治疗效果上相同,但改良法具有简单、省时、创伤小等优点。
万厚民李海张应丽秦士勇李慧王雪王震宇
关键词:静脉曲张原发性高位结扎剥脱术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1999年7月~2005年4月10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B组采用胸壁绷带加压包扎加闭式负压引流。结果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情况:A组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2例;B组轻度10例,中度7例,重度6例,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2)。结论乳腺癌术后单纯闭式负压引流效果较好,绷带加压包扎加闭式负压引流有增加皮瓣坏死的风险,不宜提倡。
万厚民张应丽李金文秦士勇王辉李海王震宇
关键词: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皮瓣坏死引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